当代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自觉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的现状,引出对法律素养自觉必要性的阐述,在对法律素养自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应当对大学生党员法治教育进行重新认知,并给予正确的定位。本文还介绍了通过系列法律主题实践活动,唤醒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自觉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自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249-02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对未来的公民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象牙塔中的精英,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在高校领导的中坚力量,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第一资源和重要力量源泉。“历史发展的趋势表明,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其焦点又主要地集中在法律文化上。”法律素养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中极其关键的一种素质,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的兴废、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程度、法治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成败。
  
  1 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的现状
  1.1 高校学生党员法律素养培育存在盲区
  进入大学后,各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素养培育存在盲区。依据《广西大生党员主题社会实践状况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数据统计,在1526名大学生党员调查对象中,分别有1110名和1190名学生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最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类型为科学发展观和党员先进性教育,而遵纪守法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选择人数只有627人和473人,在各选项中比例最小(具体见图1)。另外根据我国官方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实践做法,学校的“法治教育”一向从属于“德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这不仅难以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法律素养的提升(如图1)。
  1.2 消极社会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侵蚀学生党员思想防线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均为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提供了便捷条件,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社会自由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否认,社会上频繁出现的许多腐败现象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反腐倡廉的工作在党内开展数年,也颇具成效,但对当代在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却收效甚微。在《问卷》中,关于您认为“我党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如何”,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效果显著”(具体见图2);而基层党组织对学生的反腐倡廉教育,也主要依靠学生党员的自省和自律,较少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活动(具体见图3)。
  1.3 学生党员法律“知”、“行”严重脱节
  大学生党员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应熟知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这些常识对于在校以及走出校门后的个人发展都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可以时时警戒不良思想的抬头。而现状是绝大多数学生党员所具备的法律知识目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发展“潜力”和“后劲”。“知”、“行”脱节的另一种表现是“知”易“行”难,不少大学生知道法律条文的规定,但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与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设置单一化和教育方法程式化关系密切,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2 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自觉的重要意义
  自觉即内在自我发现,是人一切实践行为的本质规律,表现为对于人自我存在的必然维持、发展。大学生法律素养自觉是一个法律文化过程,它从接受、认同法律基础知识开始,通过渐进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并通过外部需求和内在驱动的交互作用转化为法律素养的自觉,这是一项复杂、缓慢的内化和外化过程,具体表现为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的良性互动循环。
  2.1 法律素养自觉是大学生党员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党员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在法治化的过程中,那物质的、技术性的法律制度,即法治的‘硬件’系统,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构建或引进的,但它们若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则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意识和观念,即法治的‘软件’系统予以奠基和支撑。”高校学生党员法律素养自觉恰恰就是这种软件支撑。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有法律基础课程、经常性的党员培训、教育等外部教育和要求,强化他们的学习和认识,但在校时间毕竟短暂,毕业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能否继续保持法律素养,有赖于其自觉的价值认同。如果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能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自觉,就能对今后社会的不良影响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和自律能力。
  2.2 法律素养自觉是大学生党员成长的内在要求
  从教育规律看,法律素养自觉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法律素养培育活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学生党员自己组织、参与实践活动,既把理论学习渗透在实践活动中,又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在身体力行中提高思想认识,并产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力量。从实践效果看,大学党员法律素养自觉的形成,党性修养的提高等等,只是外部教育和要求,这些要求如何内化为党员自身的需要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只有通过党员个体主观上的认识,即法律素养自觉。这强调了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个性的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2.3 法律素养自觉是大学生党员法治教育的最终归宿
  大学生党员只有在校期间形成法律素养的自觉认同,在其毕业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才能使自己的守法行为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对法律的权威以及法律所内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从而就会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就会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就会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就会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换言之,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自觉的群体趋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乃至国家或民族的行为,其群体性的法治导引功能意义重大。
  
  3 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自觉的培育途径
  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自觉的培育就是为高校学生党员法律素质的形成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深刻广泛的知识养分,帮助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完成由书本上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向法律素质再到法律素养的内化;同时被塑造的群体在这种与社会心理趋同的法律素养自觉定势下,又不断创造优化着该群体的法律行为,从而达到二者之间的互相推动和良性循环。大学生党员的法律素养自觉培育应以法律自觉行为教育为重点,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外部环境优化为前提,从而保持自我教育的长效作用。
  3.1 强化法律实践,进行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法律宣传与教育
  法治教育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奏效,较适宜的是让学生党员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高校学生党建要强化学生法律实践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多渠道的法律宣传与教育,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法治育人环境下接受熏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而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要在校园内成立当地人民法院的特设法庭、组织学生党员旁听有关案件的审判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参观监狱、模拟审判,并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校园网等媒体进行法治宣传,利用图片展览、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法治宣传;在校外,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与法治教育基地活动、法律专访、法律社会问题调查、去法院旁听等,以提升学生党员依法保护自身权利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3.2 加强法律文明对行为习惯起的培育作用,将知识内化为素养
  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因此,提高法律素养要重视法律文明建设,要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法的传统,努力营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围,促进法律知识与法治文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使当代大学生党员养成包含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要更加注重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化在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法治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在不同类别的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党员法治教育活动,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展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教育活动或法制教育课程,使法治教育贴近学生党员的生活,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内在性需要。
  3.3 强调法律环境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作用,以警示促防范
  法律素养自觉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学生党员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努力消除司法腐败,让大学生党员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律主题实践活动,真正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法律权限内的自由自在,同时感受到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以警示作用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李交发.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制定战略[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3).
  [2] 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3] 钟文化.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及法制教育改革浅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
  [4] 钟佩霖.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5] 杨碧珍.自我教育: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归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4).
  [6] 雷培梁.以科学发展观知道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7] 张利华,袁建勤.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失缺问题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其他文献
阐述了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的影响,指出图书馆要想找到自己生存的立足点,必须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从信息社会图书馆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儿童图书馆对读者进行素质教育的社会意义以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针对当前消防部队在灭火、抢险救援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分析化工课群在消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适应基层中队指挥人员第一任职需要的化工课群优化思路。
国内外多家安全权威机构统计表明,大约有7到8成的安全事件完全或部分地由内部引发,解决计算机网络内部安全问题尤其重要,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策略.
摘 要: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重点要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197-01  1 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1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和政府的政策要求  中
各位来宾、各位理事、同志们:2001年是新世纪开局之年.一年来,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科协、省社科联等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学
论述了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必要性,并阐述了辽宁省图书馆在开展系列化助残活动中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优秀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等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涉外旅游人才的需
本文通过对甘洛县境内的铅锌选矿废水的测试、分析以及治理工艺路线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高效、简便、可靠、经济的铅锌选矿废水治理技术方案,对其中的主要工艺单元设计参数进行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人类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从后工业社会走向了信息化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尝试着将图书信息服务拓展到全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