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探索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人才需求的这种变化, 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结合“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3+1”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的探索,力求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学生有较长的时间接受系统而完整的实践训练的机会,培养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工程意识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高校在计算机本科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然而,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长期实行的是4年制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熏陶下,实践动手能力差,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学生毕业后大多学非所用,造成了高等计算机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一、“3+1”教学模式中的“1”
  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暴露的问题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匹配,这从本质上是高校培养模式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脱轨,致使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错位。因此,学校要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定制计算机信息人才的培养体系,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指本科各个专业全体学生在校期间,首先完成三年的课内学习,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后,有计划地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和实训,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环境中进行“教、学、做”,使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加深、细化、熟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岗前培训及预就业的目标,从而促进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内容是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的岗前培训知识与技能,这实际就关系到“3+1”中的“1”的实施,即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顺利地被社会所承认和接纳。
  二、计算机专业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实行的学制是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在前7个学期,只有最后1个学期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3+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在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具体探索: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在本科教育的前3年,着重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锻炼和培养; 第4年根据学生特点及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实施校内、校外多模式培养。校外模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培养,将学生派到企业,结合企业的工程项目和科研开发,通过实际动手参与,将部分专业课在现场学习,由高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最终完成毕业设计。校内模式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及特长爱好采取个人工作室与校内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多途径培养。以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1”人才培养模式中“1”与学校总的办学定位的结合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专业办学特色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部分做了相应调整:
  (1)“1个基础3个方向”的特色培养
  “1个基础3个方向”-“1个基础”。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尤其是编程课程的阶梯式融会贯通,使学生具备工程概念和扎实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1个基础3个方向”-“3个方向”。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层次将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按嵌入式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三个方向。为了突出农林院校的办学特色,在课程设置都有所侧重。结合农业智能温室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着重进行智能控制、手持PDA等的开发;结合农林专业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方向着重进行特定品种的各项指标的鉴定;结合各类信息化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管理方向着重进行网络的布排、服务器的配置等。
  (2)与时俱进,强化实验实践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持同步,必须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及时地反映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在对原有的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整合优化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侧重加强实践教学,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加大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从知识-能力-素质-综合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平时+集中”的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为课内实验,每门课程都分配了小部分实验学时,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兴趣不大,实验效果差,培养动手能力效果不好,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实验教学采用“平时+集中”的模式,“平时”-对主干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加大学时数,通过企业平台或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来完成,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基本技能,“集中”-整个教学计划中安排单独设课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农业信息化平台开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特定果实的各项指标的检测等我校涉农特色类内容,给予充分的时间来保证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采取新的毕业设计“1”模式,加强学生工程训练,提高设计质量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分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仅基础理论知识注重系统性,而且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严重淡化了实践课程的教学,其结果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实践基础薄弱,知识面窄,自学能力不强,适应性差,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学生也难以适应工程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
  在“1”模式中我院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培养面对市场“零适应期”的计算机类学生。以往学生在第8学期进行毕业论文和实践,部分学生在校内机房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学生如果不走出去,就无法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部分同学通过实习单位的学习完成毕业论文,即使走出去了,在实习单位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时间和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新的“1”模式,将毕业论文提前到第7学期安排任务,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实行开题报告制度,第7学期就可以进行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及调试工作,既可以保证充分的毕业设计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设计、论文和专业课的学习质量。
  针对校内实习,教师积极调研,紧跟计算机技术前沿,毕业论文的题目与工程项目结合,一方面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开拓了视野、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为学生走上社会提前预热。
  针对校外实习,由专职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企业中完成与之相关的毕业论文,学生在实践工程项目中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用人单位在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也为自己培养了急需的技术人才,实行了定单式培养,最终构筑高校、学生和企业获利的共赢平台,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当然制定包括选题、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选择、开题报告审查、中期检查、过程管理等一系列严格有效的相应管理制度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这还需要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三)改革实习模式,拓宽实习途径
  “3+1”模式的要点之一,就是在第四学年安排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下提前体验工作氛围、进行实战演练,改革实习模式必须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特别注重校企间的互动,尤其侧重积极联系农业信息类单位,目前已经建立了中软、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等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双方的特长和优势,合理地进行分工和合作,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学生在实习单位期间的工作和学习内容,细化每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和意义,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质量。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个人工作室 、专业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群,并将它们组成“三位一体”的农业计算机信息类实验区,聘请符合条件的、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担任实习基地的辅导教师。
  我们还拟投资在校内建设实习基地,引入东软经典研发项目,模仿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安排未找到接收企业的学生在校内基地进行实习。
  此外,我院教师的科研课题均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因此对于选择与教师科研课题相近题目的学生,鼓励其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完成设计或者论文, 拓展实习的途径。
  (四)实践教学突出特色
  我校是市属地方性农林高校,生源和资金投入主要来自于地方,肩负着服务京郊的责任,我们的专业实践也应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京郊的田间地头、温室大棚、生态园区都是实践场所,关键就是如何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农业有机结合,对此我们拟以我校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以学校的大学科技园区为基点,在自己的“试验地”培养学生,最后辐射北京京郊,促进地方农业信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社会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全面配合“3+1”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学院在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虽然刚刚开始,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科学总结并逐步完善现有教学模式, 不断吸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的专业办学特色,实施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地方和专业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悦.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6(8):45-46.
  [2]董健全.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1999,计算机教育专刊:55-56.
  [3]容昶,等.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2~14.
  [4]宇缨,等.应用型IT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 ( 10):135-136
  [5]孟庆繁,等.探索性实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85~88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其他文献
[摘要]优化教学可切实减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效益。本文从三个方面阐明如何运用减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课业负担。   [关键词]优化教学 减轻 农村初中学生 数学课业负担     农村初中学生见少识窄、思维不活跃、灵敏性不高,学习数学吃力,普遍厌学数学。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业负担较重,使得多数学生惧怕数学、厌学数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
期刊
[摘要]光纤通信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诞生是通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进步,给世界通信技术带来了巨大变革,促进了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众多高校中,光纤通信已成为通信工程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在光纤通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一直是个难点。本文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光通信实践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纤通信 实
期刊
语言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课堂上师生双边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一节教学环节条理紧凑、引人入胜的好课,教师富于启发引导性的语言是关键。所以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一、激励学生的学习意识  1.巧妙导入,引发求知欲。  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
期刊
[摘要]数字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也是国内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它必须以有利于科技教育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教与学活动的高效运作为主线,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便捷服务。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实现教学、办公无纸化、网络化、智能化,带动学校全面工作的信息
期刊
[摘要]科技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提高历史学科教与学的效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历史教学内容的偏多偏难和教学面面俱到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做到选择重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笔者谈谈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期刊
[摘要]记忆是既记又忆,“记忆”,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词语,实际上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记”,一个是“忆”。“记”是将知识存储进去,“忆”是将知识提取出来。只有将知识快速、系统地存储起来而又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出来,才能谈得上是完整的记忆。  我们知道高效率的记忆方法可以加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加快学习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图像记忆法是记忆术的一种,是以联想作为一种手段,将需要记忆的东西做比较夸张、
期刊
[摘要]历史文选的教学离不开解释字词句,字是基础,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几乎都是一座金矿,你只要挖掘一下它的内容、内涵,魅力无穷。关于中国汉字的研究,各家各派,不可能有标准或唯一的答案。因为中国汉字的具体创造步骤至今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它肯定是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多条腿走路的过程。我姑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结合自己的合理推测和想象,趣谈汉字设计、组合,新解若干汉字,自有一番趣味。  [关键词]汉字 设
期刊
[摘要]本文就本科生、研究生的指导工作,阐述了个人的相关观点和具体做法。认为教师综合素质对学生后续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着重介绍了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的认识和具体做法。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研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情趣,善于为人处事,学会充分利用直接和间接知识,科学地借鉴、移植有益的东西,扩大知识面,形成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能力。  [关键词]本科生 研究生 教
期刊
[摘要]根据教高16号文件精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核心定位于高素质人才,故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重点来抓,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素质高低起了决定性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故创新高职院校师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实践了师生课前三分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高职 师生 思想道德 教育 创新 研究  
期刊
[摘要]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出的技能培训模式。对于管理会计课程运用模块化教学,应先理解模块化的内涵,再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模块内容,关键是模块教学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管理会计” “模块化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