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去校外见世面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少年起,我一直想做一位作品激昂雄浑,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从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到开学前,我认知的动画专业,多是想象出来的样貌:兼具思想、艺术和前沿科技,学这专业应是最自由、最酷的一件事。但入学后,我居然不满意自己的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所有专业,都建立在电影、影像艺术背景上。电影是现代文化工业的代表。既然带有“工业化”特点,专业学习必然强调团队、配合。我们所有专业课教师都会提醒同学注意团队合作,而不是强调个体创作。这是电影学院跟其他艺术类院校的最大区别。我们必须与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很可能是你一辈子的合作伙伴。总之,电影学院用教学告诉你,一个人拍不了电影!就这么简单。
  当时我也不满意学校排课,专业课少,公共课多,有点无聊。动画专业的基础课跟其他绘画类专业并无太大区别,都是素描、速写等,另外还有一两门技术类专业课,我觉得这不够有意思,有点窄。后来我才发现真正特别好玩的专业课程是在大二开始的。
  由于自我对专业认知的“落差”,类似迷茫、彷徨、惆怅这些带有“浪漫”气质的情绪自然在此时出现。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但本科早期阶段我还是陷入其中,有点不知所措。
  我不想做个只能靠感觉做创作的艺术家,那么就必须在知识上、学养上充实自己。过了一阵子,我想出了一个很简单的对策:不落下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去校外多见见世面。说白了,就是去别的学校蹭课。电影学院的位置很不错,处于西直门往北到北三环外的学院路中间,去海淀其他学校很方便,即便在地铁4号线、10号线没通车的十几年前也是极便利的。那几年我冬天公交,夏天骑车,往人大北大清华跑,有时也去那几个著名的书店。蹭的课、听的讲座大多是人文社科类的,偏哲学、偏理论,毕竟艺术院校这方面的课程比起顶尖的综合大学而言,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學习又不是只能在自己学校、自己专业的“边界”内学习,为什么要把自己限定得那么严格,以至于牺牲了未来的可能性呢?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有一位当代艺术家,从事的是实验动画创作,他既通中西古典文化(比如欧陆哲学思想史脉络),还会写代码,这得是多酷的一人!
  蹭课的习惯我一直延续到读博士。本科时候蹭课还都是大课,网上就能找到课表。后来去了中央美院上研究生,碰到了另一群有才华、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同组团蹭课。在更深入的蹭课过程中又认识了很多其他学校不同专业的同龄人,成为了挚友,并保持友谊至今。我蹭课听的好多老师当年还是刚留校任教的小讲师,在豆瓣网上刚小有名气,现在好多都成长为著名学者了。
  现在回想下,我蹭课很单纯地就是自我修炼,也没有太多功利性的想法。这种习惯我当老师后还在坚持,只要有时间我就会不定时地出现在某个仰慕的老师的课堂上。我也会问自己,对经典文本的学习和艺术创作有什么好处?我不敢说,只能说我通过学习经典,逐渐让我对自己更满意或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我蹭了很多课,但没有旷自己学校的课。本科那几年,我一直是班里的top1、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我的经历说明,跨校跨学科自由学习是可行的。我没被高考决定的专业方向限制住,反而在多年自由学习中变得更敏锐,特别会在接受新生事物时,习惯性地去了解其背后的义理、脉络。这对我如今的教学也很有帮助,让我努力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我的课堂信息量很大,引用的例子、史料、文献穿梭在各个学科中,涉及结构主义人类学、图像学、艺术史、文化研究等。学生要完全进入这种语境是有一定门槛,但一旦进入就获益匪浅。另一方面,我的学生和我是两代人,哪怕我不承认都不行。学生作为二次元等文化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于当下文化形态在网络媒介中传播的“知识”,对于我的学术研究而言极其宝贵。因为他们,我在处理类似问题时不会犯坐而论道、从文本到文本、以论代史等错误。
  我教给学生的是已有知识,而学生教给我的是新鲜体验。可我们要有共通的语境,就需要学生也学会阅读。阅读不一定都是抱着一本书从头啃到尾。现在有个概念被讲滥了,叫碎片化阅读。我认为没那么严重,读书不神秘,读书跟艺术一样,本质上都是一门手艺活。艺术无定法,读书就有定法?谁规定读书必须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目录是干什么用的?谁规定不能随便找一章开始读,导论、序章是干什么用的?谁规定不能用搜索引擎枝蔓其他材料,发散式地浏览,科技进步是干什么用的?
  好像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这么一门课,教同学如何读书。以至于学生只会使用最熟悉的读小说的方法去读那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种体验肯定是艰涩的、无聊的,长此以往有谁愿意读呢?比如,在北电,看电影也是一种阅读方式。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阅读都不应该是个“原教旨主义者”。
  责任编辑:王新伟
其他文献
很多年前,我遇到过一件事:一天上课时,班里的学生吵了起来,起因是班长从辅导员那里得到一个任务,要求全班同学周末去听一个讲座,讲座的主讲人好像是个重要的外宾。  按说这是个挺好的活动,但很多学生认为,首先无论主讲人还是讲座的主题,都跟我们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其次讲座占用了大家的休息时间,还有就是不太喜欢这种带有“强制性”的要求。  于是班长就成了“怨府的所在”,大家纷纷责怪他为什么要揽下这样的任务。 
2002年启用的四川大学凤钟楼校徽,看似设计简单,实则大有玄机。  姓名:四川大学校徽  出生:2002年3月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标准色:锦绣红  设计者:张军  核心设计:凤钟楼  诞生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改名为四川联合大学。在1998年恢复校名“四川大学”后,学校决定重新设计川大新徽志,并在全校师生员工中进行征集。最后,由川大艺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张军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录取通知书名为“大觉”,寓意“观天地之大,觉寰宇之灵”。“大觉”取自北京西山大觉寺,这是北林建校之初的临时院址。  “大觉”录取通知书由“凝”——起點、“启”——初创、“觉”——生发三部分组成。主图案原型取自大觉寺正殿屋脊俯瞰图,主色取自正脊青砖,主材质采用环保再生纸浆灰板。  “凝”(信封)的封面主图案以白色油墨压印于半透明硫酸纸上,“凝”是起点,凝霜似雪,四方汇聚,蓄势待
前几日,早上5点多突然醒来,比平常要早了一两小时,便索性起床,穿上运动鞋和短裤背心,去外面跑步。我向来是喜欢跑步的,去年在学校里经常在夜晚时分绕着校园跑上几圈,于热汗挥洒中见证校园里莘莘学子的青春年华。前半年,久居在家,人也变得慵懒起来,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跑步时明显感觉到自己体能下降了,便索性散起步来,仔细端详故乡这静谧的清晨。幼时“故人”惊再逢悠悠南山下,蕉花竞争艳。  走出村庄,走在去往别村
10月13日—15日,“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的85后博士生李京阳硬科技创业,在总冠军争夺赛上晒出“赤膊上阵”照,同台路演的浙江大学的易昊翔则调侃自己,为了项目发际线一直往后退,“头发每掉一根,脑电这件事往前推进了一小步”。事实上,为了梦想,每个创业者都一直努力奔跑。  创业选手在台上紧张比赛,项目指导老师、学校带队老师在台下认真观摩,不
公元1700年,从东洋到西洋,话不尽疯狂;自莱茵至长江,道不尽苍凉。  从东方到西方  这一年,东方太阳升起的日本海水面上,从江户赶往登州的船只络绎不绝。谁曾想100年前,这里竟是尸横遍野,印有“德川”二字的战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谁又曾想那年群雄逐鹿,笑到最后的,不是一代枭雄织田信长,更非野心勃勃丰臣秀吉,而是这所谓的忍者大师德川家康。  德川氏在日本的崛起令人始料未及,包括它一衣带水的近邻中国。
2011年6月,高考后的我该报志愿了。我自小受到的教育是要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安身立命。看到汽车行业的年产量和年销售量逐年攀升,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选择了汽车工程专业。发动机学问太深了  本科四年,我对汽车及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了解。从汽车的发展历程到目前的前沿技术、从结构到设计、从性能技术到保险理赔……也掌握了基础的专业技能——零部件设计、维修技术、整车设计……  大二暑假,我去
对于武大的新生来说,梅园小操场是他们与武大结缘的开始,也是离校多年后依旧挥之不去的记忆。  于我而言,也是如此。  我研究生入学那天,夏日的热辣在九月的武汉依旧保持着浓烈。因为研究生都住在远离武大校园的三环和宏博,于是,我提着行李,还没坐热宿舍的凳子就马不停蹄地奔向武大校内。武大真的好大,我一路洒汗狂奔,一路问着路边的学生:请问梅园操场在哪里呀?在热心小伙伴们的接力指路下,我终于来到了梅园操场。还
5G作为下一代移动网络技術,是支持党和国家互联网相关战略的重要技术基石。  十九大报告中曾多处提及互联网,比如“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等等。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5G也将很快走进我们的生活。  5G相比4G,有什么优势呢?首先是“更快”。在5G时代,用户手机的下载速率能够达到10Mbps。这意味着用手机观看NBA的超清直播,或者看在线电影的时候
三年的硕士生涯即将结束,而成为研三学生不过四个月左右的我,却已然经历了考博和求职两场大战——今年九月中旬忙完了考博,十月底等到了一个自己不愿接受的结果,于是迅速调整好心态加入秋招大军,当下已经收获了一个让自己颇为满意的Offer——而也正是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在这整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关于学术、关于梦想、关于人生……  清华梦:不忘初心  我在研一寒假时确定要考博,目标院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