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步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联系加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银行业的高利率、高贴现率、高门槛借贷等金融困境,我国大量的乡镇企业的资金链条中断,大大增加了我国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影响我国企业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因此,以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解决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我国金融改革首要面临的选择。笔者结合所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资本论等金融理论,从我国中小民营乡镇企业的现状出发,简要阐述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现状、问题及对策,但愿能对我国确立完善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行信贷;道德风险;资金融通;多元化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日趋活跃,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定基石,而其中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农村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甚为迅猛,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单元。我国中小民营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一方面大量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大加剧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两次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给我国严重依赖于出口又资金短缺的乡镇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此外,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很多小企业投资盲目,银行领域的资金流动性过剩严重。因此,加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研究,规划我国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秩序,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对我国来说显得尤其迫切。199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汇率政策和金融政策,引导银行业等机构加大对我国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国民营企业众多,小企业的发展亟需资金支持,银行业提供多样化的优惠服务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实际生活中,极少乡镇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因此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如何解决我国乡镇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的问题
(一)银行所提供贷款的时滞性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所需资金数量庞大,加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不高,导致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对我国乡镇企业所提供贷款的具有时滞性,即我国许多银行对种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并没有及时到达企业,导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资金链条断裂,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相对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受规模小、资本充足率低、固定资产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以致我国银行业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信任度,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比如乡镇企经营风险较高,贷款银行有难以收回本金的危险,不愿意从事中小企业的信贷。再加上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可抵押贷款现值折算小,发生危机后不能赔偿银行金额,再加上自身财务不透明,缺乏合理的制约监督机制,导致银行推迟供给贷款。
(二)我国金融秩序不稳定,相关法制不健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加入WTO时间较短,导致我国金融秩序不稳定,相关法制不健全。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不明确,导致我国金融投机盛行,许多乡镇企业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或者已经许诺的贷款。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乡镇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不高,增加了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而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完善,增加了我国银行业的收贷风险,比如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不完善,许多小企业难以发行债券直接融资,银行在其融资过程中作用巨大。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在金融学中,道德风险是指企业在从商业银行得到资金之后,对于资金的使用有可能用于收益更高风险也更大的项目。相对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二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中小企业可能隐瞒自己的生产规模、财务状况、投资规划等核心信息,导致银行业对企业的判断失误,无形中加剧贷款的风险。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技术
从银行的角度看,要着重提高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技术,注意分析银行的财务状况、存款准备金余额、企业抵押贷款市场价值等。我国银行业应该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同时也要关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比如信誉状况、经营状况、预期风险等,以便掌握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此外,促进银行业的产品设计与客户分类相结合,注重积累乡镇企业的信贷历史数据,系统分析客户信用状况,促进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能化解银行业务的管理风险和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建立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比如通过电信网络保证合理的商业信用,保证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和我国企业的资金充裕。
(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改善金融政策环境
我国应该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健全自身发展机制。利率、借款数额、借款期限等之间有着系统而密切的关联,利率是一个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着投资和社会储蓄。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减少信用分险,提高金融机构的利润率。此外,我国应该建立一套金融支持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借鉴国内外客户信用机制,提升我国中小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运行。
(三)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是一个银行业务的核心,风险管理的失误可能是银行业的最大的成本。因此,科學而系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稳定,有利于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金融局势,也有助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持续不断的贷款。因此,我国银行业应提升出纳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控制风险的大小,并扩大盈利能力。此外,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强化产品的设计上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市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加大盈利产品的重新创造,通过科学而系统的管理,稳定金融市场的稳定,以便为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持续的贷款。
(四)健全借贷过程的风险监督
由于银行业属于一项特殊的行业,主要是筹集资金付息,贷款收息。然而在银行的借贷过程中,由于银行所提供贷款的时滞性、我国金融秩序不稳定,相关法制不健全、国际金融市场多变、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等金融风险或者企业的经营风险,银行业的风险变大。为此我国应该建立健全金融法规,完善我国金融秩序,确立包括媒体、公众、政府部门在内的完整的监督体系,确保银行和中小企业额间的借贷活动合理的进行。此外,风险监督更应该从本源抓起,也就是从企业和银行业内部抓起,银行业内部应该完善财务核算,加强定期呆账、坏账的统计出清,保障银行的资本准备金和投资债券的合理规模,防止过高的风险资产组合。
参考文献
[1]张吉光.宏观调控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01).
[2]高国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02).
[3]李毅.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作者简介:郭增丽(1991—),女,山西平顺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银行信贷;道德风险;资金融通;多元化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日趋活跃,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定基石,而其中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农村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甚为迅猛,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单元。我国中小民营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一方面大量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大加剧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两次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给我国严重依赖于出口又资金短缺的乡镇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此外,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很多小企业投资盲目,银行领域的资金流动性过剩严重。因此,加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研究,规划我国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秩序,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对我国来说显得尤其迫切。199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汇率政策和金融政策,引导银行业等机构加大对我国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国民营企业众多,小企业的发展亟需资金支持,银行业提供多样化的优惠服务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实际生活中,极少乡镇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因此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如何解决我国乡镇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的问题
(一)银行所提供贷款的时滞性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所需资金数量庞大,加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不高,导致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对我国乡镇企业所提供贷款的具有时滞性,即我国许多银行对种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并没有及时到达企业,导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资金链条断裂,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相对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受规模小、资本充足率低、固定资产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以致我国银行业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信任度,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比如乡镇企经营风险较高,贷款银行有难以收回本金的危险,不愿意从事中小企业的信贷。再加上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可抵押贷款现值折算小,发生危机后不能赔偿银行金额,再加上自身财务不透明,缺乏合理的制约监督机制,导致银行推迟供给贷款。
(二)我国金融秩序不稳定,相关法制不健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加入WTO时间较短,导致我国金融秩序不稳定,相关法制不健全。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不明确,导致我国金融投机盛行,许多乡镇企业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或者已经许诺的贷款。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乡镇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不高,增加了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而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完善,增加了我国银行业的收贷风险,比如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不完善,许多小企业难以发行债券直接融资,银行在其融资过程中作用巨大。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在金融学中,道德风险是指企业在从商业银行得到资金之后,对于资金的使用有可能用于收益更高风险也更大的项目。相对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二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中小企业可能隐瞒自己的生产规模、财务状况、投资规划等核心信息,导致银行业对企业的判断失误,无形中加剧贷款的风险。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技术
从银行的角度看,要着重提高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技术,注意分析银行的财务状况、存款准备金余额、企业抵押贷款市场价值等。我国银行业应该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同时也要关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比如信誉状况、经营状况、预期风险等,以便掌握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此外,促进银行业的产品设计与客户分类相结合,注重积累乡镇企业的信贷历史数据,系统分析客户信用状况,促进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能化解银行业务的管理风险和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建立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比如通过电信网络保证合理的商业信用,保证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和我国企业的资金充裕。
(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改善金融政策环境
我国应该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健全自身发展机制。利率、借款数额、借款期限等之间有着系统而密切的关联,利率是一个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着投资和社会储蓄。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减少信用分险,提高金融机构的利润率。此外,我国应该建立一套金融支持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借鉴国内外客户信用机制,提升我国中小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运行。
(三)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是一个银行业务的核心,风险管理的失误可能是银行业的最大的成本。因此,科學而系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稳定,有利于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金融局势,也有助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持续不断的贷款。因此,我国银行业应提升出纳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控制风险的大小,并扩大盈利能力。此外,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强化产品的设计上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市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加大盈利产品的重新创造,通过科学而系统的管理,稳定金融市场的稳定,以便为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持续的贷款。
(四)健全借贷过程的风险监督
由于银行业属于一项特殊的行业,主要是筹集资金付息,贷款收息。然而在银行的借贷过程中,由于银行所提供贷款的时滞性、我国金融秩序不稳定,相关法制不健全、国际金融市场多变、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等金融风险或者企业的经营风险,银行业的风险变大。为此我国应该建立健全金融法规,完善我国金融秩序,确立包括媒体、公众、政府部门在内的完整的监督体系,确保银行和中小企业额间的借贷活动合理的进行。此外,风险监督更应该从本源抓起,也就是从企业和银行业内部抓起,银行业内部应该完善财务核算,加强定期呆账、坏账的统计出清,保障银行的资本准备金和投资债券的合理规模,防止过高的风险资产组合。
参考文献
[1]张吉光.宏观调控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01).
[2]高国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02).
[3]李毅.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作者简介:郭增丽(1991—),女,山西平顺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河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