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 教学渗透健康成长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迫切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呢?
一、教师自身言行对学生的示范教育作用。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
二、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1、对形队列练习。教学中对一些学生纪律散漫的特点。通过对体操的对形队列练习,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学生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集体行动中要动作迅速、整齐,服从组织,遵守纪律。
2、学习球类、田径跑、集体项目时,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战术配合中体会集体协作的力量,要有意识的关心和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利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
3、“耐久跑的极点”现象,对学生就是一种考验。有个别同学因为身体胖而速度较慢时,会有些同学边笑边喊:“太笨啦!跟狗熊似的。”还故意做出一些怪动作。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及时的、鲜明旗帜的,对那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批评制止那些不良倾向,让学生经过一次次的磨练后,逐渐养成顽强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深化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品质
1、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平时只是把“互帮互助”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学生们是难以真正理解的,也无法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而通过游戏的开展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游戏活动往往是一项集体项目,缺乏“互帮互助”的精神就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2、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体育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得每个参加游戏的同学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游戏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学生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游戏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又树立了学生在失败中争取成功的坚定信念。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思想品质上的种种弱点就会在偶发事件中表现出来。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少批评,多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将德育渗透于课外教育活动体系中
课外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健全了学生的品格和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之而来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提升,校内学生上下课秩序井然,课堂坐姿端正,精力集中,站立行走,待人接物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把学习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并能灵活多样地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让我们共同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给学生以好坏,是非的肯定评价,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未来整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1期
[2]《体育课程与教法》李伟民,新华出版社。1981.1
[3]教育学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材》
[4]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2001.7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 教学渗透健康成长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迫切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呢?
一、教师自身言行对学生的示范教育作用。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
二、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1、对形队列练习。教学中对一些学生纪律散漫的特点。通过对体操的对形队列练习,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学生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集体行动中要动作迅速、整齐,服从组织,遵守纪律。
2、学习球类、田径跑、集体项目时,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战术配合中体会集体协作的力量,要有意识的关心和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利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
3、“耐久跑的极点”现象,对学生就是一种考验。有个别同学因为身体胖而速度较慢时,会有些同学边笑边喊:“太笨啦!跟狗熊似的。”还故意做出一些怪动作。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及时的、鲜明旗帜的,对那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批评制止那些不良倾向,让学生经过一次次的磨练后,逐渐养成顽强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深化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品质
1、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平时只是把“互帮互助”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学生们是难以真正理解的,也无法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而通过游戏的开展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游戏活动往往是一项集体项目,缺乏“互帮互助”的精神就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2、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体育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得每个参加游戏的同学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游戏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学生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游戏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又树立了学生在失败中争取成功的坚定信念。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思想品质上的种种弱点就会在偶发事件中表现出来。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少批评,多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将德育渗透于课外教育活动体系中
课外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健全了学生的品格和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之而来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提升,校内学生上下课秩序井然,课堂坐姿端正,精力集中,站立行走,待人接物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把学习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并能灵活多样地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让我们共同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给学生以好坏,是非的肯定评价,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未来整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1期
[2]《体育课程与教法》李伟民,新华出版社。1981.1
[3]教育学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材》
[4]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