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ing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补体系统是连接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多种补体成分可通过影响炎症反应、血管重塑、血栓形成等过程,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补体水平、补体激活产物及补体调节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日益凸显;补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也为ASCVD的诊断、预测、危险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阐述补体系统参与ASCV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补体相关生物标志物在ASCVD风险方面的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MS)的临床特征及CMS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2例后颅窝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有无CMS,分为CMS组(31例)和非CMS组(91例)。观察CMS组患儿缄默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术前影像学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术后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蝶窦内巨大假性动脉瘤的报道并不多见。2018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因颅底骨折而导致TCCF合并蝶窦内巨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和Onyx胶,经颈内动脉-海绵窦和颈内静脉-岩下窦联合途径将病灶完全栓塞,术后随访1年,患者预后良好,未见病灶复发。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无骨折无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9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SCIWOR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局部制动、应用激素、甘露醇、神经生长因子等,尿潴留予以导尿。出院后对所有患儿行临床随访,采用Frankel分级判断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0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7例儿童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11/6。中位诊断年龄为5(1~16)岁,其中>3岁者11例(≤5岁9例),≤3岁者6例。>3岁者术后根据个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放化疗。所有患儿均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7例患儿
目的探讨采用siRNA干扰嗜乳脂蛋白亚家族成员A3(BTN3A3)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胶质瘤细胞株(HS683、U251)以及原代胶质瘤细胞,均设立阴性对照组(NC组)以及转染不同序列siRNA的Si-1组(转染1序列)和Si-2组(转染2序列)。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不同胶质瘤细胞株、小胶质细胞株(HMC3)中BTN3A3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siRNA敲减BTN3A3后,采
脑室内出血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常见类型,其中脑积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脑室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腰椎穿刺术治疗。治疗后根据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发现18例发生脑积水,另12例未发生。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合并颅内感染和首次Evans指数高可能会影响患儿脑积水的发生(均P<0.05)。
期刊
目的探讨早期行神经内镜颅缝条状切除术后辅助矫形头盔治疗婴儿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8例患儿月龄为(4.1±0.8)个月(3~5个月)。其中,矢状缝早闭5例,冠状缝早闭2例,多发颅缝早闭1例。8例患儿均于神经内镜下行颅缝条状切除术。术后要求佩戴矫形头盔治疗9~12个月
目的观察间歇性流量控制外引流术在婴幼儿急性脑积水颅内感染期或脑室出血期中的降颅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急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共43例。所有患儿均为颅内感染期或出血期有明显颅高压表现者。采取间歇性流量控制外引流方式,在患儿安静或睡眠时开放引流,每日引流总量控制在约100 ml。观察外引流术的疗效及相关的
微侵袭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强调在决策、实施外科治疗及后期辅助治疗时,应在保障患儿脑神经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颅内肿瘤,控制肿瘤的发展和对机体的影响。本文从全面术前评估、术前脑积水处理、活组织检查、术式选择、术中保障措施、肿瘤切除程度以及术中脑张力等方面,阐述儿童颅内肿瘤治疗中涉及的微侵袭理念和技术。主张将微侵袭理念和技术贯穿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近、远期的全过程中,秉承以最小代
期刊
子痫前期(PE)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多系统综合征。免疫耐受对于正常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补体系统的紊乱与PE的发生发展相关,补体分子可能是PE筛查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本文就补体系统在PE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为补体分子作为PE临床诊断标志物和防治靶点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