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先证者男,19岁.出生后发现双眼小.眼睑下垂,未曾治疗.父母非近亲结婚,系足月顺产,孕期未患任何疾病.家系四代人中有6人患同样疾病.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5、左眼0.5.双眼上睑下乖,双眼上睑遮盖瞳孔1/2,睑裂高度右眼8mm、左眼7mm,双眼提上睑肌肌力为0.眼位:角膜映光法:33cm-15度下斜10度;遮盖去遮盖及交替遮盖均不动,眼球旋转震颤,各方向运动均受限,Bell(-).代偿头位:
【机 构】
:
225001,江苏,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25001,江苏,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25001,江苏,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证者男,19岁.出生后发现双眼小.眼睑下垂,未曾治疗.父母非近亲结婚,系足月顺产,孕期未患任何疾病.家系四代人中有6人患同样疾病.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5、左眼0.5.双眼上睑下乖,双眼上睑遮盖瞳孔1/2,睑裂高度右眼8mm、左眼7mm,双眼提上睑肌肌力为0.眼位:角膜映光法:33cm-15度下斜10度;遮盖去遮盖及交替遮盖均不动,眼球旋转震颤,各方向运动均受限,Bell(-).代偿头位:下颌轻度上举,仰头视物.牵拉试验:各方向运动均受限.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同视机I级[虎笼]无.Bagolini线状镜33cm=6m右眼抑制,新斯的明试验(一).诊断为双眼先天性广泛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大脑各皮层区的功能动力学特征受到皮层间及皮层外解剖结构连接制约的观点,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视觉皮层功能损害与胼胝体、视辐射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跟踪技术(DTT)比较3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与30例正常人胼胝体、视辐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弥散系数(DCavg)值,及神经纤维投射方式,并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正常组各10例行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目的 探讨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Bax的基因表达与白内障发生的关系,及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1例91只眼,取晶状体前囊膜。根据年龄分为3组,即I组为≤30岁的患者11例,Ⅱ组为31~60岁的患者30例,Ⅲ组为I〉61岁的患者50例。采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前后、硅油取出术后传统A超眼球生物测定值的动态对比观察,统计学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学院眼科动态观察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59例61只眼,对患者术前、硅油填充状态、硅油取出后30天3个时间点采用A超屈光模式动态测定眼球生物值,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对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们随机对初步诊断为近视的儿童应用0.25%托吡卡胺眼液治疗,经临床观察,现回顾性抽取100例(200眼)总结分析如下。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眼底病诊断和治疗研讨会暨新进展高级学习班”定于2008年10月下旬在北京召开,共4天。届时将邀请我国从事眼底病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欢迎全国眼科医师踊跃报名参加。讲座内容:1.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药物及激光治疗;2.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药物及激光治疗;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4.AMD的药物治疗及激光治疗;5.眼底荧光血
患者女 47岁因左眼反复红痛伴视力下降一年余入院.一年来,患者局部用降眼压眼液点眼治疗,左眼视力仍逐渐下降.入院查体:右眼视力1.0,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房角小于1/4角膜厚度,瞳孔3mm,眼底视盘C/D约0.8,眼压20mmHg;左眼无光感,睫状充血,角膜上皮雾状水肿,前房稍混浊、偏浅,瞳孔 6mm,瞳孔缘色素上皮外翻,晶状体稍混浊,眼底看不清,眼压51mmHg。
视网膜变性是一类难治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degeneration,AMD)等.因视网膜属于终末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再生困难,此类疾病的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由于干细胞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干细胞在视网膜变性疾病中也有了一定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文中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Müller细
眼眶爆裂性骨折随着手术的不断增加,其术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现报告l例骨折修复术后7年继发眶内黏液囊肿,报告如下。患者 男 55岁 主诉7年前左眼刚车祸外伤造成眼眶爆裂性骨折,伤后在外院相隔l月先后进行2次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生物材料修复眼眶内壁骨折凹陷,术后仍仔作复视。
目的 观察比较Haze形成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调控因子TGF-β和b-FGF,在兔Epi-LASIK与Flap-free Epi-LASIK术后表达有否差异,并探讨其对术后Haze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18只实验兔,建立兔Flap-free Epi-LASIK、Epi-LASIK模型,用VISX20/20B准分子激光仪作-10D切削,在无任何药物干预的情况下观察术后1、2、3月角膜Haze情况及检测比
患者 女 15岁 右眼疼痛后失明、眼球萎缩15年,患者于3岁左右时出现右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当时未诊治,1年后逐渐失明,但再无眼痛情况,患者要求外观,于2005年3月就诊,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肝均无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