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老人的幸福笑容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是孤独的时候,越需要别人的关爱;越是在寒冷的冬季。越能显现温暖的可贵;越是帮助没有能力回报的人,越能体现爱心的赤诚。”这是景德镇《瓷都晚报》记者殷志斌,一位年轻的爱心志愿者,一直默默信奉着的一句话。
  这些年来,殷志斌与珠山区众多青年爱心志愿者一起。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而他“瞄准”的服务对象,正是一群没有回报能力而又亟需社会关爱的人——空巢老人。连续多年,他与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一起策划并付诸实施了一项品牌公益活动——“暖冬公益大行动”,让全区数百位空巢老人切身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此举不仅为景德镇市精神文明建设添加了亮点,也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和谐与安宁。
  殷志斌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努力,让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加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爱心团队中,用爱心传递温暖。”
  爱心接力数年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虽然平时很忙,但再忙再累,殷志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的青年爱心志愿者。由于工作的原因,殷志斌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这里面除了家境贫寒的孩子、被疾病拖累的重症患者外,最多的就是常年独守空房的空巢老人。他们寂寞的身影和渴望关爱的目光。总会印在他的心里,让他久久难以平静。
  拿出自己的工资为贫困孩子捐款、购买学习用品,出钱为需要援助的人解决实际问题,是殷志斌生活中经常做的“必修课”。而这些,他都没有告诉家人和朋友。他知道,自己的微薄之力毕竟很有限,不值得做任何宣传。
  如果把殷志斌平时的乐善好施比作是一种量变,那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联合搞的一次“关爱老人”公益活动,则成为他踏上公益之路的质变标志。他知道,“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次活动过后,他深受触动,为社会上众多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感到异常揪心。在他的倡导和争取下,他所在的瓷都晚报社和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一道策划举办了景德镇首次“暖冬公益大行动”。活动不仅让一批空巢老人得到了实惠和温暖,还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些爱心市民和读者纷纷加入其中。这让殷志斌深受鼓舞,他决心要把暖冬行动一直做下去。
  每年的暖冬公益行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从最初援助名单的确定,到动员爱心商家参与,再到援助活动场地布置……他总是那个默默忙碌的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至今,这项公益活动总计为空巢老人筹集捐款32万元,1000多人次空巢老人从中受益,参与的青年爱心志愿者和商家代表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在此过程中,殷志斌与志愿者们一起坚持爱心接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抽空去看望空巢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陪老人聊天,听老人倾诉,帮老人收拾房间,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老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人间温暖。
  爱心感染身边人
  “我家漏水漏得厉害,再不解决就要发大水了,快来帮帮我吧!”一次,接到家住周路口街道赛跑坦社区圆栅门27号陈克刚老人的求助电话后,殷志斌二话不说,立刻赶到现场核实情况,随后及时与社区负责人取得联系。在他的协调下,有关部门为陈克刚老人修缮了房屋,陈克刚老人的家至今也未发生漏水现象。为此,殷志斌每次打电话给陈克刚老人询问近况时,老人总不忘对他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还有一次,社区一位空巢老人——70多岁的老奶奶过生日,为了让老人不孤单,把生日过得和其他老人一样喜庆热闹,殷志斌立刻组织10余名青年爱心志愿者一起买来了生日蛋糕和水果送到老人手中,并为老人表演节目。当志愿者们一起为老奶奶唱起生日歌时,这位七旬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连声感谢殷志斌及爱心人士的探望和关心。
  殷志斌还经常组织身边的好友利用既有的人脉资源,为老人筹集过年物资,温暖过冬。他还在QQ群里聊助老话题,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他甚至和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走上街头,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的问卷调查,并独自一人加班加点统计、分析问卷,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更多关爱老人的方法和建议。
  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看起来并不轰轰烈烈,然而却浸透着参与者浓浓的情感。在殷志斌看来,“爱心不分大小,只要参与就是一种快乐!”
  爱心永不放弃
  每当过年时,歌曲《常回家看看》总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不少人还为之潸然泪下,因为它唱出了天下所有父母的期盼。
  然而,对那些常年独守在家中、总是与孤独和寂寞相伴的空巢老人来说,子女回家成了他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他们或无儿无女,或子女不孝,或子女因故不能回家。每到万家团聚时,相比其他家庭,他们的“空巢”显得越发冷清。因此,来自社会的关爱就成为他们生命旅程中渴望的温情。殷志斌与爱心志愿者又将倡议与践行“陪伴空巢老人过团圆年”“接空巢老人回自己家过年”的活动。
  “关爱老人”不是一句空话,殷志斌除了要对自己的父母孝敬外,还要用真情来表达对每一位长者,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关爱。他说:“这种助老为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行为,需要相互带动、相互感染,永远接力下去。我们青年爱心志愿者,关爱老人就是要使出浑身解数让景德镇市所有老人开心和快乐起来,因为惟有老人的幸福笑容,才是给予我们最甜蜜的奖励!”
  责编/晓辉
其他文献
年丰同志是江西省发改委离休干部(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12年7月9日逝世,享年90岁。遵照她生前遗嘱,其骨灰与她先逝的丈夫罗朋(原省顾委委员、省民政厅厅长)同穴安葬在南昌市北郊新祺周翡翠园内。墓地前横卧的黑石上。镌刻着杜平将军为1995年逝世的罗朋亲笔题写的“刚正称典范,慷慨许平生”10个金色大字,这既是对罗朋的赞许,也是对年丰的肯定。  (一)  年丰原名孟培华,1922年生于北平,祖
期刊
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互送国礼是重要的外交礼仪之一。它记录了国家之间友好往来的点点滴滴。那么,国礼是怎么送出门去,又是如何迎进门来的?  国礼总管:外交部礼宾司  礼品最早都是由双方国家领导人当面交换,后来演变成事先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一个客厅里由双方的礼宾人员负责交换。我方收到礼品后,就给礼品受赠对象(一般是国家领导人)电话报告一下。现在礼品交接手续越来越简化,外国赠送的礼品,礼宾司只有极为简单的记录
期刊
我第一次见到邵式平省长,是1951年春。当时我刚被提任星子县政府的事务秘书,才19岁。省政府在南昌市召开全省社会工作会议,县里派我去参加,我在高兴之余又有几分害怕,担心完不成任务不好交待。县里有的同志就鼓励我说:“怕什么!除了开会,说不定你还有机会见到胡德兰大姐和我们的‘姑爷’呢!”他们说的“姑爷”就是邵式平省长,他的夫人胡德兰是我们星子县人。就这样,我带着几分担心,也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南昌。第
期刊
人上了年纪往往会出现老眼昏花现象。有些人误以为这是老年人的正常情况,未予以重视,结果失去了治疗时机。其实老眼昏花情况较复杂,不只是单纯的老花眼问题,它可能是其他眼病所致。那么,老年人老眼昏花需注意哪些眼病呢?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几种情况:  老花眼。老花眼多出现于45岁以上人群。老花眼看远处清楚,看近处不太清楚。阅读时,往往需要把书本拿得远一点才好些。这种情况只要戴上一副合适的老花眼镜就能看清楚
期刊
“从头开始”竞风流  邹图兹  人到六十满花甲。有人说,六十不算老,花甲作花年。也有人说,六十是雪中红梅,人生的第二青春。还有人说,百岁皆花期,六十又逢春。这些话表达的都是老人“壮心未与年俱老”“老树根深更著花”,一切“从头开始”,开创人生第二春的雄心壮志。  “从头开始”,意味着不满足过去已经取得的成就,要超越自我,再创佳绩,让人生更精彩。以中外成功者为例:牛顿在发现第一定律后。接着又发现第二、
期刊
当我们翻开新年的日历时,春天已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其实,在每个家庭,在每个中国人心里早已切切实实感受到春天的讯息。因为35年来,改革开放这支历史的如椽巨笔已经在神州大地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的图画,而这些生动的画面就呈现在每个家庭里,每个中国人的心上。我们可以历数种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畅谈自己从未有过的欢乐和欣喜。当然,正如《国家》这首脍炙人口的歌中唱到的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
期刊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背负被强加的“历史反革命”的罪名,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于1971年被发配到江西省瑞金县岗面公社陈坑大队湖溪生产队监督劳动改造。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不幸,然而又可以说是我的幸运,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无微不至的关照,使我安然度过了那最难忘的岁月。  湖溪村是地处偏远山区的革命老区,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但村民善良,民风淳朴。他们不但对我这个“阶级敌人”未予丝毫歧视,反而认为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77岁,几年前双眼视力就不太好,视物有重影现象,左眼比右眼更严重。前几年,有一次我左眼突然严重模糊。几乎失明,但不到一分钟后又恢复正常。医生说这是视网膜血管栓塞,如在5分钟内未恢复视力,就会导致失明。医生给我开了复方血栓通胶囊和硝苯地平片。并说如再出现此现象,立即服用两粒硝苯地平片即可缓解。这之后。我出现过三四次这样的现象,立即服用了两粒硝苯地平片后都得到了缓解。近年来
期刊
迎迓午马赋新歌  胡朝节  辞别巳蛇喜事多,迎迓午马赋新歌。  家运欣随国运昌,蛇年又胜龙年火。  正本清源添正气,岂容腐败变沉疴。  中枢审势开新宇,神州春色共熙和。  采桑子·新年  黄专华  星移物换轮回转,岁岁新年,  今又新年。  处处春光分外妍。  龙腾虎跃喧天鼓,热闹空前,  欢乐空前。  国梦同追劲倍添。  七绝·颂改革  郭永贵  城乡巨变起宏图,阅遍神州旧貌除。  开放国门兴改
期刊
2013年4月30日晚上,在江苏省太仓市新梅中大酒店里,正在举行婚礼。只见新娘唐晓丽带着妹妹唐珊珊、唐洋洋,端着酒杯来到顾素霞的面前:“妈,您为我们姐妹仨辛苦了,没有您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敬您一杯。”姐妹仨眼里流淌着幸福的泪水。当在场的来宾听主持人说出姐妹仨的故书后,全场顿时掌声雷鸣。顾素霞也成了当晚这场婚礼上最幸福的“母亲”。  父母走了 二婶来撑起飘摇的家  1999年农历12月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