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来源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s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明确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协同驱油机理,利用亚克力板可视化模型和天然岩心,开展了可视化CO2辅助蒸汽驱油实验,分析了CO2辅助蒸汽驱油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及注入方式对实际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辅助蒸汽驱具有协同降黏、扩大蒸汽波及系数、启动盲端残余油、破乳等“协同作用”,其中原油综合降黏率达到59.8%,蒸汽波及面积提高了37.44%.对比纯蒸汽驱,CO2辅助驱可使原油采收率大幅上升,其中交替注入蒸汽与CO2采收率为65.7%,比混合注入提高了7.9%,且能够在出口端观测到稳定的泡沫油流.
其他文献
江西兴国县地下水中富含偏硅酸,水资源丰富,但对矿泉水资源禀赋等研究相对薄弱,开展该县偏硅酸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和健康功能研究,可为当地发展矿泉水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支撑.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水化学分析、离子比值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国县潜在偏硅酸矿泉水的分布、水化学特征以及成因与物质来源,并基于感官指数和健康指数对其健康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潜在偏硅酸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岩浆岩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和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组中,这三类含水岩组的调查水样中,发现潜在偏硅酸矿泉水的比例分别为48.
农药污染地块修复过程中频繁出现异味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往报道多集中在场地内有毒有害物质分析,较少关注场地异味污染问题.为预测某有机磷农药场地修复过程异味污染情况,本文以该地块7个潜在异味污染控制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土壤空气异味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应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测定近土壤空气、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阐明地块控制区内异味污染排放特征,评估近土壤空气地块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7个区域监测点位散发不同
当前对抗生素滥用监管及其研究正在加强,近年来中国主要水域中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地表水及地下水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持续受到关注.因进入环境中的抗生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一般实验室难以实现同时分析多种类抗生素.本文在哈尔滨市共采集地下水样品26组,采样范围包括人口密集、工业生产、农畜业等生活生产地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样品中的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林可酰胺类等6大类共29种典型抗生素含量,研究了哈尔滨市地下水中典型抗生素的检出及分布状况.结
母乳中p,p\'-DDE浓度是监测母体短期内p,p\'-DDE的“静态”蓄积水平,估算婴幼儿每日摄入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旨在通过监测北京女性两个相邻哺乳期内母乳中p,p\'-DDE浓度及变化,估算两次分娩间隔期母体内p,p\'-DDE的“动态”富集速度,并根据每日摄入量掌握人体p,p\'-DDE的长期变化趋势.在2009年至2019年期间,收集了43名女性首次分娩后六个月内和18名女性第二次分娩后六个月内的母乳样本,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母乳中p,p\'-DDE的浓度.实验结果表
应用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追溯多环芳烃(PAHs)类污染物的来源越来越受关注.单体同位素分析中,利用样品预处理减少共流出和未分峰(UCM),是实现同位素比值准确分析的重要前提.已有分离净化研究较少关注环数小于3的PAHs;或需联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但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本文期望避免使用HPLC技术,仅通过简单的固相萃取法,实现16种PAHs的分离净化,满足包括低环数在内的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要求.实验对比了氨基和硅胶两种填料的固相萃取(SPE)小柱,以及正戊烷等10种淋洗溶剂对PAHs的
CO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2封存的双重目的,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减排的需要给予了技术规模应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石化CO2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井吞吐、先导试验和全面推广应用3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CO2驱油机理及配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结合中国石化油藏特点以及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3种CO2驱动类型,建立了CO2驱油藏筛选标准.明确了低渗透油藏、致密油藏、中高渗透油藏这3类油藏的CO2驱油机理.以苏北盆地草舍油田阜三段油藏、花26断块阜三段油藏、洲城油田垛一段油藏以及渤海湾盆
基于原油与CO2以及CO2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揭示环玛湖致密砾岩油藏CO2提高采收率机理.利用高温高压核磁共振系统在孔隙尺度下监测了基质岩心CO2吞吐过程中原油饱和度的变化,研究CO2吞吐提高采收率可行性.采用岩心压裂和驱替系统开展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裂缝对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能够有效地溶解在原油中,补充地层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且改善储层润湿性.基质岩心中,衰竭式开采时的原油主要产于大孔隙,CO2吞吐能有效启动中孔隙和小孔隙,衰竭式开采后,三轮次的吞吐能够提高采收率23.
为有效解决S358高凝油藏注气难度大、压裂后气驱流度比过大容易气窜导致驱油效率低的问题,开展了室内注气相态及长岩心驱替机理实验.通过地层条件下高凝油注CO2、干气、烟道气、减氧空气(N290%+O210%)PVT相态实验,分析了4种注入气与高凝油接触的增溶膨胀、降黏、降低界面张力等特性机理,优选了CO2作为注入气.通过5组不同复合方式的高温高压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CO2复合驱油防窜提采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O2+弱凝胶、CO2+泡沫的驱替效果最好,最终驱油效率分别为70.101%、68.212%.研究结
针对水驱难以有效开发的低—特低渗透油藏,中国石化开展了30余个CO2驱矿场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与认识.首先系统阐述了中国石化CO2驱矿场试验进展和典型油藏的效果,分析了技术政策和关键指标的变化特点,指出了中国石化发展CO2驱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分析表明,CO2驱解决了低—特低渗透油藏有效补充能量的难题,采用连续注气转水气交替的注入方式,方案实施6个月左右油井见效,平均单井增油1倍以上,换油率介于0.15~0.40 t/t.但中国石化低—特低渗透油藏最小混相压力多高于25 MPa,CO2驱混相程度
以CO2排放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和以石油资源紧缺为核心的能源安全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大难题.胜利油田针对CO2捕集和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技术瓶颈开展攻关研究,形成了CO2捕集、长距离安全输送、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注采工艺设计、地面集输设计和驱油与环境监测等配套技术,建成了工业规模的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驱油与地下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工业化测试表明,开发的基于新型多氨基CO2捕集溶剂(MSA)的捕集技术比传统的乙醇胺CO2捕集溶剂(MEA)捕集技术成本降低35%,高89-1区块累计注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