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袖珍红丝石砚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收藏的砚台中有一方小巧玲珑、精雕细琢、让人爱不释手的袖珍红丝石砚。此砚呈上窄下宽十分匀称的梯形,配有精制的红木盒。
  
  砚长8厘米,上宽4厘米,下宽4.5厘米,厚0.7厘米,重43克(见图)。砚面上分别雕有砚堂、砚池、砚额、砚岗和砚边,在比较小的砚面上构造完整,雕工精细。砚额两侧分别刻三朵菊花和三枚竹叶,砚额上部中间刻半朵玉兰花三片花瓣,花的四周和砚边处均刻祥云纹。砚边和砚堂、砚池结合部起线高出砚边,磨平形成上小下大瓶形。砚堂和砚池中间砚岗处刻半个半圆形篆体“寿”字。砚背也起线刻出砚边和砚池。
  据史料记载,红丝石最早开采约在唐代,产于山东益都县一带,这里唐代属于青州,故红丝石砚又称青州红丝石砚。宋之前红丝石砚排在四大名砚之首,宋以后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石砚为四大名砚,明清红丝石砚几近湮没,销声匿迹。上世纪80年代中叶,在山东的壮山、黑山发现两个石坑,但存储量十分有限。红丝石得名是因其石多呈红丝纹、黄丝纹,其上品为黄地红丝、红地黄丝、紫地灰黄三种。红丝石砚石质致密,手拭如膏,贮水不耗,发墨如油。
  笔者收藏的这方袖珍红丝石砚为黄地红丝石,砚堂内红黄相间形成的花纹,如微风吹过的池水和平静海面上的波纹一样美丽,一波又一波地极富动感,久观让人联想不暇。在一块小小的红丝石面上能精雕细刻,构成俱全,图案和谐,线条流畅,造型美观,技艺不凡,可谓鬼斧神工,砚台虽小方显出小文房大天地之神奇。此砚包浆老旧,质润细密,抚摸如肌,使用痕迹明显,墨渍入石,古意盎然。其砚虽不能供大翰墨之用,但书写蝇头小楷灵巧方便,把玩观赏亦能透出儒雅之气息,实乃文房之宝也。
  
   (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在千姿百态的古陶瓷器型中,小口、短颈、丰肩、修腹、敛胫的梅瓶,可说是最具东方神韵的陶艺器型了。由于梅瓶造型俊美挺拔,轮廓线圆润流畅,在很长时间内就一直是中国传统的瓶类器型之一。梅瓶定型于宋(时称经瓶,即酒瓶),历元明清各代,虽造型略有变异,但轮廓不变,特征未改,深受人们喜爱。  1980年秋,赣中高安市锦江南岸的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元代珍瓷240件(清理时为239件,后追回散失的一件),其中发现元
期刊
中国的瓷器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瓷,瓦之坚者也”。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洛阳地区的人们在长期制陶的过程中,对于烧陶的原料开始有意识的选择,早在夏末商初已会制作白陶、白陶等酒器,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据考古发现商代已能烧制瓷器,只不过其制造工艺还比较原始,所以把它们命名为“原始瓷器”,因为这些原始瓷的釉色比较接近以后青瓷,故亦称原始青瓷。西周时期青瓷器已烧制得相当精细了。洛阳西周墓先后出土西周时
期刊
盛夏的京城稍显闷热,中国美术馆展厅内的淡淡墨香给这个8月平添了些许清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在厦门复文美术馆和厦门当代置业集团的强力支持下盛大开幕,379幅画作分别在5个展厅里展出,吸引了不少业界人士和书画爱好者的目光,以至于美术馆门前一度排起了购票的长龙。    据了解,中国美协自1993年开始举办的全国中国画展,其学术性、权威性和影响力在近年来林林总总的画展中尤为突出
期刊
说到民国瓷器,有人常以质粗釉差、青花泛蓝、彩瓷磨损、款识无力、有形无神等概括之,却很少去认真研究浅绛彩、新粉彩瓷以及“珠山八友”等绘瓷名家的精细之作,实感遗憾。  民国瓷器比起前清,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就是彩绘瓷,它在民国制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像一颗闪耀夺目的明星。民国彩绘瓷的题材多以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等中国画内容为主,与传统彩瓷的图案纹样不同。浅绛彩瓷源于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法。最早
期刊
纵览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笔者注意到一枚央行1995年发行,沈阳造币厂铸造,面值3元的“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组领衔纪念银币”,疑为内容有误,现不揣冒昧,附上照片及鉴定证书(复印件),并撰文与大家商讨。  笔者认为,该银币背文“长城的修建,公元前一世纪”甚为不妥。经查询《辞海》、《辞源》、大中学教材、上网浏览并向史学人士讨教,早已公认的看法是,最早有文字记录的长城为春秋时楚国所建。《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
期刊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春寿”铭梅瓶(图1),在古陶瓷界享有盛名。据北京马希桂先生在《中国青花瓷》一书中统计,“同类型的‘春寿’款瓶,传世的只见四件,两件存国内,两件流散于日本和英国”。收藏于日本的“春寿”瓶,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青花盖(图2),使我们得以观其全貌。  这类“春寿”梅瓶的年代,一般有元代和明洪武两种说法。而对于“春寿”二字的含义,则鲜有学者深入考证,亦有持元代说者认为“春寿”二字
期刊
焦作地区烧造陶瓷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的古代瓷窑遗址,当阳峪窑是其杰出的代表,东焦作窑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处。其他还有王封窑、李封窑、恩村窑、狮涧窑、柏山窑等50多处窑场,陶瓷界将这些窑场称为“焦作当阳峪窑”。  东焦作窑,又叫矿山窑、姜河窑,因遗址处于东焦作村旧址范围内,故称“东焦作窑”。窑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城区中心,西距西焦作窑约1.5公里,东临焦东路,东北距牛庄窑约3公里,北距当阳峪窑约5公里,南
期刊
父亲默默地影响了我的人生。直到现在,我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而他的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仍然在激励着我。  浪漫诗人李白曾说:“千金散尽还复回”,作为一种诗人气质,颇可赞许,但在现实生活中无异于空想梦呓,创业谈何易,人生能有几回搏。而在人的诸多品质指标中,对待金钱的态度,往往是极具本质的一块试金石。特别对一个收藏家来说,更是如此。    父亲董策三先生是民国时期陕西地区收藏文物、古董数量较大者之一。
期刊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美酒飘香的中华大地,早期的饮酒者主要为王公贵族和士大夫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饮酒已蔚然成风,早先作为士大夫们特权的饮酒,已渗透到了民间的每一角落。不仅国家庆典、祭祖敬神、征战祝捷,而且民间红白喜事、寿辰庆贺、生儿育女、礼尚往来等,都离不开酒,都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随着饮酒派生的酒文化也日益发达。诗人墨客三两相聚,吟诗唱酬,对酒当歌,煮酒赋诗,高谈阔论,行
期刊
宋代是我国瓷业兴盛时期,大江南北窑场众多。由于各地自然气候、地理环境、资源材质、工艺制作、烧成技术不同,各窑场产品的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千峰翠色的越窑,雨过天晴的汝窑,晶莹润泽的官窑,金丝铁线的哥窑,纹样雄奇的磁州窑等,几大名窑争艳斗丽。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吸收和借鉴了各名窑的艺术手法,结合本地制瓷胎土釉料的特点,融汇成特有的装饰风格。它以胎质细薄、釉色莹润、造型丰富、纹样灵秀在南北各大名窑中独树一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