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敏:开一间茶室布道众生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ma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安敏的百年香普洱会馆,里面仿若时空交错。会馆里放着佛教静心音乐,墙上摆满了各种古色古香的收藏,袅袅茶香拂面而来。宽阔的茶桌后,一袭仙风古韵着装的安敏款款而坐,招待着来客。
  这是位于北京闹市CBD的一处茶室,屋外就是喧闹的国贸和新央视,但推开茶室的门,喧嚣消失门外,人心立刻安静下来。茶馆的主人安敏说,她就是想让这里成为繁忙的现代人一处静心的第三空间。
  彩云之南有女衔茶而来
  关于云南的传说有很多。据说,曾经有仙子路过云南,经常看见这里彩云变幻,所以留恋这方静土,不愿离去。
  安敏是地道的云南人。关于故乡,在她的记忆中就是一个梦幻而如诗如画的地方。那里一年青山翠绿,春天里,采茶姑娘们唱着歌儿,在山梁间穿梭采茶。五色的服装,花儿般的笑脸和天上的云彩交相辉映,仿若仙境。
  小时候的安敏就是在这种如诗般的采茶生活中长大的。在她的记忆中,奶奶常带着她去采茶。在家乡的山梁上,那些普洱树叶在雨林深处接受阳光的散射,云雾的呵护,凝聚着不可思议的芬芳与神韵。她常常好奇地观赏着那茶山上的神奇景色,觉得心中的灵性宛若丝丝缕缕般生长开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她离开家乡,就职于北京的中国画报出版社,并相继出版了《相约美利坚》、《我在巴黎等你》、《阳光下的漂泊》等图书,一跃成为京城知名记者。
  事业成功的同时,有一个梦想却从来仿若没有褪色,并且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对家乡茶的情结。大都市的生活如此忙碌而浮躁,许多人都渴望通过某种方式熨慰内心。家乡的茶仿若是一个桃花源般,为什么不把这些物宝天灵的好茶通过自己的努力,介绍给更多人?让现代人疲惫的身心得到滋养呢?
  联合了几个朋友,安敏在北京的国际俱乐部开办了一个茶馆。有朋友听说她放弃了可以经常出入光鲜场所,声名如日中天的记者生涯,很是不理解。在有些人看来,从事茶馆经营让人想起低端茶农,不上档次,比起记者职业,岂是一个档次?
  但在安敏看来,她开办一个茶馆,不是光想着赚钱,更重要的是借这个平台,推广古老的中国茶文化。现代人喝着咖啡长大,但是茶所代表的慢生活,可以让现代人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滋养身心。
  万事开头难。
  茶馆起初经营得并不顺利。为了打开市场,让更多人认识到茶文化的神奇魅力,安敏在茶馆里举办各种茶文化讲座。国际俱乐部的外国客人特别多,他们对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很是好奇。坐在安敏的茶室里,看着表演茶道的茶童,一举手一投足,丝丝入缕,每一个环节都透露着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这些活动都深深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在安敏茶道的影响下,包括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克林顿等在内的名人都曾经做客她的茶馆,体验中国茶的魅力。特别是安南,当他来喝过茶后,对中国茶赞不绝口,认为这代表着古老的中国文化精髓。
  如今的茶馆遍地开花,但很多茶馆要么办成了纯商务会谈场所,要么老板一心只想着赚钱,忽视了文化营造等。安敏从开茶馆第一天起,就认定经营茶室,要把茶文化浸润在茶室经营的魂骨里。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茶室主人的个性和内在品味贯穿其中。在某种程度上,一个茶室的经营风格就是一个主人内在风格的个性体现。有品味懂文化的茶室主人,可以通过茶室聚集一种强大的能量场,让客人充分感受到这种能量场的吸引。从这个意义上说,茶室很难象星巴克一样复制,道理也便在其中。
  北京国际俱乐部的茶馆越来越知名,安敏有了继续开店的念头。2007年7月7日,在北京国贸闹市区的百年香普洱会馆也开张了。安敏把它当成一个结善缘,广交朋友的好场所,就此开始了她新普洱主义生活禅文化的传播之旅。
  开办一个茶馆的要素是什么
  开茶馆不容易,经营茶室更不容易,安敏总结了开茶馆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要会选址,闹中求静是最好的。这样客人到茶室方便,而且转瞬之间可以由动切换到静。
  二是要会布置茶室环境等。在这方面,茶室主人的修为和眼光便显得相当重要。安敏去各地旅行时,会特别留心收集各种古董。那些带有独特眼光而发现的古玩,被她摆放在茶室里,立刻自成一景。客人走到茶室,不仅是喝茶,也是品尝艺术的大观园。
  三是要会管理和培训茶童。这包括客人走进茶室,茶童们第一句话该怎么说?当客人们就坐,要提供怎样周到体贴的服务?怎样给客人泡茶,讲解茶道等?
  四是要有好茶。无论服务做得再好,如果没有好的茶品,茶室就是建在空中楼阁上。就像餐馆,服务做得最好,客人终究是来品尝美食的。所以能否提供好的茶品是关键。对于这一点,安敏很自信,百年香所提供的茶品都是来自云南深山,汲天地灵气的茶叶。
  当然,在安敏看来最重要的是茶室要提供一种文化。如果只是来喝茶,时间长了会留不住客人,只有提供文化的吸引力,才能长久地粘住客人。
  这一点,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需要茶室主人独特的眼光。
  国外的咖啡产业有许多托拉斯式的企业,比如星巴克将咖啡文化传遍了全世界,每家星巴克都人满为患,星巴克来到中国,也是一直攻城掠地,给中国人提供了崭新的休闲理念。
  为什么中国人的国饮——茶却不能走向全世界?或者也能够涌现出像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品牌,在全世界四处生根发芽呢?
  安敏不是没有想过这一点,但是她的结论是:中国茶,终归是慢生活方式的一种。就象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一样,茶和咖啡不同,茶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不适合快节奏的工业化复制。安敏说,在韩国,一个合格的茶师往往要经历几十年的严格培训。表面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蕴含了极大的哲理在里面。
  因此,这不是快餐式的工业可以立刻成批复制的。而且,茶道本身也和快节奏,工业化的内在精神有矛盾之处。茶文化讲究慢生活,讲究生活品质、体会、灵性等,这些是机器工业和科学很难解释之处。所以,一家茶室可以做得很好,但成批复制未必就能将那种精、气、神复制过去。
  但安敏相信,随着现代化越来越走入误区,现代人越来越在快节奏的焦虑后寻找生命本质时,随着全球慢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渴望回归时,茶所提供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种最高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未来一定会被更多人接受。
  正因为如此,就像推广孔子学院一样,中国政府近些年也加大力度开始推广茶文化走向全世界。
  2010年,韩国釜山举办了茶文化节,安敏在中国外交部的推荐下代表中国茶界参会。十几天的参会让安敏感受颇深,她觉得韩国、日本等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近些年在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上,反倒比中国做得更好。象2010年的茶文化节,就是爱茶如命的韩国釜山市长夫人发起的。韩国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品茶课,茶师从小就经历扎实的训练,茶文化的书籍、研究成果等也浩如烟海。
  对比韩国和日本,中国在传承茶文化方面,反倒显得有些落伍了。安敏说,这与文化的断层等有关系,也和中国正在走向快速现代化时期的社会浮躁有关系,但过不了多久,人们一定会回头寻找这种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发源于中国,古时候郑和下西洋,庞大的船队里携带着很多茶叶,世界都把茶称为中国的文化标志符号。所以,当安敏带着茶师在釜山茶文化节上表演茶道时,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文化痕迹,让到会嘉宾都看呆了。
  这也让安敏坚定了将中国茶发扬光大的信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一席自己的努力。
  灵性女子茶成长
  坐在面前的安敏,全身透露着一股知性、灵幽、淡定的气质。这得益于茶,也得益于她很早就走上了身心灵的禅修,及早开悟和转化意识之路。
  每天早上起床后,她会打座十几分钟,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动一天的能量,让自己静心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各种诱惑越来越多,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让人们越来越焦虑,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寻回内心的平静。
  在安敏看来,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但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状态。以内心的淡定和不变应对世界的无序和慌乱,这样,你可以集中注意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逢星期天,百年香普洱会馆都会推出“百年香禅茶会”。那些忙碌的都市白领们,聚在一块儿,品茶,读书,放松身心。
  因为对身心灵的关注,所以她推出的百年香“七日茶汤”系列就是以七种不同的心境隐喻,带领一个人进入良好的心灵状态。这“七日茶汤”的隐喻是:宽容,赞美,信念,诚信,感恩,慈悲,分享。在安敏看来,这七种心灵素质一旦为普通人所具有,便能够进入一种极佳的生命状态。而这正是因为茶给予我们自然与圣洁,让我们的心灵可以得到滋养。
  每次品茶对于安敏来说,都是一件有些神圣的事情。她理想中的饮茶情境是:在一条青山下的河流旁,抚琴。用清澈的山泉水沏茶,和最爱的人或者三两知已,在大自然之中品味茶香的甘美,虫鸣与飞鸟齐伴,清风与露草摇曳——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人生场景啊。
  这样的女子,自然品茶的品味也不同凡响。
  好茶配好茶具。在百年香,各式各样的茶具搭配在一块儿,都是有讲究的。在安敏看来,这就像一幅画,错落有致,浑然天成。所以,为了达到这种理想的茶境,她经常深入一些地方旅行,淘回各种有趣的茶具。这些茶具再经过她独特眼光的搭配,神奇地组合在一块儿后,就成了曼荼罗的饮茶之境。
  不但通过一些禅茶会帮助朋友们进行身心灵修,安敏还组织“心灵茶汤爱心之旅”,她带领都市里的白领金领们,深入家乡云南的茶山中,亲手采摘千年古树上的茶叶,资助当地失学的采茶女等。
  在这样的旅行中,许多人的身心像安敏一样得到了净化。在安敏看来,缓慢、爱心、深入大自然等方式,是一个人不断返回被各种负面大都市因素污染的内心,找到真正健康的自我。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盛宴,茶就是这袭华美盛宴中的一道大餐。在自己的茶室里,安敏时刻充满了对生命的喜悦和内在的激情,充满了对生活美的发现。她像一个布道者,极其渴望把这些美和品味,带给别人。千年之前,苏格拉底在古希腊开办自己的学院,让人们懂得真理和美。对安敏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她希望自己的茶院也是一座修道院,让现代人放下匆忙的身心,来这里修道悟义,补充能量,然后走出室外,抬头看天空和阳光,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爱和喜悦。
其他文献
紫砂壶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因其颜色紫红、轻灵透气,泡出的茶汤不失原味,被视作饮茶的最佳器皿。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宜兴紫砂壶闻名,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因其具有“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文震亨《长物志》)的实用优势一跃成为饮茶的主要器具。宜兴紫砂壶在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被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成为追索求藏的对象。  历朝历代的紫砂艺人
期刊
先生名茶,字荈之。姓贾氏,别号茗仙。其先阳羡人也,世系锦远,散处之中州者不一。先生幼而颖异,于诸眷族中,最其风致。卜居隐于姑苏之虎丘,与陆羽、卢仝辈相友善,号勾吴三隽。每二人游,必挟先生随之。以故情谧日殷,众咸目之为生死交。然先生之为人芬馥而爽朗,磊落而疏豁,不媚于世,不阿于俗。凡有请求,则必摄缄縢固扃鐍,假人提携而往,四方之士,多亲灸之。虽穷檐蔀屋,足迹未尝少绝。偶乘月大江泛舟,取金山中泠之水而
期刊
HANA在日语中是花的意思,也是恬静而美好的象征。这是一个叫作“花”的女子与茶的故事,细水长流却又充满了温情。  HANA是闽南人,打小就爱喝茶。十多年前到日本留学遇到了同在日本求学的丈夫,很自然地结了婚、生了子。HANA像大多数妈妈一样,准时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一来二去,认识了许多孩子的妈妈。  妈妈们聚在一起总有许多聊不完的话题,但每次总离不开茶。大家知道HANA从中国来,总会向她请教许多中国茶
期刊
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供春所作的壶。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传世的供春壶极少。1928年,储南强在苏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壶,壶把的款识“供春”二字,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做。供春壶以银杏树瘿作壶身花纹,造型别致,紫砂色。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  大亨掇球壶  大亨掇球,由清代嘉
期刊
我们的故事开始于一座名山,也将结束于同一座山。其间穿越若干时空的片段。你会用阅读的心情来阅读这座闲适的名山吗?像阅读任何一本闲适的书。  在造物之初,宇宙的万物都那样美好,它们平等相处,相安无事。我相信连造物主本身也不知道它们的区别和功效。因而它们就像一对父母同时生下的一群孩子。武夷山也不例外地安静地存在于她自己的地方,她的山等同于任何一座山,她的水无异于所有的水。因为无区别性也就无所谓伟大和卑微
期刊
在慧苑寺连续找了天喜两回都不见其踪影,等见到他的那一天下午,天喜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完一壶茶,又来了两个客人拉他上山。天喜师父一仰脖子,把一杯刚沏好的茶倒进口里,然后很利索地站起来,拿起旁边的草帽抬脚就跟客人出了门。  客人是从外地来武夷山收茶的。四大名枞“铁罗汉”的产地慧苑寺位于“三坑两涧”的慧苑坑。武夷山最好的茶产地包括“三坑两涧”(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悟源涧、流香涧)方圆七十多平方公里的茶
期刊
刘峥,80后,自幼受父亲刘锋影响接触茶,现在为仙凡岩茶厂的厂长。  见到刘峥的时候,他正在二楼的仓库里清点着茶样,硕大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种不同的茶,我在堆满金佛的支架前找到了他。刘峥很自然地冲我一笑,“走,我们喝茶去。”和每一次在武夷山开始的采访一样,茶总是必不可少的。  87年出生的刘峥,做茶的历史有7、8年了。由于父亲刘锋在武夷山茶科所工作的缘故,他接触茶的时间很早,对茶的喜爱,自然而然。刘峥从
期刊
前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则是现代企业的血液,融资则是给企业茁壮成长“输血”。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企业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要不断地进行资本运作,企业可持续的融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是企业快速得到发展推动力之一。  企业计划融多少资金?什么样的融资时机与途径会提高效率与成功率?融资需要采取哪些步骤?如何规避融资中的风险?如何制定自己的融资策略?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这些都是必须面
期刊
第七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钢铁流通博览会在武汉隆重举办  2012年我国钢铁流通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钢铁产能过剩不断加剧,下游需求不振,钢材市场价格不断走低和严重倒挂,银行收贷趋紧,行业信誉危机加剧,企业信心严重受挫,对未来的前途充满迷茫。在此形势下,不少企业开始倒闭、歇业或转行,行业出现一片“严冬”。  在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商务部流通
期刊
第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国际采购新趋势与中小企业应对策略论坛”  9月23日下午,第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市场开拓分论坛之二“国际采购新趋势与中小企业应对策略论坛”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举行。广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服务业处处长黄建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印州,多位企业界嘉宾,参展客商及媒体代表与会。黄建明处长为论坛致辞。中国市场学会流通学术委员会副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