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在我国西夏时期的传播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公里纪元以来,佛教便由印度传入中国,于汉明帝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后来,随着佛教的逐渐发展,中国也出现了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直至,公元10世纪左右,由于民族的迁徙与文化的融合,佛教传入西夏,为广大百姓所接受、信仰。本文主要是针对佛教在传入西夏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而解答出西夏为何可以成为佛教盛行之地,从侧面揭示佛教发展所需条件。
  关键词:佛教;西夏时期;传播
  作者简介:多杰才让(1989-),男,藏族,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人,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宗教学,研究方向:藏传佛教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任何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完成。宗教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在给人信仰的同时,也会传递出一些较为深沉的道理。佛教是引入我国相对较早的宗教,从汉朝到西夏,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和积累,其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当初传入之时。在宋辽夏金时期,我国经历了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人口流动与民族迁徙融合。进而使原本仅在中原流传的佛教慢慢渗入少数民族地区。西夏,作为渗入地区之一,随着时间的变换,佛教成为其百姓的主要信仰宗教,并对其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佛教及其内涵
  佛教属于宗教的一种,究其根本也是文化的一个类别。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世界存在两种东西,即物质和意识。物质是有形的事物,实实在在的可以被人使用,以实现其价值。而意识则是无形的事物,通过精神作用来实现其对于人的作用。佛教就是一种精神文明。佛教的存在是为了度化世人,在其观念中,世界分为三生六道。三生即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六道即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在六道之中,以天道最为优越。佛教中,天道是最高的存在,感悟世间且长存。人可以通过修佛的方式,转化为天道,成为更高的存在。在历史上,人们长期追寻佛教,一则是对其行善可得庇佑的信任,一则是对其可以成为佛的渴望。
  二、佛教在西夏时期传播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西夏处于两宋之时,相对来说,时局动荡,社会稳定严重缺乏。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百姓对于稳定和平有着极大的渴望。但是,历史中的百姓由于长期受到剥削,已经缺乏了抗争的意识。佛教中的大部分理念,实际上也是百姓的愿望,佛教的传入,让迷茫的百姓找到了突破口,信仰成为他们对未来的渴望。
  (二)文化因素: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求控制百姓的思想。而汉朝又独尊儒术,以求以思想来控制百姓。在这种趋势之下,佛教的渗入,就会显得自由化。随着时间的洗礼,佛教思想中蕴含了极多文化成分,在西夏时,各种文化的交流,就让佛教有了发展的机会。
  (三)民族因素:西夏实际上主要是党项族组成,党项族基本上都是保持着最原始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的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党项族周围都有佛教的影子。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导致西夏被佛教文化所包围。在西夏政权存在后,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统治需求,自然会选取一种思想来对百姓加以控制,从而对佛教大力扶植,给予了佛教传播的机会。
  三、西夏佛教中心与主要佛事活动
  随着佛教在西夏的传播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佛教中心,即:甘凉佛教中心,安西佛教中心,兴庆、贺兰佛教中心,黑水城。这四个西夏佛教中心,分别是由地理、经济、政治、军事因素所决定出来的。从地域来看,这四个中心,使佛教文化遍布西夏版图。在西夏佛教的发展中,其主要的佛事活动就是建造佛寺、讲经、译经。其中建造佛寺是最为主要的,在西夏政权存在期间,我国出现了大量的佛寺,这些佛寺至今也十分著名,如:护国寺、卧佛寺、承天寺。此外还有佛塔,在黑水城所修建的佛寺和佛塔,至今保存的有20余座。西夏为了体现对佛教的重视和推崇,也将原本的莫高窟和榆林窟改建成为佛教石窟,以进一步实现了佛教的推广。统治者为了满足控制需求,曾大量从其他地区购买经书,然后再进行翻译,在经书翻译过程之中,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佛教文化的蕴涵量。佛经的引入自然需要专业的人士对其进行讲解,以便于百姓能够了解到佛的深意,实现控制目的。因此,西夏当权者还请高僧宣扬佛法,对经书进行讲解,从而实现大众传法。
  四、成立佛教管理机构和创立僧官制度
  既然西夏将佛教作为统治手段之一,那么自然也针对其管理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和制度。功德司是西夏专门设立管理佛教的机构,负责西夏国中所有的佛教事务,而功德司又分为僧人功德司、护法功德司和出家功德司。佛教的管理机构在地位上相当高,仅次于掌管全国行政和军事的两个机构。除了机构之外,西夏还制定了专门管理寺庙僧人的职称和制度。据史料证明,在西夏晚期曾设立了帝师,这是我国佛教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帝师设置,其职位官阶当属一品,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对应的僧人职称,在僧人的管理上,也具有相应的制度。总之,西夏对于佛教十分推崇,让其地位与政权统治基本持平。
  五、讨论
  人都需要一个信仰来坚定自己的内心。佛教作为一种精神的归属地,它的作用就是给人们带来启发,让人有信仰的去追寻自己的目标。西夏时期,我国政权分散,类型较多。人们对于社会稳定极为渴望,希望能够出现一种力量来庇佑自己。佛教在这个背景之下传入西夏,让西夏的百姓找到精神的寄托。而当政者则希望以此来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控制,从而让佛教找到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融合了更多的元素,让我国的思想文化交流方式多样化,对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卫荣.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1).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语言作为唯一表达手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图像、声音、颜色等非语言传播媒介正逐渐成为重要的表达方式,而且日益取代单一语言成为人们在日常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领导者。公益广告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在很多时候都忘记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一份制作精美、寓意丰富的公益广告,不仅能够表达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想象,更加
摘 要:在日本,一个小小的厕所添加了丰富而贴心的功能,不仅让人们体会到了日本独特的厕所文化,也反映出了这个民族对信仰、对生活的态度。本论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厕所的发展史进行了考察,对日本厕所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学习日本的厕所文化,对作为厕所环境仍存在诸多问题的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厕所;发展史;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海螺是藏族佛教八瑞相之一,以乐器或教具形象普遍被应用在西藏各寺院教派中,成为西藏人民广为知晓的一种民俗文化。深入研究藏族民俗文化可以发现,海螺对于西藏民俗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远非如此。为进一步了解海螺,本文对海螺在藏族民俗文化中所具有的功能以及象征符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藏族;民俗文化;海螺;功能  作者简介:云智吉(1989-),女,藏族,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人,青海民族大学藏学
摘 要:富平县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北部,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著名的“中国柿乡”“奶山羊之乡”。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人才荟萃,文臣名将辈出。文物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厚,有“九峪肥田”之称。投资环境优越,是全国对外开放县,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和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  关键词:仁人志
摘 要:尼采认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冲突构成了艺术,而两者相较,酒神精神才是尼采悲观主义的精髓。本文对酒神精神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分析了酒神精神背后的尼采的积极悲观主义,同时与中国的青少年发展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尼采;酒神精神;新解  作者简介:王加奥(1998-),女,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当前世界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国际间和地区间的竞争越来越强。应对新的挑战,提高企业和政府的竞争力,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增强地区的吸引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成为
摘 要:经学,即“经世之学”,就是指解释、阐述和研究儒家经典的那套学术。本文主要就汉代经学经典化的确立及其所产生的主要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经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经”博士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一、经学经典化确立的过程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摘 要:数字图书馆是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数字化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应运而生的产物。数字图书馆本身实现了对传统图书馆功能的扩展,故而本文就将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具体内涵与概念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数字图书馆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探究,提出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应该进行的数字化技术探索,以期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且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内涵;特征;技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 I L-11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心胸外科、呼吸科共80例非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