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华山村昆虫拍摄记 暗夜的守望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昆虫喜欢在夜间活动。所以,我们总是安静地“潜伏”着,与它们相约、相守、相望,它们总是无私地展示着多姿多彩、精莹剔透的美丽身躯,来回报我们的辛苦付出。我们将精灵的美丽定格,来与大家分享,让人们认识更多的昆虫,了解它们,喜欢它们,尊重它们,共同努力去维护一个美好的不仅是属于我们的生态星球。

  雨夜,滴答之声还是那么急促,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思绪又飞到了华山村。我的那些生命还在绽放的暗夜精灵们,你们还好吗?
  2015年的夏天,我和成都昆虫拍摄团队将时间交到了大邑华山村。华山村位于大邑县出江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林木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植被茂盛,是昆虫世界理想的家园。这里是我们新的拍摄基地,需要我们去熟悉,去寻找,去认识新的朋友——暗夜精灵。
  夜精灵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天地。它们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好歌,有的好舞,有的友好,有的好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喜花,有的喜树,千姿百态,构筑出了一个深奥而奇妙的昆虫世界。这个世界值得我们去探索,去默默坚守,静静观望。静中也会有挥汗如雨,偶尔也会伤痕累累,但收获到的美妙、惊喜,总会超越这一切的辛苦。
  每到夜晚,我们总会选中一个位置,就像迎接宾客一样,架起相机,调校好夜拍所需一些器材,给各路即将登场的精灵豪杰,铺就好一条前来赴会的光明大道。
  晚上8点左右,夜的盛宴即将开始,精灵们纷至沓来。
  最先到达的是蝉,它欢快而轻盈地停在洁白的柔光灯罩上,安静地注视着我,与我两两相望。
  跟着出场的是螽斯,包括普通的草螽,中华翡螽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它的体形在昆虫界算中等个子。翠绿的外翅包裹着腹部,展开的羽翼达50毫米,纤细的触须与它呈梭形的躯体,形成了粗与细鲜明对比,一动不动的身体与不时晃动的触须,时常显现出一种飘逸之美。
  第三位出场的是螳螂。它们喜欢停在靠近光源的花枝花叶上。我们在栀子花、银杏叶上发现了好几只小螳螂,迷你又可爱,都不忍打扰,一只将头探出银杏叶边的小螳螂,像一个俏皮又含羞的小孩,钟老师给小螳螂拍了一个头部特写,留下了它儿时顽皮的一瞬。
  螳螂是体型偏大的一种昆虫,头和胸细小,腹部肥大,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一对前足像两把“大刀”,内侧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一对复眼大而突出,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螳螂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一身浅绿色的绿尾大蚕蛾,像一个穿着春装的姑娘,在这个时候也加入了这场盛宴。宽大的翅膀覆盖一层厚厚的绒毛,一对宽大的前翅中央有一双像眼睛一样的斑块,长长的后翅像一条飘动的裙子,整个身体呈倒三角形。
  一只锹甲举着一对巨大的夹子缓慢飞来。它威武的身躯披着一副坚硬的铠甲,“砰”的一声停在了柔光灯罩上,惊走了一群叶蝉和灯蛾。它却原地不动,然后旁若无人地开始慢慢收起翅膀来,将一对相对脆弱,呈半透明的内翅细心折叠,收藏在它坚硬的鞘翅里面。
直翅目昆虫
直翅目昆虫

  灯光下,飞来了几只漂亮又娇小的虫子,有着鲜艳的嫩黄色且修长的身躯,长着两对透明的羽翼,前大后小,接近退化,这就是昆虫界著名的蜉蝣,朝生夕死的小虫——《荀子·大略》中写道:“饮而不食者,蝉也,不饮不食者,蜉蝣。”
  还有两只金龟子。说的金,其中一只是红色的,一只是黄色的,和印象中的不一样。圆滚滚的身材,显得特别可爱。
  一天夜里,打开灯光之后,大群的白蚁由远而近地杀过来。灯罩已经停不了这些队伍,于是就相继掉入旁边的小池塘。因为有水,打湿了翅膀,也就飞不动了。在水面,构成了一幅有趣的画面,钟老师赶紧拿过相机,对着它们一顿狂拍,效果居然出奇的好。看似零乱,却又有序,大大小小,错落有致,不拘泥于寻常的构图,生动又有张力。
  白蚁一拨接一拨落水,大队伍也就越来越小,再晚一些,基本就剩几只在那扑腾了。
后目珠天蚕蛾

  热辣的夏天,知了是最勤劳的精灵。从早到晚,几乎就没停止过歌唱,它们太热爱生活,太热爱大自然。因为他们小时候在地里要呆3~5年,有的甚至更久。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整个过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
樗蚕蛾

  临近中午树林里,回荡着此起彼伏的蝉鸣,这些高亢的鸣叫总会引起钟老师的注意,一阵观望寻找之后,终于发现了它的位置,他迅速取出相机,定位,拍摄,原来这是一只并不常见的蝉,它有显著的特征,一对突起的红眼睛,为它得了一个红眼蝉的名字。
  白天溪水畔,还有各色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或俩俩追逐。
  拍摄昆虫,需要我们用极大的耐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昆虫生命的尊重。
粉蝶
褐黄前锹甲(雌)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9日下午,粉墨光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舞台艺术摄影作品展在东莞市文化馆拉开帷幕。展览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东莞市文化馆主办,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协办。“粉墨光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舞台艺术摄影作品展”是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组织全国优秀女摄影家作品,由专业机构策展的一个高品位精品展,展出作品70余幅,旨在用绚丽的光影热情歌颂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獻礼。  本次展览借
期刊
“?”(shī)这个名字来源于一种特殊的习性,就是把坚果先放进树缝里面,然后用喙“孵化”(攻击)坚果来获得坚果肉,还会储存食物以便过冬。  ?,鸟类里小到中型的一个科,本事可不小,型小,尾短,颈短,在树干和岩石间觅食,唯一能头朝下尾向上爬树的鸟类(啄木鸟只会往上爬),攀于树皮时一脚高于身体。主要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沟谷林、山坡针叶林和阔叶林中,在森林草原的高大栎树林里及古老的公园内也能
期刊
漫野的菊花滑过眼帘,白晃晃的如同层层叠叠的雪。这是古徽州的一个普通村落,遥远陌生,却也与我有着牵连,这儿是妻子小美的故乡。  几年前,岳父得知我喜欢拍点片子,就向我絮念着故乡的风景:“那菊花啊,就像雪一样,白白的,落满了房前屋后……”我被这样的描述所吸引,念想着,念想着那推开木格窗涌入的菊花雪,念想着那粉墙黛瓦上升起的徽州月。  当念想的风景就在眼前,便迫不急待地奔向了菊花园。这儿的菊花一般都种在
期刊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上, 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生长着许多美丽的珍稀野生观赏植物, 大名鼎鼎的绿绒蒿、报春、龙胆、杜鹃就是它们的典型代表。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时,这些美丽的花卉便竞相绽放,让人流连忘返。  雪线上的花中西施——杜 鹃  从西南山地到东北大兴安岭,从温暖湿热的海南岛到冰雪覆盖的青藏高原,从低矮的海平面以上到海拔4500 米的雪线附近,都有杜鹃花伸茎抽枝、含
期刊
野马赋  夫普氏野马,俗称蒙古野马、准噶尔野马,乃六千万年“活化石”之震撼也。  斯则毁而恸,衰而隆,耀而炫。绰约倜傥,俊匹骁悍。盘纡绝峻,疾如奔星;岩磴深阻,纵若狂澜。凶猛凛凛,其威以凌厉;温情脉脉,其美以嘉善。食灌木,关隘迢递逐云旎;啜冰雪,叠岭层障鬃抖欢。巍巍乎不是赛事,胜似赛事;荡荡乎不是飞仙,胜似飞仙。傲骨闻名遐迩,图腾萦绕轩殿。天马、龙马、神马,称奇拍案也。  伊兹追溯上古,已入文献。
期刊
生态摄影达人推荐  沈俊杰(网名7977),1973年出生,2009年开始野外生态摄影。  摄影感言:大自然中,每时每刻都有着震撼心灵的画面,我爱生态摄影,更认为生态摄影应该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责任、有作用、有意义,我想用照片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  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
期刊
古往今来,描述生态美景的名言绝句可随手拈来,“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呈现给世人的皆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生态图景。  生态之美,并不单指自然美(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美景),它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生态中包括了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包括了动物、草木、菌类和许许多多的微生命;生态中藏匿着灵感、激情和信仰,
期刊
春天到了,天气暖了,成千上万的候鸟由南方飞到北方;秋天来了,天气变凉,鸟儿又不辞辛苦,从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它们每年在特定的时节,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这些鸟就是候鸟,如大雁、燕子、杜鹃、黄鹂等等。候鸟为何会迁徙,全球迁徙有哪些路线,迁徙的鸟儿会受到哪些伤害,人类的活动对候鸟的迁徙有何影响,在一年一度的全国爱鸟周到来之际,为配合宣传,特编辑本文,希望能让读
期刊
2015 年11月29日,全国“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贵州省石阡县佛顶山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聚焦石阡生态文明、自然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个主题,以战略思维和发展眼光,从生态文化理论体系、政策完善和实践探索等层面,总结交流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探讨新形势下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引领问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张希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
期刊
大自然气象万千,生机勃勃。自然界与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制约,保持着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及其他种种原因,许多动物赖以生存的场所大大缩小,条件越来越差,加上滥捕滥杀、污染等影响,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些动物灭绝了,也有些动物正处在灭绝的边缘。斑海豹 顾晓军/摄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数据,全世界大约有1000多种野生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类和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