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如何解决品牌“通吃”问题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8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延伸遵循三原则
  品牌梳理确立两构架
  
  在中国,我们很容易看到很多可笑而可惜的情景:用一个品牌,今天做家电,明天做房地产,后天又去做物流;同样用一个品牌,今天做中档的,明天做低档的,后天又做高档的等等。做的时候,大家都心潮澎湃,豪言壮语。做完了才发现,只有一两个成功之外,其它都是小儿麻痹,侏儒一生。在多元化方面所谓成功的企业,一般都会犯这种毛病,不少企业,甚至一些优秀的企业都陷入品牌延伸的陷阱中,浪费资源,消耗时间,甚至影响企业前程。
  我一直有个观点:品牌是坚硬的,又是脆弱的。坚硬,是因为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给你带来持久的销售和利润;脆弱,是因为违背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同,品牌将可能一文不值,比如海飞丝是去屑专家,在洗发水领域,它具有无穷的魅力,但你拿这个品牌做牛奶给消费者喝,谁能喝得下去?
  品牌在一定范围,确实有种不可阻挡的力量,这个范围的界限我们叫品牌“防线”。这个“防线”,随着你品牌渗透率和忠诚度的不断提升而更加坚固,甚至变得不可触及。如果你轻易去突破这个“防线”,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本土品牌延伸的三原则
  
  品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延伸?它的“防线”到底在哪里?在理论界有过很多讨论,有着各种各样的道理,但从本土企业的实战上来讲,没那么复杂。中国营销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本土企业现阶段的品牌延伸原则,即:品牌认同、市场属性和行业经验(如图1所示)。
  


  品牌认同:在品牌延伸法则框架图中,品牌认同一定要排在第一位。如果按百分比打分,至少把50%-60%的权重给品牌认同。品牌认同是品牌的灵魂,是以品牌定位为核心的承诺。耐克是什么?是以技术革新为基础的运动鞋、是体育运动、是超越,是竞争的快感;可口可乐是什么?是可乐,是美国饮料,是经典口味,是责任感。认可得越深,越难以延伸。比如耐克开发领带或西装、可口可乐开发果汁饮料,肯定不行。这就是品牌认同的约束力。如果你违背这种力量去延伸品牌,可能遭遇它的惩罚。
  市场属性:是指品牌延伸市场的特点,比如消费者特征、竞争格局、价格带、渠道特征、进退壁垒等。如果市场属性与你现在这个品牌所服务的市场的特征完全两码事,品牌延伸也没有太大用处。比如,你是服务于高端市场的,突然向低端市场延伸;或从低端市场突然向高端市场延伸等。我在伊利做全国市场总监时,一直对这个问题很头疼。伊利婴儿奶粉是主流市场产品,一听(900g)零售价大概68元左右,但由于引进世界最好的生产技术,不得不做高档奶粉。于是,就开发了一听零售价140元左右的高档婴儿奶粉。当时,为了快速被消费者认可,大部分人倾向于延用“伊利”品牌。但后来经过内部激烈而严肃的讨论,决定用独立品牌,叫“托菲尔”。为什么会这么做?这就是市场属性问题。因为买68元一听奶粉的消费者和买140元一听的消费者根本不是一类人,所以,当你市场属性发生巨大变化时,你原来的品牌就无法支撑,必须采用其它品牌。
  行业经验:这是衡量企业能否赚钱的尺度。即便品牌认同符合延伸条件,市场属性也符合延伸条件,但缺乏行业经验,不懂得游戏规则,也最好不要延伸。我们强调营销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你跨行业延伸过去,赔得一塌糊涂,这本身就不符合营销的本质,何苦呢?有人可能会问:找一群有经验的人去做不就行了吗?这是对品牌延伸的一个教条化的了解。因为行业经验不是一个独立体,它隐含着很多战略和战术层面的规则,而且这些规则恰恰是通过品牌来发挥作用的。就算找一群对此行业有经验的人来做,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发现处处受挫,总是发生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
  品牌延伸必须要符合以上3个条件。有一项不符合,你就得慎重;有两项不符合,最好不要延伸;三个都不符合,坚决不要延伸。
  
  建立品牌架构,走出品牌“通吃”误区
  解决一个品牌“通吃”问题,可能有很多解决方案,而且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里,解决方案也不同。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对同行业其它市场或不同行业其它市场感兴趣,这不仅是迅速扩大规模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但扩张导致的品牌管理问题也日趋突出,只能通过梳理品牌架构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把品牌往两个方向梳理:横向梳理和纵向梳理。
  
  横向梳理
  横向梳理是策略层面的概念,就是在产品层面需要一个品牌组合,让不同的品牌承担不同的职责。一般分为战略性品牌、竞争性品牌、背书式品牌和保障式品牌。
  战略性品牌:是为未来更多利润而设计的品牌,一是正在规划如何维持或扩大目前地位的品牌,一是计划成为大品牌的小品牌。比如大红鹰的“51”等。
  竞争性品牌:是为了建立顾客忠诚度而推出的,直接影响某个经营领域的品牌。遭遇价格战时,这种品牌可能是难得的差异化资源。比如伊利奶粉的“其乐”等。
  背书式品牌:是从正面影响其它品牌形象的品牌,是创造、改变或维持品牌形象的力量。比如一汽的“红旗”等。
  保障式品牌:是指已经有很大的顾客基础,不需要高额投资的品牌。作用就是创造盈余资源,投资到其它品牌中。比如科龙的“容声”等。
  
  纵向梳理
  纵向梳理是执行层面的概念,也就是如何把企业各个层次的品牌规划好。一般分为公司品牌、事业群品牌和产品(服务)品牌。
  公司品牌:很好理解,就是你公司名称,如宝洁、联合利华、雀巢、达能等。
  事业群品牌:是不同业务领域的事业部品牌,比如联合利华旗下的和路雪、福特旗下的沃尔沃、百事集团旗下的肯德基等。事业群品牌可以与公司品牌保持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产品品牌:就简单了,就是产品包装上的直接识别此产品的品牌。比如雀巢奶粉的能恩、力多精、能多健,和路雪的百乐宝、可爱多、梦龙等。产品品牌可以与公司品牌、事业群品牌保持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还可以是独立品牌或具有母子关系或子母关系的副品牌,就看你怎么规划。那么,把这两个方向的梳理合在一起,就能得到一个矩阵(如图2所示)。
  


  在此矩阵中,你就可以较顺利的找到每个品牌合适的位置以及该承担的责任,而且也容易看出哪些品牌是可以延伸的,哪些品牌是不可以延伸的。所以,要是把这个矩阵研究透了,相信中国企业不会轻易犯一个品牌“通吃”的错误。
其他文献
系统地规划整体促销活动,各环节一脉相承实现目标。  促销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拉动销售,更重要的是要使品牌的美誉度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扩大品牌忠诚度,实现品牌的持续长久发展。  很多企业陷入不促销不上量、频繁促销又没有效果的怪圈不能自拔,往往是由于没有系统规划整体促销活动,而局限在为了促销而促销。当然,促销活动的效果也往往受到产品性质、促销目标、市场特点、产品生命周期和其他营销策略的影响。但是对消费
期刊
TCL方式的未来选择,说到底就是要想获得整体良好的性能,使各个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与最终经济成果直接相关的基本活动不断最优化,并按统一的运行方向即争夺市场的要求联系起来。  对TCL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要揭示TCL现状与未来选择之间的差距,以及TCL彩电事业普遍存在的失效与不合理现象,从而为TCL制订系统的对策,以及管理资源的配置,指明方向。  应该指出,我们这里提出的对策,只是一些可能性意义
期刊
灵活运用动态策略,整合提升品牌价值。  一般的促销活动是以创造一种即时的销售为主要目的,对消费者提供一种额外的价值或附加奖励的一种激励行为。任何一种产品的促销活动应该是一种持续战略,作为“拉”式策略的一部分,它为消费者带来有特色的品牌偏好并能使品牌本身得到发展和增强。合理的促销可以为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品牌偏好,帮助公司达到溢价销售的最终目的。  产品的促销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闪光的点子、一个独特的小创意
期刊
深入各系统各环节的细微处,不做表面文章实现全员促销。  路演、套餐、返券、买赠、抽奖、积分、特价……小促销周周上,大促销月月有,节日促销更是疯狂。  但促销之路却越走越显得力不从心、步履蹒跚。消费者对促销冷漠:什么都促销,价格胡乱搞。企业面对促销困惑:不促销痛心,上促销伤心,形式趋于同质,费用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  促销作为营销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面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服务、品牌信息,使消
期刊
缺乏个性的品牌传播没有生命力  品牌概念化生存有七项法则可循    国内企业长期以来对品牌一直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简单地认为在电视上做几个广告,品牌信息就能轻松地传播给消费者,品牌形象就能轻松地树立起来,这其实是一个致命的认识误区。缺乏个性的品牌传播概念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也不可能给品牌自身带来增值,更别指望其创造什么销售奇迹。那么,如何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建立一个能创造利润的品牌概念,金子的光芒不应
期刊
编者按    促销成本的巨大和控制成本的复杂度,给生产厂商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常常令企业老板和营销老总深感头痛,尤其是那些资金能力不强而又急于市场突围的企业。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资金、人力、物力做促销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买赠活动成功了而企业却出现了亏损?为什么赠品投入那么多却没有有效送达顾客?如何减少促销费用的浪费……这些问题,在这个组合中都有所探讨。  从促销操作的纵向角度来看,有效控制成本,不仅依赖
期刊
低成本快速累积品牌资产,“畅销”变“长销”有绝招。  众所周知,眼下企业,尤其是不少拥有不菲品牌价值的企业,面对促销时往往存在“不做不行,做了也不行”的两难选择:面对销售的压力,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凌厉攻势,不采取有效的促销,销量则受到严重打压;而做了促销, 好的情况是短期扭转了销售劣势实现了销量增长,却是损害了长期的品牌形象;不好的情况则是既没改善销售疲软的颓势还损坏了品牌形象,做了个“鸡飞蛋打”吃
期刊
为什么买赠活动成功了而企业却出现了亏损?  为什么赠品投入那么多却没有有效送达顾客?  由于赠品不是产品,在成本与损耗方面的控制往往受到厂家的忽视,这种忽视也正是很多促销活动失败的根源。    为何要控制赠品的成本与损耗    成本与损耗的控制决定着赠品的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再好的赠品如果利用率或投入产出比不高,对于企业来说不光是成本的浪费更会导致营销策略的失败和贻误市场时机。  1、赠品成本太高
期刊
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高质量销售推动品牌形成    一位公司的老板曾经当众说,“我们决不做品牌,我们就是要卖货。”这应该是很多中小企业的普遍心态。对此无可指责,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盈利,而要盈利就需要卖货。这种理念的普遍性,是客观现实造成的:  一是大环境的影响:本土经济环境整体来讲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浮躁是转型期社会的主要特征,在浮躁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的主导下,社会行为以趋利为至上准则,
期刊
要销量还是要品牌?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营销界持续争论了很长时间,在营销实践中也矛盾重重。双赢的方案一定是存在的,关键在于销量的质量,同样的销量对市场的增长贡献是不一样的,对品牌的推动也是不一样的。    摒弃泡沫 追求有成长性销量  警惕盲目 选择特色品牌之路    中国企业遍地都是销量偏执狂,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公司高层还是销售基层,几乎没有谁能摆脱得了销量的魔咒。企业追求销量没有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