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 准确表达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
  【作文升格示例一】
  享受生活
  □周明月
  天空湛蓝而辽阔,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曼妙朦胧,好似仙女身上的轻柔的白纱。
  “吱吱、吱吱”小院中传来了锯子锯木的声音。我推门而进,只见周大爷正锯着一根光滑的木头。“肯定是在做小车的把子吧。”我心想。看着周大爷认真地锯着方木,我忽然就呆呆地怔住了。①
  可能因為年老,②他锯得并不快,锯几下,还停下来看看有没有按着墨线走。若是不差,脸上便浮起一阵自得的笑,怕是他在心里为自己的杰作自豪呢吧!③
  就这样,余晖淡淡,笑容淡淡,生活也淡淡,但他却从这慢节奏的生活中活出了韵味,活出了规律。
  听周大娘说,每天早晨,暮色未逝时分,④周大爷便起床了。起床后什么也不做,先绕着自家的小院子走动三圈。大娘常让他和别的老头走到大路上慢跑晨练。⑤他却扬起胡子,摇摇头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这一把年纪,绕着咱家的院子走走,看看自己种的花呀,草呀,树呀的,多惬意啊,唉!享受生活嘛,那水泥路有什么看头!”⑥
  踱了三圈,⑦周大爷便开始摸起⑧他做的木棍、木车。他常把他做的东西的那一方角隅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不要周大婶帮忙,他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我要慢慢拾掇拾掇。所以那木棍便整齐地斜靠在墙角,那做好的小木车,便整齐地堆放在一起。⑨
  常常⑩,当{11}墨色{12}浸染了天空,我还能从家中的窗户看到那小院的一角氤氲出的{13}淡黄的光。那灯光里氤氲着一幅静默而又和谐的画面。{14}周大娘坐在一边拿着蒲扇,帮周大爷驱走夏日的浮躁,而周大爷带着一幅老花眼镜,瞪大了一双眼,对着画好的墨线,在光滑的方木上,凿着洞眼。“叮叮、叮叮……”一下一下的,直击人的心房。
  有人说,周大爷的小车做得是最精美的,越用越结实,这年头呀,做工还这么细致的木匠已经不多了啊。
  常听周大爷念叨的一句话便是“慢工出细活儿,我要慢慢拾掇我可爱的小木车。”{15}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光终于散去,而在那小院的角落,慢慢又漾出一层层淡黄的光晕。{16}“叮叮、吱呀……”的声音又{17}不急不徐地响起。
  ①删去“呆呆地”,“呆呆”与“怔住”语意重复。
  ②改为“上了年纪”,更口语化。
  ③改为“他心里在为自己的杰作自豪呢”。
  ④改为“晨曦微露”,因为此处前后矛盾。
  ⑤改为“大娘每见此景,没少唠叨,‘你看看人家刘三爷,每天早上都围着马路边跑三圈,你尽蹲在家里瞎转悠’”,改后突出生活场景化,同时与下文周大爷的回答相呼应。
  ⑥补上“‘好,好,看把你美的,吃早饭啦!’大娘脸上也漾出了酒窝。”突出周大爷和大娘之间的平淡质朴但很温馨的生活。
  ⑦删掉,补上“吃完早饭,伴随着早晨第一缕阳光”。
  ⑧改为“摩挲”,更突出周大爷动作缓慢但很认真、用心的形象。
  ⑨改为“站成一排”。补上“就像等待周大爷检阅的士兵一样,威武神气”。
  ⑩改为“有时”,可能更符合生活常态。
  {11}可以去掉“当”,更自然顺畅。
  {12}补上“渐渐”,表明有个过程,同时也是和结尾“夕阳的最后一缕余光终于散去”相呼应。
  {13}删掉“的”。
  {14}改为“:”,提示下文。
  {15}可以考虑删掉,这两段话虽有些点题之作用,但给人感觉总有点生硬,有点为点题而点题意味,删掉后,可以和结尾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记叙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读者去慢慢回味。
  {16}改为“淡黄的光晕,渐渐变黄、变红”,突出变化的过程,同时和上文呼应。
  {17}改为“依然在”。
  【作文升格示例二】
  小巷子里的馄饨①
  □李书童
  我回家时都要经过一条小巷,巷子中一②位老人在黄晕晕的灯光下,摆着一个馄饨摊。③
  那时④,我总爱去老人的摊子那儿,买上一碗馄饨,或打包带回家或就坐在摊位上吃。他家的馄饨个儿大⑤,轻轻咬破外层薄薄的馄饨皮,滚烫的肉汁就会溢出来,满足地将整个馄饨送进嘴里,香味迅速地流进了每一个齿缝⑥。
  突然有一天,我对老人包馄饨的方法产生了兴趣。我兴致勃勃地跑到老人的摊位上。⑦
  “小丫头,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没上学?爷爷我馄饨还没有包好,你现在是吃不到咯!”老人笑的眯起了眼睛。
  “爷爷,⑧我是来看馄饨的。”我答道。
  “哟,⑨难道现在想学包馄饨?来,{10}爷爷教你。”老人招招手。{11}
  我凑上前,{12}睁大眼睛仔细地盯着老人的每一个动作,生怕落下了哪一步。只见老人先用面粉搓了搓手,拿起放在一旁的馄饨皮,摊放在手心上。用勺子挖出大小适中的肉馅,放置到馄饨皮上。将周围散落的肉丁都推到了一起,放下勺子,手指迅速地将馄饨捏好,干枯衰老的双手丝毫不迟钝,竟显出一股灵巧。
  过了一会儿,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馄饨就躺在铝盘{13}里,分外可爱。我瞥见还有一堆馄饨皮没有包,就不禁问道:“为什么不把剩下的馄饨皮全包完呢?”老人提了提装肉馅的盆说:“没有肉馅了。”我又{14}问道,{15}“那多弄些肉馅呢?”“丫头,你不懂,我的这些肉馅都是我自己用菜刀加工出来的,那些用绞肉机绞的肉丁没有劲道,{16}馄饨包起来就不好吃啦!”老人{17}刷着盘子{18}回答道。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周围那几家馄饨店的生意没有老人好,原来是这原因。
  老人将刚刚包好的馄饨倒进烧开的底汤中,擦了擦桌子,坐了下来,缓缓开口说,“这人做事啊,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19},追求过了头,就什么事都做不好了。卖馄饨能赚几个钱?包那么多难道真的都卖得出去吗?{20}顾客吃的就是味道,所以啊,这包馄饨求的不是效率。{21}看你们吃得开心,我就满足了。”
  我静静地听着,忽然觉得老人是一位智者,{22}他所看到的不是速度的快与慢,而是质量的高与低。他重视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23}
  如今,老人已不在小巷子里卖馄饨了,据说儿女们不让他卖了,岁数大了,该享清福了。那昔日热闹温暖的小巷子里再也闻不到流进我心田的馄饨香味。{24}
  ①根据文章修改的内容,改为“馄饨张”更好。
  ②改为“曾经有”,与结尾呼应。
  ③补上“因为他家的混沌个大、馅儿多、皮有劲道、味道鲜美,大家都管他叫‘馄饨张’,渐渐地,大爷的真名却没人知道了”。
  ④改为“在我中考那年,复习最紧张的时候”,这样交代具体,而且赋予特定的人生经历。
  ⑤删掉,前面已经介绍,补上“那馄饨晶莹剔透”。
  ⑥补上“那味道我至今难忘,一直伴随我上了高中”。
  ⑦改为:“还记得,那是刚刚中考后的一个下午,相对轻松自由的我,不禁对馄饨张如何包馄饨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就顺着那诱人的香味兴致勃勃地跑到了老人的摊位上。”
  ⑧補上“今天不急,我中考结束了,现在放假!”
  ⑨补上:“时间过得真快啊!都初中毕业了!”
  ⑩补上:“来,来。”
  {11}补上:“‘好嘞,我就是吃着您的馄饨长大的!’我赶忙起身,来到大爷的身旁。”
  {12}删掉,前文有交代。补上:“屏住呼吸。”
  {13}改为“青花瓷盘”,这样富有中国风的底蕴。
  {14}补上:“诡黠地”一词。
  {15}补上:“‘那为什么不每个少包些馅,匀一匀,不就……’大爷还没等我说完,就一脸严肃地说,‘那哪行?这短斤少两的事,哪是我馄饨张干得出来的!’我脸一红。”
  {16}补上“少一等味道”。
  {17}补上“一边”。
  {18}补上“一边自豪地”。
  {19}改为“快,慢工出细活”,这样更符合老人的身份。
  {20}改为“卖馄饨不能光为了赚钱,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赚的是大伙的情感。”
  {21}删掉,不要生硬点题,“效率”一词太书面语了,老人讲不出的。
  {22}改为:“夕阳穿过长长的巷口,落下一地的余晖。”
  {23}删掉,生硬地喊口号式的点题,破坏了画面的美感,记叙文要学会“留白”,让人回味。
  {24}改为:“可那在小巷里曾经流淌多年的馄饨香味,早已在我心里留下了烙印,它的名字叫‘馄饨张’!”
其他文献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于2017年1月14日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供給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吃瓜群众”“蓝瘦,香菇”等词语上榜。  语言既是思想表达、人际交流的工具,也是公众心理、社会情绪的载体,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尤其是“人人都有麦克风”自媒体时代,网络为流行语的衍生、传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隔三差五就有一个网络流行语诞生,通过病毒式传播,一天就能热遍
期刊
据某教育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自2010年到2015年,在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不含艺术学科)中,哲学招生人数不及1万,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然而,近期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北京地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中,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最高。  在流行的观念里,文史哲被视作冷门学科。但是,作为一个在中文系读了4年本科,且还要读两年研究
期刊
前不久发布的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了新的变化,浙江和上海的考生们也即将面临新的高考改革,种种变化都在表明2017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们先来看看各省份高考语文試卷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  全国卷Ⅰ: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全国卷Ⅱ: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全国卷Ⅲ:云南、广西、贵州
期刊
【解题技巧】  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成語,大多在各类书刊中比较常见,却容易被误用。其错用类型多为感情色彩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语境或逻辑错误。除成语常规用法外,一些成语的非常规用法也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如两栖性成语、形似性成语、成语与语境的特殊语法搭配等。所以,除了平时广泛积累外,考生更应掌握成语试题的命题规律,把握题型走向,才能提高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能力。  1.望文生义。成语的含义不是单个词
期刊
针对训练一  话说沉闷  □刘心武  尽管当今的社会生活变化迅猛、五光十色,但作为个人情绪来说,仍会时有沉闷之感。  沉闷感,或简称闷感,是一种没有杀伤性但也绝无趣味与快乐的情绪状态。“乏味”“无趣”“闷”,与“恶劣”“恶心”“臭”还是两回事。沉闷的状态一般来说绝非恶性状态,闷感亦非愤慨、忧伤之类的情绪。沉闷,其含意应是“闷”这种状态达于相当程度并滞留时间过长。  闷,往往由一种对是非善恶虽有所区
期刊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科举】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
期刊
1.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对充满这大千世界的色彩、形象所构成的画面习以为常,对到了手的东西往往漠不关心。  B.一般人对身边的事物只看到特别触目的部分,有的人比别的人看到的多一些,然而能把视觉范围内的事物全部都看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C.翻开《红楼梦》的任何一个篇章,往往都能使人流连忘返,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红楼梦》创造了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D.
期刊
他,临危决断,在飞机相撞前3秒带杆起飞,挽救了400多人的性命;他,为保护居民安全,扑倒嫌疑人,却被爆炸的汽油桶炸得面目全非;他们,出征寰宇,创造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致敬,最“帅”的英雄们!  航天英雄  ——景海鹏、陈冬  2016年10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载“神舟十一号”出征太空,成功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并开展科学实验。这是
期刊
何栗,字文缜,仙井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擢秘书省校书郎。逾年,提举京畿学事,召为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  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栗继上七章,黼及其党胡松年、胡益等皆罢,栗亦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  钦宗立,复以中丞召。阅月,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会王云使金帅斡离
期刊
有人说,语文即语言与文学。然而在我心中,“语文”不是如此抽象的定义,“语文”两个字于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何谓语文素养?我认为不只是简单的断字识文、吟诗作对,更是一场弥补心智、慰藉心灵、洗礼灵魂的盛宴。  自古以来,无数人醉倒在语文的盛宴之中,在语文美妙的天地里求索。我曾经在这里看见先秦的繁星,看见墨子和孔子的坚持;看见汉宫的皓月和艳若桃花的美人,看见王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