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在大连举行沙漠化学术讨论会

来源 :中国沙漠 | 被引量 : 58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于1981年10月15日——10月22日在大连举行沙漠化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从事沙漠及沙漠化研究的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与生产部门,包括学会常务理事及部分理事和会员代表在内共计60人。有不少同志虽因代表名额限制未能参加,但仍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贡献。这次会议受到中央有关业务部门、省、盟领导的重视与关怀,还得到辽宁省地理学会、辽宁师范学院地理系的大力协助,会议圆满而顺利地
其他文献
自然地理概况 米仓山分属川陕两省。本图幅仅包括北纬32°10′以北,东经105°45′—107°301′之间的四川省境内的米仓山区,图幅南部是盆地北部低山区部分。行政上分属广元、旺苍、南江和通江四县,总计面积9749.32平方公里。
期刊
一 河流阶地是地貌学教学中及河谷地貌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但过去,在一般地貌学教科书中,对河流阶地的成因,论述的还不够全面和深入。现将我们在教学和野外工作中极肤浅的一点体会,加以整理,写成此文。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本文着重讨论河流阶地的各种成因要素,至于其它方面问题,例如阶地的各种类型及其研究方法,如何在野外根据阶地组成物质及其它特点来确定阶地的成因类型等,则应另做专文讨论,这里不予涉及。
期刊
现有一些地貌学教材中,在河流地貌章节部分,论述分水岭的迁移与破坏时,通常是以不对称分水岭两坡的河流溯源侵蚀速度的差异,作为分水岭迁移与破坏的主要动力;在论述河流改道与水系演变时,通常是以河流袭夺作为它的主要形式。根据笔者野外观察的敷浅认识和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以为仅仅是这样的论述,似乎是不够全面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对分水岭的迁移与破坏和河流袭夺与改道,作一点补充。问题的提出与讨论,是否恰
期刊
谈起“沙尘(暴)”,住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人是比较熟悉的。大风卷起了地面的尘土沙粒,飞扬到天空,有时甚至遮蔽阳光,造成景色暗淡,浮尘满天,犹如蒙蒙细雨,随风降落,持续时间达1—2天,也有长达3—5天者,我国史书上称这种降尘现象为“雨土”。 (一)大气沙尘指空气中夹带大量被风从地面卷起的沙粒和尘土,能在一定时间内悬浮于空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是一种分散体系,介质为空气,分散相是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期刊
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盆地南部的沙漠南缘及深入沙漠腹地的河流下游的一些地方,“丝绸之路”南道通过这一带,历史上曾一度繁荣。其后受各种因素的作用,城郭、田野被流沙所埋,在原来平坦的地面上,形成沙丘连绵的景象。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献记载为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的沙漠化提供了方便。 研究这一地区沙漠化的历史情况,将为今后利用当地的水土植物等资源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某些环境退化问题,俾益
期刊
沙漠摄影的特点是“光线强、色调单一”。 光线强:沙漠中多晴天少云、日照时间长。由于空气干燥,光线受阻小,因此,直射光强,比其它地区接受日光辐射多,阳光照耀在黄沙上,由於石英反射率大,因此反射光也相当强烈。色调单一:在沙漠中植被抵矮稀疏,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上面,则是一片蓝天。处理不好,往往拍出沙天一色的景像。 基於以上特点,在沙漠中摄影尤应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自古以来,人类就用木材作为能源,今天木材在能源中仍占重要地位。十九世纪工业发达国家,由木材能源转移到煤炭,二十世纪又转移到石油天然气。目前由于“能源危机”从而重新重视森林能源。 重视森林能源,是由于人们认识到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生物物质是可再生的循环资源,潜力最大,而且森林能源有着其它能源不可能具备的附带好处。特别是森林能源在发展中国家村镇能源中,不可能由煤炭、石油、原子能所代替。木材
期刊
哲里木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地区分布在哲盟境内。全盟总面积8931万亩。地貌大致是南北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从西向东倾斜。境内有耕地1200万亩,林地1050万亩,可利用草牧场4111万亩。 按照《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哲盟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年平均气温5—6℃,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温度零下18℃,七月份温度最高平均23℃
期刊
我国西北干旱区土地、光、热资源极其丰富,解放后灌溉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水资源数量有限,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缺乏合理控制和调节,一些地区的环境和资源将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干旱区水与环境、水与绿洲的稳定、环境恶化的控制途径等,不仅对本区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为探索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预测和支配较长远
期刊
豫东、豫北平原土层深厚,地势开阔平坦,便于灌溉,是我国粮棉的重要产区。然而沙荒地广布,春旱风大,流沙常埋没农田,打伤禾苗,阻碍交通,威胁村镇。风沙长期危害着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解放前兰考县有6个村庄被沙埋没,民权县有18个村庄被埋没,有28个村庄被风沙所逼累次南迁;商丘县小韩庄在20年内南迁三次,高大沙丘紧紧围住村庄,肥美的土地,被沙埋三分之二。以上实例足以说明解放前沙区群众饱受风沙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