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正值雨季,本刊记者前往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的云南省军区某边防团采访。路边那些随处可见的“雷区禁止入内”的提示牌,时刻提醒人们这里曾经离战争是那样地近。而就是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的戍边人把无悔青春挥洒在祖国边陲。
  到麻栗坡,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烈士陵园。
  从云南文山军分区出发,一路上路基塌陷、落石不断。山连着山,坡接着坡,高原的阳光穿过树影打在石碑上,墓园里肃穆宁静。我捧上三杯烈酒,洒在石阶上,想象着当年勇士出征时的豪迈;点上三支香烟,插在香炉中,缕缕烟尘仿佛当年的硝烟弥散。陵园里有人在小心擦去遗像上的尘土,那冰凉的面孔背后是亲人无法想见的眼泪。
  战争是残酷的。960座墓碑记录着共和国最近一场战争中倒下的烈士。高耸的纪念碑直插云霄,像出征的旗帜,那些整齐排列的石碑站成队列,背依青山,面向祖国,永远站立在这里守卫着边陲。
  我的边防之行在群山之中静静地开始了。
  “戍边英雄连”里的老山兰
  从连点到老山主峰的山道上,几乎每十来米就有一块写着“雷区禁止入内”的石板立在路边,黑色的骷髅头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的冷酷无情。穿过一片竹林,一位士兵手握钢枪的红色塑像立在眼前。在我看来,他不是某个人,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场边境作战行动中,所有英勇奋战的军人群体的象征。
  格茸七林,驻守在老山上的“戍边英雄连”的指导员,黝黑精瘦,目光炯炯,显得精明强干。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当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格茸七林都是在老山上度过的。老山在他眼中,不仅是一个哨位,更是他的信仰。35年前,格茸的父亲参加了边境作战,长期的猫耳洞生活,使父亲得了严重的风湿病。格茸不满一岁时,父亲全身瘫痪,成为战争留给父亲乃至全家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格茸又分配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说:“我们藏族人讲轮回,路已经安排好了,人生就刻在自己的额头上,既然选择了就算跪着走也要走完它。”
  老山上常年浓雾迷漫,我8月6日到达的那天竟然遇到了大太阳,格茸七林和他的战友们十分高兴。他说一年难得有一两天遇到艳阳天。在格茸七林的带领下,我们迈过223级台阶登上老山主峰,当年的那场战斗牺牲的恰巧有223名官兵,几乎每走一级台阶,就意味踩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台阶上布满青苔,水雾重重,据说雾大的时候能见度只有两米。登上瞭望塔,一片厚云压过来,端端地压在边界线上,格茸说现在被太阳照耀的地方正好是我们的国土。
  顺着坑道一路前行,单兵掩体、猫耳洞随处可见。下到前哨排的平地上,在由弹药箱堆成的休息长廊边我遇到了广东籍战士黄浩埙。他是去年从新兵营分到这个连队的。2013年4月他第一次参加巡逻,是到连队管辖的最远的248号界碑。他记得巡逻小分队整整走了一天。虽然翻山越岭,身心俱疲,看到界碑的那一眼,他对老班长那句“那是用多少鲜血换来的”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这第一眼的注视和触摸,使他忽然之间长大了,“守好祖国每一寸领土”成为他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今年7月份刚来到前哨排阵地的副连长陈鑫来自陕西汉中。记得军校毕业那年,听到分配到云南文山,他真的是翻开地图找部队。从昆明坐了7个小时班车到达文山,从文山又坐了7个小时车到达麻栗坡,山越来越大,心越来越凉。陈鑫说那时候对边防的概念极其模糊,八九月份边防团所有新排长参加集训,在“重走老山英雄路,争做合格戍边人”拉练中,他才知道这里是战争的发生地,内心突然变得异常宁静。的确,从18岁到28岁,军营十年间,这位上尉副连长的价值观、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每年看到那些带着伤残的战争幸存者到老山回访,老兵的故事、老兵的情怀让我的精神触动特别大。”
  在老山的连点里有一盆老山兰,是今年一位贵州籍老兵送来的。30年前,老兵在战斗中负伤,当他被战友抬下战场时,顺手摘了身边被鲜血染过的老山兰,用牙缸把它精心地栽种起来。后来老兵离开了部队,做了园艺苗圃工作,老山兰也茁壮地成长着。在旁人眼中,它就是株普通的兰花,可在老山人眼中,它的生命中凝聚着英雄的鲜血。曾在老山工作过多年的边防团副政委杨猛为老山兰赋诗:老山之巅是我家,墨兰朵朵竞芳华;待到硝烟散尽时,必是花香满天涯。
  英雄山下木棉花开
  从山巅到谷底,我们来到整个边防团海拔最低的六连。
  连队驻扎在一个叫船头的地方,老山和八里河东山侍立两旁,中间一条盘龙江滚滚流向境外。在国门261(1)号界碑处,有一株木棉树,每年五六月份,鲜花挂满枝头像血一样红。从这里仰望八里河东山,就像一个戴着钢盔、手握钢枪的士兵横卧在那里。忽然就想起那句歌词:也许我倒下,将不再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这不是巧合,这种说不清的神奇被人们争相传颂着。于是,人们将它称为英雄山。
  英雄山下的六连是团里唯一一个每个班都装空调的连队。这里年平均气温37摄氏度,高温天气从4月一直要持续到11月。时间刚过早上9点钟,我的汗水就开始往外冒。看到战士们正在进行单兵帐篷的使用训练,连长寸钰泓说,昨夜下了一场大雨,今早还算凉快的,正好可以完成大课目训练。
  几乎所有人都说这里的天气让人恼火,连长寸钰泓感受更深刻。这位傈僳族连长来自云南迪庆香格里拉,从省内海拔最高的地方来到海拔最低的地方,从最冷的地方来到最热的地方,对他意志的考验首先来自于身体。整日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两个月才算结束。
  而对于连队的军犬“面包”而言,这种奇热的天气简直是致命的。那是一次巡逻的路上,“面包”无精打采地和战友们一同向山巅行进,还没到目的地,“面包”就瘫在红土地上大口喘气,大家纷纷给它扇风,最后甚至挂起了吊瓶,可还是没能挽回“面包”的生命。
  营院里有棵树非常奇特,原本它是油棕树,不知哪只小鸟衔了颗榕树种子落在枝干上,竟也发芽生长,叶茂根长,于是大家管这种现象叫“同宗(棕)共荣(榕)”。在连队采访期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连队像个家。2009年刚刚来到连队的公觉次仁,一句汉语也不会说。有一天老指导员拿了一本好大的字典给他,让他天天认汉字,并和他不断交流提高他的汉语水平,那种相携相伴的感觉像家一样温暖。最令公觉次仁难忘的是去年老兵退伍前,老班长要求和大家最后一次巡逻。早上八点半队伍出发了,老班长一路上都在帮新同志背枪、背东西、跟他们讲心里话。到了界碑处,老班长耐心地将杂草除干净,把界碑擦了一遍又一遍。半个月后,老班长要走了,看着他的背影仿佛就像自己的亲兄弟去远行。现在公觉次仁也是班长了,汉语说得也很流畅。他像兄长一样对待班里的新战士,就像他的班长一样。   今年3月开始,连队开设了一个贴吧,战士们可以把对连队的意见建议或者自己的心情贴在上面。譬如有个帖子写着:天气太热带我们去游个泳吧。当然这只是一种心情的抒发,更多的好点子被连队收集起来,到目前,他们已经整理了70多条对连队有帮助的建议。
  离六连不远的地方就是天保口岸,国门每日车来人往,出了连队就是宾馆饭店,灯红酒绿的诱惑无处不在。但家一样的温暖气息将官兵们聚拢在一起,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这种神奇的力量时刻抵挡着侵蚀连队肌体的病菌,让边防战士们心无旁骛忠诚守卫着祖国的安宁。
  士兵校长来自“钢七连”
  2008年的那场暴雨,让指导员唐嵩记忆深刻。那时,他还是个来队不到一年的新排长,刚刚接受了手机没有信号的现实,没想到大雨又将道路冲断了,眼看连队就要断炊,战士们只能到五六公里外的山下去背菜背米。这些困境被连队干部用“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来自嘲了一番,可是有天出早操时,把唐嵩还是给惊着了。被暴雨冲刷过的路面上,竟然散落着炮弹和地雷!
  连队紧临的村庄叫八里河村,是个苗族村寨,又常常被称为“地雷村”,村里50来户人家,竟然有40多户家中有残疾人,都是在开荒、砍柴时不小心被地雷炸伤的,最惨的一位村民竟然被地雷炸过三次。地雷是战争留下的丑陋毒瘤,时不时就要兴风作浪发作一番。有一次在连队猪圈边,有位战士发现一个小洞竟然现出的是排炮的尾部,最后经查验那里竟然发现了30多颗炮弹。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边境作战中,连队的任务是配合主力部队,保障东山侧翼安全。官兵们秘密接敌十天十夜,双方最近距离只有30米。战斗打响,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奋勇战斗七天七夜,像一枚钢钉牢牢地钉在阵地上,被授予“边防钢七连”的荣誉称号。时间进入21世纪,这支大山深处的连队,因为交通不便与世隔绝,渐渐地被遗忘在人们视线之外。2013年,连队被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距上次获得荣誉已有11年,当指导员拿着奖牌回到连队时,他被战士们高高抛起。唐嵩说:“‘钢七连’的牌子上抹得灰尘太多了。”官兵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
  对于地处高原山地的连队来说,有一块平整的土地实属不易,而“钢七连”有幸成为唯一一个拥有足球场的连队。其实连队最开始也没有合适的训练场,当附近的百姓听说部队训练场要扩建,纷纷慷慨捐地。2012年插秧时节,天干地旱,老百姓一滴雨也没有盼来,连队将自己储备的水全部给了村民。虽然战士们没水喝、洗不了澡,但大家都理解连队的做法。其实,连队与周围群众的鱼水情深可以追溯到战时就建立起来的友谊。
  “帐篷小学”校长周真国就曾是“钢七连”的兵。那时候周围五个村寨没有一所小学,解放军的帐篷学校便在山坳里的红土地上建了起来。曾当过民办教师的周真国成为了士兵校长,一干就是15年,他甚至还把自己的妻子骗过来,和他一起做起了没有任何酬劳的孩子王。其间,有这样一件事至今被大家津津乐道。
  那是1995年11月,周真国被确定退伍的消息让周围的村民们炸了锅。100多位老乡聚集在连队的球场上。“周校长不能走!”乡亲们排成一行,一个接一个地把红手印按在早已准备好的请愿信上。周真国教过的50多名学生更是齐刷刷地跪在球场上。1996年元月,云南省军区特批周真国转为志愿兵。后来“帐篷小学”被纳入麻栗坡县全日制小学编制,周真国也获得了许多荣誉,还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特别授予“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一顶小小的帐篷,给山区孩子的心中种下的是大大的世界。 2007年9月“帐篷小学”移交地方了,连队的官兵们依然承担着校外辅导员的工作,每周一堂课,讲授国防教育。
  扣林山上巡逻路
  说实话,我从没走过那么烂的路。碎石、泥坑、地裂、弯险,人在车里被晃得五脏六腑都移了位。曾在连队当过指导员的宣传股长朱贞波说:“我在连队的时候路就是这样”。曾经也有机构试图修条通往扣林山的新路,可一铲车下去挖出好几个地雷,后来工人们不得不在车前挡一块铁板,只在眼睛地方挖两个小洞,但工程进展十分缓慢。
  陪同我的王剑干事曾在连队当过排长,他说至今也忘不了到达连队第一夜的情景。王剑就是文山人,当年是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到“军中清华”国防科大的,他想再怎么着读完书也不能回到比家乡还不如的地方吧。可随着车子的一路颠簸,从中午走到夜晚,山高林密,灯火全无。他下车的那一刻,看到两个战士拿着两根蜡烛迎候在门口,还打好了一盆水。“排长,洗脚吧。”这个画面永远烙在王剑心里。
  二连就在路的尽头。到达时正巧连队要进行定点巡逻,我便跟随巡逻小分队出发了。
  巡逻队分为侦察警戒组、指挥组和预备组,大家都全副武装,有拿砍刀的、有背轻机枪的、有拿指北针的,也有背着医药箱的。战士们走得非常快,不一会儿我就落在了后面。山石含矿,在阳光照耀下闪着亮光。一棵桫椤树傲立在树丛中,据说这是和恐龙一个时代的珍稀植物。
  过了几个山弯,继续攀爬上一个五六米高的土坡,终于看到了240号界碑。在“中国”两字的背面不远处有条小道杂草已扑倒,指导员袁焕江介绍,那是邻国的巡逻道。战士们用砍刀把界碑旁的杂草清理整齐后,我们继续向着扣林山主峰迈进。穿过前哨排遗留下的空荡荡的营房,就是一段仿佛伸向天空的台阶。每级台阶都有近半米高,两边的树杈不断挂着我们的迷彩服。
  终于登上山顶,侦察警戒小组已经守卫在各个警戒点。我看到一位战士手握钢枪挺立,面朝着祖国的群山,阳光和树丛把他正好衬托成一个剪影,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
  连队1945年组建于山东寿光,是整个边防团中组建最早的部队,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使它得以在历次整编中被保存下来,并曾获得“红色堡垒三连”的荣誉。指导员袁焕江是浙江绍兴人,江南的水土使他比旁人要清秀白晳一些。说起自己的连队他总是充满了自豪,偶尔还会露出年轻人没心没肺的那种笑容。他说:“人们都说社会是个大染缸,而战士们却说这里是个大酱缸,再差的菜苗到这儿都能变成上好的泡菜。”
  忽然明白, 虽然这里打篮球时,球掉到山下捡回来半场球都结束了;虽然以前打靶时,战士们要先下山再上山才能找到靶标,但这里有一种魔力,让他们热爱它怀念它,就像朱贞波和王剑一样。
  离开时,我说:“二连有种特殊的气场,竟让我有点恋恋不舍了。”他们说:“这种感觉就对了”。
其他文献
【这样的我】  他们说我是海军招收的第一个锡伯族女兵,也是“长白山”舰的第一位女信号兵,我为此感到无比的荣耀。我来自美丽的新疆伊犁,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商贸俄语专业,因为战舰,实现了我从小的军营梦,我热爱这身军装,我热爱自己的岗位,我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战舰每一次精准的“发言”。  【魅力评语】  你拥有非常宽广的胸怀,展现了锡伯姑娘独特的魅力,你用汗水证明了你的努力,你克服了种种的困难,为了战舰的
期刊
【这样的我】  对“橄榄绿”的热爱,我女承父业,携笔从戎,戍守东北边疆;对“和平蓝”的向往,我主动请缨,克服困难,远赴异国他乡。军旅路上,我以谦虚的心态和满腔的热情做好每项工作;维和路上,我用勇气、执着和坚守不辱维和使命。我坚信“越努力越幸运”的道理,我相信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奉献给边防。  【魅力评语】  上海世博会上,你用微笑的脸庞诠释了“好客甘肃”的意义,荣获“世博优秀工作人员”的奖
期刊
连续19年在海拔4700米以上地域驻训演习,创新近百项训法战法,填补高原军事空白40多项,409人负伤评残,7次被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当这一串串数字在耳边回荡时,每个人的心中不免有这样一个疑问: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说它特别,的确特别,每周交班会,他们上来便通报国际军情。这一特殊议程,固化一个练兵视角:对手磨刀我磨刀,我与强敌刀对刀!  这支部队诞生在抗日烽火
期刊
赵汉涛,济空航空兵某团代理机械师,一个在航空机务保障一线工作了24年的机务老兵。  在这个岗位上,他先后维护过4种机型,安全保障飞行3400余架次、2450多小时,没有发生过任何差错。  赵汉涛的黑脸和粗手令人印象深刻。  黑脸,是因为长期飞行保障风吹日晒的馈赠;粗手,是因为常年排故检修油污侵蚀的洗礼。他说,自己跟飞机待久了,一天听不到飞机轰鸣声心里就不舒服,跟丢了魂一样。  “笨鸟”先飞  “机
期刊
战斗机女飞行员、女子特战分队、辽宁舰女舰员、三军女子仪仗队……无一不是光彩熠熠。  相比之下,第二炮兵某旅女子导弹分队似乎有些“名不见经传”。但是,这支87%以上大学生组成的连队组建仅两年有余,却转战祖国大江南北,数次将不同型号的导弹送上蓝天。  不俗“战绩”的背后,她们经历了怎样的淬炼呢?现在,请跟随我们的视角揭开这群导弹女兵不为人知的“AB面”吧!  女号手是“钢筋混凝土”做的  曹雪芹在《红
期刊
[这样的我]  短暂的人生因军旅而变得不同。曾经的我觉得站在领奖台上就是快乐,而现在战友们的笑容就是我快乐的根源。军营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我是邬亚真,我一直在努力。  [魅力评语]  曾经的游泳冠军,现在的通信女兵,人生因选择而精彩,也因参军而深刻。永不服输的你,让困难向你低头,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你,就是最棒的。  [战友团]  宁夏军区68611部队65分队  文图/樊 迪 龙中华
期刊
题记:数万个“正”字见证习武的韧劲、体能训练不差0.1秒的较真、8万个塑料瓶创造的奇迹——沈勇,一个入伍13年的老兵,用一个个数字让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军人追求“军旅梦”的坚定步伐。  杠端臂屈伸撑不起来,他每天晚上躲在厕所撑3小时;文化基础差,他用5年把课本背完最终考上部队院校;4个孩子失学,他捡了8万多个矿泉水瓶架起“爱心桥”——沈勇,广西防城港边防支队机动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入伍13年,硬是通过
期刊
一个敢向我挑战的年轻飞行大队长让我看到了新生代的力量,也让我懂得,他们必须有不畏强敌、不服权威的精神。崇尚荣誉,崇尚技术,时刻盯着对手,不断超越对手,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实现强军目标的历史重任。  去年,我来到航空兵旅任旅长。新官上任,首先就要摸清这个旅飞行员群体的技术底子。飞行事业讲究的是技术至上,谁的飞行技术好谁就是“大拿”,谁能在危急时刻勇挑重担谁就是英雄。作为他们的新任旅长,飞行技术不拿第
期刊
正如主人总是用自己最拿手的菜来款待客人一样,人们也总是将心灵最真诚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自己尊重和喜爱的人——即使那一瞬间,菜肴并不符合客人的口味,但终有一天,客人定会发现,那竟是他一生中品尝过最美味也最难忘的佳肴…… ——题记  又到军校毕业生走入军营的季节。我不禁回忆起2007年的那个夏天。我把青春和理想打进背包,来到了西藏,成了一枚光荣的边防绿叶。  一  后来,连队弟兄们有一个版本说,我是伴着
期刊
在空军某汽车团,每当车辆装备有了什么“疑难杂症”,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铁马神医”王叔。经过他的一番“望闻问切”,必定能“找准症结、药到病除”。官兵们口中的“铁马神医”王叔就是该团四级军士长王明民。  去年,连队远赴新疆西北大漠执行远程机动演练任务。烈日炎炎下,车队刚刚驶出戈壁滩,13号车就犯起了“倔脾气”,“趴”在路边怎么都“打不着火”。跟不上车队,驾驶员小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王明民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