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对接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点,文章以中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对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高职物流课程对接的现有思路,指明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原则,提出了中高职物流专业衔接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中高职;物流专业 ;教学体系;课程对接
  一、中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对接研究背景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据统计,我国目前物流岗位的从业人员总数3000余万人,是所有实体行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物流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不足30%,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物流行业的人才结构很难跟上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构建中高职紧密衔接、专升本渠道畅通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立交桥”,实现不同层次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是构建与时代配套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工作试点的通知》(京教职成〔2012〕3号)文件精神,2012年初,北京市启动了“3+2”中高职衔接的改革实验,并选取了部分北京中、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衔接的改革试点,其中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北京商务科技学校对接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就是此次改革试点之一。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全国诸多省市的中、高职院校相继探索实践衔接转段可行模式.目前,国内中高职衔接模式主要有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对口单招等。
  中高职衔接旨在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衔接内容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行业指导、教师培养和集团化办学等。由于课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对接成为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点。因此,在中高职物流专业衔接实践过程中,研究物流专业课程的有效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对接现有思路
  课程体系将社会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连接起来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按照什么思路和步骤形成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中高职院校衔接中课程体系设计存在以下思路。
  (一)遵照知识发展构建课程进度
  在当前中职和高职的物流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安排常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依次展开,其间穿插职业素养课。如此整合重构中高职物流课程对接体系,会将整合后形成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集中至中职教育阶段,到高职阶段着重开展职业能力课。这种长学制的课程体系,增加了中职学生应对文化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难度,同时拉长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的间隔。
  (二)采用对比合并进行课程排重
  即在进行中高职课程对接时,将现有的中职和高职物流课程内容进行对照,将两者间重复部分的内容整合排重形成衔接课程内容,再酌情分配到中职或高职教学时段,不重合的课程则保留原有状态。对于重复内容,依据中职学生的认知度和现行中职教学实际效果,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要求的理论和技能部分优先考虑继续保留在中职教学。对于中职学生掌握起来确有难度的重复内容提升到高职教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降低课程的重复率,也比较符合中高职学生学习认知的成长程度。
  (三)以高职为基准进行课程调整
  类似于“3+2”中高职课程对接模式,由于高职课程时间压缩为两年,原本高职开设的部分课程,在中职院校能承担的情况下移至中职;为避免中职教学总时数超标,可考虑将高职两年内保留下来的课程中凡有与中职原有课程内容重复部分,在中职原有课程教学中省略。这样形成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也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平稳过渡。
  以上三种方式都是基于现有课程基础上形成的,并没有充分借助于中高职衔接的契机,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目标水平并发展学生更为重要的技术能力。
  三、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节约教学资源,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构建时应关注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统一性,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性,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旨。具体设计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职业能力本位原则
  职业教育面向职业岗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基于物流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注重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
  (二)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物流是流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市场规律,顺应现代物流的理念和发展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合理调配物流课程体系构建。
  (三)层次递进和完整性原则
  中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不是简单的叠加和排列,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即需要体现两者间的统一和递进关系,还要保持自身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四、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一)构建统一的标准
  可以考虑以全国物流行业协会为领头,联合有代表性的企业和院校,构建基于我国物流行业实际需求的职业能力标准。在统一的物流职业能力标准里包含不同层次的物流职业能力等级。每个级别对应有具体岗位群。对每个级别的岗位群可从物流行业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养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详尽的能力需求描述,并明确不同的等级对应的学历层级和职称层级。例如按物流职业能力由简到难在纵向分为6大层级,横向上又分为仓储类、运输类和综合类三大细类。物流行业职业能力标准模拟表如表1所示。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体综合构建能力培养体系
  要构建中高职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应简单的沿用以往高职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合作院校资源及培养总年限进行整体综合规划。
  首先充分发挥物流行业、企业的作用,形成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实际的统一的物流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其次,最大限度的利用校际合作优势,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因需互助,实现资源整合绩效最大化;其三,根据中职入学人才实际学识能力基础,考虑合作培养总年限,确定人才培养可提升幅度及特色,合理制定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及阶段性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标进行整体的课程体系设计。
  (三)开发能力模块,构建课程单元
  根据物流职业能力标准,可将物流职业能力划分为不同的能力模块,这些模块可演变成教学单元。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高职课程对接过程中不乏此种思路,比如英国创立了单元衔接法,澳大利亚开发了培训包。
  中高职课程体系整体构建时依据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特点进行教学单元组配,并形成对应的教学资源。教学单元可根据知识关联性进一步组建成课程,利用教学单元的学习资源开发形成相应的教材和学习资源。这种基于能力模块的课程单元构建模式,可以打破已有既定的中、高职课程的束缚。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进程和物流职业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重构,并有助于实现差异性教学。例如根据国家颁布的物流岗位能力标准进行职业能力模块划分,对于每个模块形成单元化教学设计,再根据知识关联性组建成物流课程,进而根据总培养年限和认知规律进行课程学期分配,从而构建出基于能力模块的全新课程体系。可考虑“以任务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物流能力模块可按由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由普通任务到特殊任务、由单一任务到综合管理任务的趋势形成阶梯递增式的能力培养提升通道。这种采用“模块单元、逐阶进级”式培养形式即符合中高职学生能力培养规划的整体性和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规律,适应学生对全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统筹规划管理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
  总之,物流专业的中高职课程对接应借鉴国内外院校物流专业衔接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应我国物流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对接模式。建立以行业为指导,以能力为导向的物流专业对接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技能鉴定是以技术支持体系为支撑的,能根据组织管理现状和技术形式的具体要求,落实各项鉴定工作。当前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已经建立了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在各项制度的制约下,组织发展形式比较突出。在本次研究中以职业技能鉴定发展为基础,对如何提升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水平进行分析。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作用分析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涉及到内容比较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早已经成为了企业和各个单位内部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现如今,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理念早已经在大部分企业中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落实,但是在事业单位中的实施效果却不容乐观。地勘单位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道路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就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之间的主要区别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地勘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地勘单位从
期刊
摘要:文章在组织框架内,运用博奕论分析方法研究非正式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实施机制及其对国家规模与边界的决定性作用。文章认为,非正式制度即文化(意识形态),以第一方惩罚机制为实施特征具有最小的信息成本与实施成本从而决定了国家的最优规模与边界。  关键词:文化:第一方惩罚机制:治理成本:国家边界  一、引言  要研究非正式制度,首先需要划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这种划分在经济学已有文献中并不清
期刊
摘要: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以及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管理系统,其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提供运行管理平台。在ERP环境下,企业的各项管理事务都将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财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文章主要探讨了关于ERP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旨在更好地运用ERP系统来进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关键词:EKP;企业资源计划;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种全会之后,依法治国又一次受到了强烈关注,作为同普通群众平时最直接接触和关联的基层政府,深化法治思想,能够利用法律处理问题,提高依法行政才干是如今最需要面对的新挑战。近年来,潮州市基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成效明显,但这个过程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障碍,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市基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最终提出一些初步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基层
期刊
摘要: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体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成败与效果,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非现场审计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章拟对简政放权背景下外汇局做好内部非现场审计进行思考并提出构想,切实提高审计效率,  关键词:简政放权;外汇管理;非现场审计  一,开展内部非现场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五个转变”和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入,便利涉外主体已取得
期刊
摘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但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如监管不严、安全系数无法保障等等。文章拟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入手,以P2P为例,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特质性;P2P:发展历程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金融行业开始逐步渗透,涌现出众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根据谢平的观点,互联网金融正在
期刊
摘要:文章从教育投资的角度定义人力资本,区别于传统的公司管理中人力资本的定义。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投资属性的资本品,有其投资成本和收益的界定。由于人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信心与投资回报率有着极大的期盼,因此人力资本的投资成为每个家庭和社会极为关注的一项事业。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对人力资本培养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融资难和社会闲置资金利用难的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词:人力资本证券化;资助体系;制度创新  引言 
期刊
摘要:电子商务基于完善信息对称和破局时空限制优势风靡零售市场,却因过度的资本运营,日益高涨的运营成本,同时其发展伴随着消费群体去中心,个性化的行为趋势和消费理念出现了瓶颈。参照苏宁易购和亚马逊的改革案例,文章重点指出传统电商与实体零售店应向020模式转变,实质即二者的相互融合,是新经济形势下的必然趋势。作为传统电商必须通过“碎片化营销渠道”、“体验式消费”和“线上线下同价”这三个方面系统化变革以实
期刊
摘要:家族是中国农村传统的基层社会单位,而村民委员会则是改革开放后依法设置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建立在家族之上,与之有着一系列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村民委员会对于家族组织政治作用的弱化,还体现在村民委员会对家族文化发展的助推作用。同时,家族对村民委员会的良性运作也有着一定的补充作用,但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应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强化村民委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