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震水位异常变化的机理与地震预报

来源 :华北地震科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iju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地下水位的变化与重力理论值成正相关的事实出发,阐明了水位变化是含水层应力——应变变化的反映。因而可以利用水位的变化来监测含水层的应变过程。在承压含水层受压时,其实隙减小,赋存其中的水被挤出向井孔中汇流;当含水层受拉张时,其空隙变大,孔降水压减小,水由井孔义回流入含水层的空隙中,由于水体的这种运珍,实现了井孔的的放大过程。井孔有很高的放大倍数和小的有效范围。据此,又进一步论证了观测井在多点集中的地壳应力场及其演变过程中所能监测到的信息和观测井的布设原则。文章最后论述了观测井在地震预报中可能发挥的
其他文献
横穿中国东部郯庐古裂谷中段的连云港—临沂—泗水地壳测深剖面资料解释工作随着解释方法的不同其研究程度也不断深入(见图1)。1983年作者曾进行了一维垂向非均匀地壳速度模型的解释,并结合重磁场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临沂8.5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本文是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利用动力学射线追踪方法,选用二维非均匀地壳速度模型,进一步研究郯庐古裂谷中段的地壳结构特征,初步探讨古裂谷的形成及其动力学演
期刊
本文主要用模糊数学中模糊聚类法统计确定了天山南带1983年至1985年的地震趋势。预估的结果可以由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的发生作部份验证。
期刊
本文通过辽东半岛76张不同时间获得的卫星图象,进行断裂活动性判读,发现了一条北东向曲家屯活动断裂。并作了部分野外验证。对1861年金州6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
期刊
公元1500年以来,大陆深浅源地震经历了三期同步活跃阶段,作者据深震区幔源物质对流、震源机制解认为:西太平洋板块消减于珲春上地幔内590公里并发生冲断层活动,区域应力作用于断裂带及附近,加剧了壳内的走滑、倾滑断层活动,两类地震空间从东向西、时间同步活动。
期刊
本文从台址、工作条件、观测精度等方面对承德地倾斜台的观测资料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肯定了该台资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认为1984年9月初—1985年2月初出现的r因子“U”型异常变化及随后发生的地倾斜的变化不是仪器因素或环境条件干扰的结果,对它的成因作了一些推测性的模拟解释,认为可能是台站近区断层的一次无震蠕滑事件。
期刊
本文对华北、西北、西南45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对贯彻“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中的“小震”与“大震”给出了具体定义。
期刊
在《华北地震科学》创刊五周年之际,本刊编委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于1987年8月13日至8月15日在河北省昌黎县黄金海岸召开。《华北地震科学》编委会委员出席了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地质所所长刘若新,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王树华,天津市地震局局长尹伯忠,内蒙古地震局副局长(编委)耿洪,山东省地震局副局长战平,地震出版社社长宋炳忠等,兄弟编辑部
期刊
本文叙述了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8.1级地震的震害特点。这次大震造成严重破坏的地区是距震中400公里的墨西哥城。但仅是城中心区遭强烈破坏,而在城周围位于火山岩上的建筑未遭破坏。原因是墨西哥城中心位于厚达30—50米的松散湖相沉积基础上。不良地基是地震破坏敏感的主要原因。由于开采地下水而使墨西哥城地面强烈下沉。强烈的地面振动则使某些建筑物产生附加下沉与变形。墨西哥城的地震破坏再次说明震害具有重复
期刊
本文采用综合地震图与内蒙中部六个台的深源远震记录波形拟合的方法求得各台站区域的壳幔分层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集宁台地域的介质模型与我国华北平原西北边缘相似,其地壳厚度约46公里,而百灵庙、乌兰花、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和清水河五个台所在区域的地壳厚度约为54公里左右,并有高低波速相间的情况,这与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有类似之处。
期刊
本文探讨了用P波频谱研究正交四侧破裂方式及其特殊情况的方法,研究了用复合型法反演破裂过程。用这种方法计算了1966年3月8日邢台马兰6.8级地震及1966年8月22日东汪6.7级地震的震源参数,通过与用网格尝试法的计算结果及余震分布等进行比较,认为这种反演方法与网格尝试法类似,可以得到最优拟合参数解,而且还大大减少计算量,实现了网格尝试法难以实现的正交四侧破裂模式的反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