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血管造影的侧支循环评分方法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86827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临床常用的rLMC评分、Miteff评分和Tan评分进行比较,为侧支循环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rLMC评分、Miteff评分和Tan评分评估所有患者侧支循环,比较3种评分的信度及效度。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种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3种评分的信度从高到低依次为rLMC评分(Kappa=0.871)、Tan评分(Kappa= 0.842)、Miteff评分(Kappa=0.752);复测信度从高到低依次为rLMC评分(Kappa=0.879)、Tan评分(Kappa=0.826),Miteff评分(Kappa=0.775)。效度从高到低依次为rLMC评分(rs=0.690)、Tan评分(rs=0.680)、Miteff评分(rs=0.65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rLMC评分(OR=1.325,95% CI=1.048~1.675,P=0.019)、Tan评分(OR=2.938,95%CI=1.115~7.744,P=0.029)和Miteff评分(OR= 2.698,95%CI=1.050~6.931,P=0.039)定义的侧支循环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LMC评分、Tan评分和Miteff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从高到低依次为0.848、0.799、0.759,三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rLMC评分、Tan评分、Miteff评分。

结论

(1)与Miteff评分和Tan评分相比,rLMC评分的信度和效度高,真实可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2)3种评分定义的侧支循环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脑缺血、脑肿瘤、脊髓损伤等是发病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造成不可逆、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或死亡。炎症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活化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围绕EGFR信号通路激活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损伤的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治疗期间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血液组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并发PRES的9例血液病患儿资料,对该病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头颅MRI特点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诱发因素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阶段发生PRES比例高(6/9)。(2)临床表现:患儿均为急性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83例(缺血性脑卒中121例,出血性脑卒中62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1例进入试验。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变异参数,并检测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计算僵硬度指数β。结果脑卒中组血压晨
高压氧治疗(HBOT)己被广泛用于缺氧、缺血以及由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治疗中,但其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目前仍有争议。脑胶质瘤内存在的局部乏氧区域是导致肿瘤对放化疗抗拒的主要原因,而HBOT可以改善这些区域的氧含量,故其治疗脑胶质瘤理应与其他乏氧性疾病一样有效。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单纯HBOT辅助对脑胶质瘤的疗效有限,通常不单独使用。因此,HBOT常作为其他治疗方式(如放疗和化疗)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SSAH患者34例为患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次日清晨和体检当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 mL,送检验科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挫伤后急性期损伤区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探讨OECs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OECs,移植备用。暴露SD大鼠T10脊髓,并用NYU-Ⅱ撞击机将撞击棒(10 g)从25 mm高处垂直落下挫伤脊髓。伤后即刻将24只脊髓挫伤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ECs移植组,每组12只,分别将DMEM/F12培养基或OECs悬液(浓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