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艺术教育中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与实践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pc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大规模引进了包豪斯体系,在80年代已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必修课,广泛应用于设计实践。它是研究、探讨形式美在所有平面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探讨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保证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
  平面构成是二度空间的视觉语法,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创作实践来说,能提高思维想象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具有奠基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伊顿首创的基础课程中也有类似平面构成的课程,伊顿在其《设计与形态》一书中谈到该课程的作用有三个方面:“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把创作性的构图原则展示给今后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学生,让他们观察体验;使学生更有把握地选择自己的工作职业。”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生源素质差异较大,文化和专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中等职业教育是针对初中毕业生。近年来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较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教育准入门槛也比较低,而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招生录入时的标准差异上。招生政策上,没有对专业成绩的要求。所以,整体来说,中职的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水平并不高。
  2.学习比较被动,对自己没有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美术基础,一遇到动手绘制的课程就没有信心,产生畏惧感。对于刚接触美术的学生来说,短短几周的素描和色彩基础课简直就是走马观花,对其基本功的训练帮助不会太大,甚至有的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在作业的完成上也不如有基础的同学做得好,久而久之,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学习积极性下降,产生放弃的念头。
  三、教学现状分析
  林家阳在《图形创意》一书中说到:“中国的视觉设计在国际视觉艺术史上以其别具的地位,其美学意义上的典雅和功力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在真正设计意义上创造与西方相比还显得有些苍白,主要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注重了两个教育——即美学和技巧,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教育,使得我们在近年国际视觉设计舞台上无施展余地。”
  三大构成是工艺美术设计的基础,它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广告、标志、染织、服装、轻工产品及室内装饰等现代设计。我们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三大构成来培养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提高设计综合能力打下基础。但是,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却被模仿的惯性所左右,成了循规蹈矩的八股课程了。部分院校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表现为轻创新重摹仿、轻理论重制作。的确,无论在遥远的过去还是在今天,绝大多数的人都善于模仿,而拙于创造。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大多重点都放在探索形式法则的“形式”推敲上。有些教师甚至把平面构成片面地理解成素描之后的又一手工课,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让学生进行基本形群化和素描化渐变构成上,其结果是学生既不能很好地把握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目的,又导致对平面构成认识的浅层化、简单化。
  四、改进教法与学法,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利用集体创造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的智慧相互启发,由此及彼,互相促进。在讲每一个构成形式时老师先举一些生活中大家常见的例子,先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利用学生自创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一起来评析欣赏自己的作品,相互学习和借鉴,也会产生更强烈、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渐变——在平面构成当中是通过基本形或骨骼有规律性地、有秩序地变动,包括它们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彩等的逐渐变化。它有极强的节奏性,富于律动的形式美。
  学生了解了渐变在平面构成中的原理是基本形逐渐变化过程。为加强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笔者准备了一些以往渐变构成练习中的学生优秀作业,当把一张张整体统一、形式美观的学生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为之惊叹,想不到由一个箭头逐渐变化成一把小伞,居然在学生手中会变成如此美丽的画面。
  因为作品是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就会感觉特别好,学生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高涨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学生在追求画面质量的同时,在构思上也有了创新,一定程度上学生对于平面设计方向也得到了知识性的拓展。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渐变构成作业,笔者出了2个题目:一是参照课本上渐变构成图形,临摹一张渐变构成;二是根据渐变原理定义,设计形与形之间的渐变构成。学生任选一题,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照顾到了不同的基础。
  2.赋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从生活中发现构成美
  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中对点、线、面的训练过于模式化,只讲机械式的构成,画面机械、冷酷。忽视对抽象的造型,老师在教学中应对点、线、面的概念有深入认识,启发学生发挥其创造力,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让画面不但是点、线、面的构成,还富有内涵,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找灵感,仔细观察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点线面,并将它们用一定的构成形式表现出来。
  如:学习近似形构成时,笔者举出自然界中花朵的形状是近似的;衣服的款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是近似的;不同的表示数字手势是近似的。然后,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近似形。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其他同学也明白了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近似。
  3.尝试把色彩部分表现形式融入到平面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当中
  “新、奇、妙、美”是笔者对作业的4字评分要求,首当其冲便是创新的“新”,当然要实现上述要求,表现手段的使用选择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传统的单一教学形式,让学生觉得平面构成就是画黑白格子;就是对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分而治之。学生的作业模仿成分过多,形式味重,创造意味不强,而填格式的构成形式一直沿用。   (1)创新是观念,大胆突破常规教学。笔者尝试性的提出将平面构成与生活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包含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把握,工具性能的掌握和运用,多种技法与对象的综合表现运用等。
  (2)奇妙,在于起变化。我们在进行研究和改革中发现,许多学生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学生偏向于单个方向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上大做文章,设计意识并没有得到体现。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日益发展的设计产业、市场需求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现状。教学改革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掌握基本知识技巧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获得对基本形之间的整合、归纳、概括的能力,力求理解基本形在画面结构中的内在关系,以学生自己特有的形式把个人的感受和意图记录或表现出来。对于启发学生来说,创意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最终应用在设计当中。这样的作品不仅奇妙,而且有趣。要想设计出这样的作品,除了丰富的想象之外,方法也很重要。
  (3)巧妙地运用。巧妙运用是中等职业教育目标中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怎样做到深入浅出,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我们一直在进行着改革与探索。随着设计教育越来越热门,与设计有关的课程也越发受到关注。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在提高思维想象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具有奠基的作用。而其最终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4)美观是结果。我们在探讨艺术美的本质、寻求艺术美客观的根源,都必须坚持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联系这一原则。但也不能认为艺术美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机械反应、简单的再现,包括心灵表现。换句话说,在构成艺术美的诸多要素中,包括设计者主体方面的因素。而这些主体方面的因素,熔铸、体现在艺术形象中,体现设计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意志、冲动等,也就是物化在艺术形象中的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
  比如说平面构成中的渐变构成。画面先将设计元素、符号进行组合、变构、再创造,体现在平面构成当中表现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学生逐渐学会将平面关系渗透到构成创意中,注重收集资料、观察发现题材的能力得到增强。这样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平面设计当中,既能快速、明确地把握对象物所有形体塑造的画面,又能很好体现画面的色彩关系,讲究技法的综合表现力。
  4.由形式法则到主题构成
  在传授形式法则时,我们一方面解释其概念,另一方面要多以优秀案例进行示范教学,因此,如何把教学从形式法则的模仿变为学生潜在艺术能力的发掘,变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也就是如何实现从模仿到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是构成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课题。为了实现从形式法则下的摹仿阴影中走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主题构成训练,设立一个有意味的主题去研究实现和完善它。也就是在学生基本掌握和理解了形式法则之后,应该设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构成作业,如,视觉、知觉联想部分的 “喜怒哀乐” “酸甜苦辣”等主题性较强的训练,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还可复习和加深对所学形式法则的主观认识。
  五、结束语
  作为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教学活动作为自身学习提高的机会和过程。理解和掌握艺术教育不断变化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以老师为本”改为“以学生为本”,老师应该是发现者、组织者、激发者和探索者。以上的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建议,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只是在平面构成这一门学科的改革,还应跟其他课程产生联动关系。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在学校计算机机房建设中,布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包括电源系统的布线和网络系统的布线。电源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布线有设计、施工、验收三个步骤,它是保障机房安全稳定运行及方便日后维护与管理的基础。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学校计算机机房布线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机房的布线系统直接影响到机房未来的功能,布线系统规范的机房,计算机运行稳定正常、故障率低,教师上课顺畅,课堂教学效率大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它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获得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
本文主要探究利用含铬革屑制备工业明胶的浸灰过程,通过探究不同氧化钙的用量以及浸灰时间对含铬革屑浸灰处理的影响,最终得到产率高、黏度大的工业明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浸
语文,是学生从小就接触到的一门艺术,按理这门学科的发展以及教学应该是很完善了,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不是很高,需要进一步认真对待,探讨教学方法
阅读是获取知识发展,形成智力情感的心理活动,阅读能力对一个人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有重要作用。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初中阶段是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工具应用的教学,教学的重点目标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使用技能与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即时、自主、灵活地将所思所想通过口头化或文字
技工院校教育管理压力大,需要更加科学地实施班级管理,特别是班主任要科学有效地利用班风建设,为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班主任要利用人格的力量,通过潜移默化的
摘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新定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向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学 素质教育 途径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任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是每个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初中生较难学习的学科,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主要通过优化物理实验方法,运用现代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网络教育的悄然兴起,推动了教育模式的新革命。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了新的冲击,本文从推进教育模式改革的角度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