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生产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生产力问题上的有益探索,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性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伟大旗帜,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
  生产力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要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只有当生产力发展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消除了剥削和压迫,整个社会的活动都将直接表现为发展生产力,以不断满足全体成员物质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时,社会主义才会实现。也就是说,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产生丰富的物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人民的其他需要,从而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人们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①邓小平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及其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南针。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②这一理论是以唯物史观核心的生产力理论作为奠基之石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考察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生产力的实际,并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生产力理论运用上的一大突破,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根据,是对我国国情的科学概括,集中地体现了党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观察视角放在生产力上来建构整个理论的思路和脉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的基石。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远不能和今日相比。时代的要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一,要重要把握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技术改变物质生产方式。并且生产力向跨越式发展,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优势产业,在经济方面迅速追赶。
  第二,要正确理解和深化对生产力“物质变化”含义的认识。马克思把生产力界定为“物质变换过程”,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不仅要看到生产力的“物质变换过程”,也要看到“物质变换”形式的变化。
  第三,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要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本质特征,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和把握。只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要才能够不断得到满足,社会才能不断前进。要着眼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用全球的观点去理解和把握。只有在竞争的压力下,生产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立足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用实践的观点去理解和把握,改变落后的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状况。
  第四,要正确把握生产力理论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这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极为重要。也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理论,才能加深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要性的认识,才能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运用的方法论意义
  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方法。
  第一,坚持了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提出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关系的发展这一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同时,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物质生产对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才能正确认识生产力对于社会运动变革的决定力量,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坚持了生产力发展质和量的统一。量,即为生产力的“数量”;质,生产力的“质量”,生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速度,才是真正的、健康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到三点要求。首先,要正确处理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人对于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必须依靠人的力量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再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人类对物质生产资料的获取会造成大自然的压力,因此要协调和自然关系的统一,这是生产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要重视生产力发展与追求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生产力比较薄弱的基础建立起来的,要想将社会主义优越性长久体现出来,必须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重要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解决好发展问题,十分紧要而迫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权益、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提高,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具體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由此可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而社会的发展也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因此,要把生产力发展同人的关系、发展手段同发展目的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
  总之,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基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注解: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3年版,第63页。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第10页。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郭杰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冯继康:《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武文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余少波:《社会生产力新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其他文献
“帘”本是中国人生活中寻常的物品。它灵活,不像门窗那般刻板固定,可随意卷起或放下;它便捷却好用,放下来,帘内帘外便形成一个区隔,收起来,空间顿时开阔。当古代商业发展起来,“帘”又被用作最初的商店标识,或者说成为最早的广告形式。无论是家中之帘,还是招徕生意之帘,都属日常习见的事物,帘的种类繁多,从精致到粗朴、从华贵到淡雅,总能显示出其不凡的魅力。加之帘内帘外令人产生的朦胧与模糊感,这一寻常之物便被诗
期刊
吴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尘埃,光彩依旧,由于其独特的内涵与神秘魅力,又被古今中外学者、专家所重视。一、涉及吴文化研究的地域范围大吴文化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进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稳步推进,在这场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中,我国的私营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私营经济已由过去国民经济
广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要放在广州过去两千年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待.在农业经济时代,广州是通过港口、码头、贸易走在全国前列的,这一优势一
期刊
感悟一:第一靠质量,第二靠质量,第三靠质量rn许多媒体和同行老是问我一个问题,作为一家来自浙江的民营建筑企业,靠什么在中国建筑实力最强的上海站稳脚跟,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REITs),是从事房地产买卖、开发、管理等经营活动的投资信托。它实质上是一种证券化的产业投资基金。 Real Estate Inve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的学习,同时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备课;设计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将教材内容转换为自主学习的知识;必须要有课堂小结;精心选编课堂练习题。另外,在整节课堂课程实施期间除了达到教书目的还要有育人的内容,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
隋代有两座都城,大兴城和洛阳城.大兴城是隋文帝开皇二年(582)正式颁诏营建的都城,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rn一、引言rn(一)选择隋代都城进行研究的原因rn之所以选
期刊
摘要:群眾路线是党工作路线的指向标,贯穿于党的上下所有层面。在习近平总书记以走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了解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了解群众路线丰富思想的发展走向,对于相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方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共产党的由来与发展进行了阐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由来与发展,是新时代潮流的走向,是提高人民思想修养的必经之路,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