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野驴 戈壁草滩上的美丽舞者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0303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大多数动物都以长长的绒毛抵御寒冷,而其绒毛颜色也多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但有一种动物却以其艳丽的色彩和动人的体型吸引着一批批的摄影爱好者。它就是藏野驴。
  藏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藏高原特有种。藏野驴生活在4000米~5500米的高寒荒漠环境中,是高原上惟一的野生奇蹄动物。藏野驴是大型食草动物,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短而宽,耳较长,吻部圆钝呈乳白色。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
  藏野驴外形似骡,体形和蹄子都较家驴大许多,像骑士一样显得特别矫健雄伟。成年的藏野驴体长可达2米多,体重300公斤~400公斤。藏野驴每年的7、8月份是发情交配的季节,公驴为了争夺配偶,必须通过一番搏杀和撕咬。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时体重可达35公斤,3~4岁性成熟。野生藏野驴寿命20岁左右。
  藏野驴是高寒荒漠地带的几大主宰者之一。它们夏季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冬季则到海拔较低的地方。藏野驴极耐干旱,可以数日不饮水。它们的听觉、嗅觉、视觉均很灵敏,能察觉距离自己数百米外的情况。若发现有人接近或敌害袭击,先是静静地抬头观望,凝视片刻,然后扬蹄疾跑。跑出一段距离后,觉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观望,然后再跑。
  藏野驴喜成群活动,一般是由一只强壮的公驴和数只到十余只母驴组成。若几群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公驴殴斗的场面。在野外也会遇到孤独的或三三两两在一起的野驴,那是老弱的公驴,是情斗的失败者。
  天生胆小的藏野驴在受到惊吓或者面对天敌和人类的威胁时,求生的本能可以使它们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以50公里的时速狂奔,迅速逃离现场。凭借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它们时刻保持警惕,即使是进食、休息时也是这样,所以人们很难接近它们。
  藏野驴有随季节短距离迁移的习性。平时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在草场上采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处过夜。在野驴经常活动的地方,未受到惊扰的藏野驴移动时喜欢排成一路纵队,鱼贯而行。在草场、水源附近,经常沿着固定路线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驴径”。驴径宽约20厘米,纵横交错地伸向各处。
  聪明的藏野驴在干旱缺水的时候,会在河湾处选择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它们用蹄在沙滩上刨出深半米左右的大水坑,当地牧民称为“驴井”。这些水坑除了它们自己饮用外,还为藏羚羊、藏原羚、鹅喉羚等动物提供了水源。
  现在,藏野驴生活在偏僻边远、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可可西里是它们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在这里它们不仅受到高原的天然保护,而且还有众多的野生动物保护者在日夜守护着它们。在可可西里的旷野上,虽然藏野驴呼吸的是稀薄的空气,但向天地展示的却是自己独特的美丽。它们如风般自由的奔跑,与可可西里的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文淑麗(1982.1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色彩设计学。
期刊
作者简介:曹麗欣(1994.11—),女,河北石家庄人,浙江财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信用管理。
期刊
作者简介:孟娟(1980.9—),女,江西武宁人,碩士,讲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期刊
作品立意:此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动物纹样,经典的黑白配,高調张扬,仅限都市女性,展示优雅的冬日风情。作者简介:刘兮林(1991.01—),女,广西南宁人,本科,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期刊
作者簡介:《小区景观效果图一》《小区景观效果图二》罗文艳(1987.9—),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期刊
作者简介:李琳琳(1982.1—),女,遼宁阜新人,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江西服装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
期刊
作者简介:林景(1985.5—),女,碩士,福建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装饰画研究。
期刊
摘要:本文从服饰展示中的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碰撞,特别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入手来进行服饰展示新形式的研究,以数字服装博物馆的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服饰数字展示形态的状况,分析服饰展示新形式,结合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博物馆的实体现状,分析数字服装博物馆建设中新媒体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构想。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服装博物馆;应用  一、服饰展示新形式的研究  服饰展示在传统意义上包括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静态展示
期刊
7月2日 ,为了加强海南“增绿”“护蓝”生态建设,海南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生态修复探索研讨会在海南举行,来自海南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内外生态保护机构专家代表、基层社区以及业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如何开展可持续的海南生态修复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签署了业界首份“海南生态修复倡议书”,呼吁建立多方对话机制,探索科学生态修复方式,全社会参与保护海南的天然林资源。  海南省最新修订了《海
期刊
7月18日上午,第六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IYSECC 2014)在清华大学紫光国际交流中心盛大开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中国代表处项目官员蒋南青,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乔栋,移动森林组织(Mobile Forest)创始人 Alan Huang 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苏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