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来眼去”也要“通报”?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年脚之下网上线下激起的一点不大不小的波澜,一所学校对学子们的“诸多不端”进行了“最严通报”。通报什么呢?比如少男少女“眉来眼去”。这个“眉来眼去”,立即引起了网友的质疑,“眉来眼去”怎么“定义”,又何以“定性”?“证据”何在?又是谁“举报”的?总之非议颇多——其实这个“硬核通报”,并不止于一个说不清的“眉来眼去”,还是“哈欠”“搓手”,以及“将羽绒服放腿上”等等林林总总。这个“通报”,引出了坊间网络一片议论,直道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什么目标”,以及“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这个对于莘莘学子的“最严通报”,据说涉及了学校的教育规律,也令人联想起学校之外的另一类“硬核通报”——比如说,“一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因为早上上午连轴转,累极了,便于午休时分,在空旷无人的办事大厅内打了几下羽毛球,于是就被“一体周知”。“羽毛球事件”也引出议论纷纭,大多认为是“过头”了。又比如某位公务员,常年患低血糖,所以坚持上岗之时,在辦公室备了一点应急的零食和一盒牛奶。“零食事件”又被“以儆效尤”了,因为网上有点争议,“通报”又引出质疑,认为不免少了一点“人情味”。
   读者诸君,应该还记得前几年那个著名的“娃娃鱼事件”吧——十来位“警察蜀黍”,执行完艰苦的任务,终于可以歇一下了,队长掏腰包买单,坐下来一同吃了一顿家养的娃娃鱼,于是竟被通报加处分。“娃娃鱼通报”引出的不仅是家养的娃娃鱼能不能吃一下,更激起了关于我们的问责也好、通报也好,应不应该更有一点“人性”“人情味”的争端——总不能说警察只能吃盒饭吧?
   世间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不仅坚持“两点论”,而且是“重点论”者。重点论,一是看主流,看基本面,看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把握事情走到极端走向反面的走向、趋势,尤其是注意被一个倾向掩盖着的另一个倾向。拿诸多的“通报”来说,这本是一个纠风问责的好东西,多数地方很好地使用了这个“锐利武器”,从个别事件中发现共同规律,从个性到共性,对于那些不正常的“个案特例”举一反三,防微杜渐,警醒和震慑了那些“起于萍末”的不正之风。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力度不足,该通报众所警觉的,仅仅关起门来“个别处理”;二是“过犹不及”,少数层面出现了一刀切、一锅端,背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甚至背离了起码的人性、“人情味”,最终脱离了干部和群众的大多数——这两个“倾向”,当然不止是一个“通报”,在某些地方的问责纠风中,似乎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当引起注意。
   还有这样的“通报”,或许更为离谱——某地曾通报了一起某机关购买招待烟的事例,却并不是批评他的“公款”及“招待”,而是通报他不买本地产烟,不扶持地方企业,对本地经济“没有感情”。这样的“通报”,曾被斥为“下错的红头文件”,这样的“红头文件”,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在下呵!
其他文献
时间,有味道。   一块肉,可以有不同的吃法。吃新鲜的,这是多数人的选择。趁着新鲜,煎炸爆炒,入口爽嫩,只要厨艺不是差得离谱,味道总不至于差到哪里去。   当然,也可以是另一种吃法,就是赋予其时间的味道。将肉腌制起来,调味、搓揉、悬挂、风干。时光流动,肉的味道也渐渐变了。到了后来,香敛于内,愈发浓郁。和新鲜的肉相比,这多出来的味道,不就是时间的味道吗?   陈酒,亦有时间味。以前的人,喜欢将
期刊
网络上,有一组孩子学拉丁舞的视频很火:孩子们舞姿同一,连夸张的表情也殊无二致。后来,这个视频被很多网友录像模仿,大家在调侃这种如模子中倒出来的“一致性”。   我在学生时代,常会听到父母师长这样教导我:这道题你为什么不会?别人能学会,你就能!你不会就是没用心。   一开始,我听到这样的话,还会暗自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像别人一样。然而经历过几次的挫败后,我不由得开始怀疑人生:别人可以,为什么我就不
期刊
倘若试问一句,如今网络上什么人最多?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脑残”最多。不信你看看微信圈和各种论坛、网站,那些戾气十足的网民们,一言不合,就以脑残相赠;刚争两句,就甩出脑残大帽。你骂我脑残,我也骂你脑残,似乎到处都是脑残,人人都是脑残。   何谓脑残?百度上这样解释:是一种骂人的粗俗词语。脑残,指荒唐的、糊涂的、无逻辑性的、不合情理的错误思维,如同脑细胞残疾一般无可救药,泛指不学无术水平低的人做事糊糊
期刊
清代梁章钜《浪迹续谈》,卷六《看戏》记:龚海峰先生,在平凉做官时候,四个儿子都跟着他在学校里学习。有一天,客人来访,龚先生就在家里开了一场小型音乐酒会作为招待。四个儿子也一起参加,看到音乐响起,他们都很想看看节目。龚先生不失时机地开始教育了:我问你们一个问题,是读书好呢?还是看戏好?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小儿子想也没想就说:看戏好。龚先生很不高兴,要他退下。   长子对答:自然是读书好了
期刊
禿了,终于快要秃了。   从半个月理一次发到一个月理一次发,再到三个月理一次发,未来大概要变成半年理一次发。谁要再说“不如剪去三千烦恼丝”,那就是可恨、可恨、真可恨。   最早是“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之后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终于,“绝顶聪明”“寸草不生”招手在望了。   不急,怎么可能?譬如买外套喜欢买带帽子的,随时可以把头藏起来;譬如一旦走进理发店,必然对“Tony老师”说
期刊
读闲书读到白居易的诗句“扪腹起盥漱,下阶振衣裳”,不由得心里咯噔了一下,记得苏东坡也写过“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的诗句,就觉得“扪腹”这个动作太有意思了。   扪腹,是很形象的字眼,酒足饭饱后摩挲着腆起的腹部,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还有一点可爱的憨态。白居易摸着肚子起身,是去洗漱正冠,推杯送盏间难免放诞,下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恢复官员的一本正经和文人的道貌岸然;相比之下,苏东坡更散淡
期刊
良好的環境’”等十五则
期刊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怕是其一。人生在世,谁敢拍着胸脯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   于我而言,有诸多的怕。小时候怕鬼。都说世界上没有鬼,还是怕。听了太多的鬼故事,鬼的形象已在心里扎了根:白臉红舌头,穿着一身白孝衣,走起路来脚不沾地,忽悠忽悠地飘行。晚上走夜路,就怕遇见鬼,黑黢黢的,听见身边有哗啦哗啦的声响,头发丝就奓起来,心脏仿佛要跳出口。这个时候,按大人教的,赶紧用手
期刊
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成为近期口碑最好的国产剧,也是历年来口碑最好的国产悬疑剧之一。单纯从制作层面上看,《隐秘的角落》的确体现出了电影质感,无论是美术、摄影、构图、打光、配乐还是细节,都有不少可以让人细细咂摸的地方。   该剧改编自紫金陈的悬疑小说《坏小孩》。小说讲述的是三个小孩无意间撞见一起杀人事件后,开始敲诈勒索、“买凶杀人”,并以精心策划的谎言骗过所有人。《坏小孩》出版时曾引发不小的讨论,
期刊
最近,有个概念在年轻人中流行了起来——“云自在”。很多人对此或多或少有过切身经历:在视频博主的作品里放下浮躁、游离在乡间,“体验一把不属于自己的安宁”;工作之余看看慢综艺,暂别快节奏的生活,沉浸于“生活在别处”的田园牧歌;周末刷刷直播,在“民谣+远方”的诗意里,享受一段惬意时光……在屏幕里体验自在人生,在云端畅想别样生活,或许就是“云自在”的本意。   别样的生活,总是令人向往,甚至给人以慰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