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塑造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美的人体流动,给人们以时空的愉悦,从而获得舞蹈美的艺术享受。这就是舞蹈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根本所在。但是 ,舞蹈又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 :“舞蹈是流动的音乐。”那么 ,构成这一乐章强弱不同的音符 ,便是那些与舞蹈艺术有着紧密关系基础学科。
【关键词】 舞蹈 基础学科 密切关系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204-01
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美的人体流动,给人以时空的愉悦,从而获得美的艺术享受。这是舞蹈艺术区别与其它艺术形式的根本之所在。
但是,舞蹈又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与基础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舞蹈的表现形式,还是舞蹈的深邃内蕴,都必须以基础学科为先决条件。人们常说:舞蹈是流动的音乐。那么,构成这一乐章的强弱不同的音符,便是那些处于舞蹈艺术背后的基础学科。
舞蹈教学,主要依靠动作示范和语言讲授两种形式。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学科知识,主要体现在语言授课之中,体现在对学生讲解、启发和指导之中。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着运用文学、数学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不断调动已有知识来认识、理解新知识。
下面,仅就舞蹈与基础学科的关系加以探讨:
1 数学知识保证舞蹈动作的准确性
舞蹈要靠舞蹈动作、舞蹈造型和舞蹈构图来完成。评价一个舞蹈的成功与否,有着客观的标准,存在着具体的力度、幅度、柔韧度等要求。
其实,舞蹈队形变化是一系列几何图形的组合,如圆形、扇形、菱形的构图变化以及舞蹈队列的平行、交叉等。这些数学知识,学生们并不陌生,只是不能把这些知识与舞蹈构图结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在排练舞蹈时,我都把将要变化的队形以数学语言描述给学生。如舞蹈动作中的“同时向前保持直线不交叉”,就告诉学生这是几何学中的平行关系。如果是需要交叉后再打开的队形,就告诉学生这个交叉点在那里,并强调这个交叉点不能移动以免影响整体队形。成圆形时,就告诉学生圆心在什么地方,每个人从自己到圆心的距离就是半径,在移动过程中,要保持“半径”不变,避免越跑越小或越跑越大。这样,就把舞蹈构图的变化用数学语言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队形变化中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了舞蹈的整体队形,实现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准确。
2 文学知识保证舞蹈意境的体现
影响学生在舞蹈动作中准确地反映舞蹈意境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文学因素。
东方舞蹈,尤其是汉族舞蹈,特别注重人物的表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这类舞蹈中,必须进入“角色”,充分理解舞蹈的意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运用舞蹈特有的艺术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特定情感,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实现舞蹈教学的要求。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舞蹈的意境,就不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更谈不到表现舞蹈的深邃意蕴。例如,在教朝鲜族舞蹈时,学生们不太理解舞蹈中要求上身动律小而平稳,下身为快跟步、慢屈伸,身体平稳,动作轻柔,动作与呼吸相配合的要求,使舞蹈动作机械、僵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着重给学生们讲解朝鲜族的民风民俗,并要求学生们想象自己就是一名头顶瓦罐、长裙飘摆、在开满金达莱的小径上轻盈地走来的朝鲜族少女。在了解舞蹈的意境后,学生们比较容易地掌握了动作要领,准确地完成来舞蹈动作。
在教蒙古族舞蹈时,注意运用文学语言启发学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驾驭着骏马,穿过那漫天的风雪。这使学生充分沉浸在舞蹈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成功地塑造出蒙古族牧民那粗犷的性格和剽悍的英姿。藏族舞蹈动作中的“膝盖屈伸震颤”,学生们往往不容易掌握。我就西藏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告诉学生藏族生活的区域,空气较为稀薄,而藏民有习惯于背着东西赶路,因此舞蹈动作要有“沉”和“拖”的感觉。理解以后,原来那种机械、生硬的屈颤,被学生们记忆中的沉重感所取代,动作要领也很容易地被学生们所掌握。
此外,在教学生做诸如拉山膀、晃手等快慢结合、动静有致的舞蹈动作时,我要求学生联想朗读中抑扬顿挫、余音绕梁的韵味,做到“舞”情并茂,充分体现出舞蹈动作的神韵。
以上,我著重探讨了舞蹈与数学知识、文学知识的联系。其它的基础学科也与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艺术形象所处的环境、气候;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形象的神韵、气质;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明确舞蹈动作的重心、平衡等等。
总之,舞蹈教学必须以其它学科为基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理解舞蹈动作和舞蹈意境,才能提高学生们的接受力、表现力、感染力及创造力。
以上,是我通过舞蹈教学得出的一点经验。实践证明,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引入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接受能力含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舞蹈课的兴趣,从而保证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舞蹈 基础学科 密切关系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204-01
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美的人体流动,给人以时空的愉悦,从而获得美的艺术享受。这是舞蹈艺术区别与其它艺术形式的根本之所在。
但是,舞蹈又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与基础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舞蹈的表现形式,还是舞蹈的深邃内蕴,都必须以基础学科为先决条件。人们常说:舞蹈是流动的音乐。那么,构成这一乐章的强弱不同的音符,便是那些处于舞蹈艺术背后的基础学科。
舞蹈教学,主要依靠动作示范和语言讲授两种形式。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学科知识,主要体现在语言授课之中,体现在对学生讲解、启发和指导之中。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着运用文学、数学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不断调动已有知识来认识、理解新知识。
下面,仅就舞蹈与基础学科的关系加以探讨:
1 数学知识保证舞蹈动作的准确性
舞蹈要靠舞蹈动作、舞蹈造型和舞蹈构图来完成。评价一个舞蹈的成功与否,有着客观的标准,存在着具体的力度、幅度、柔韧度等要求。
其实,舞蹈队形变化是一系列几何图形的组合,如圆形、扇形、菱形的构图变化以及舞蹈队列的平行、交叉等。这些数学知识,学生们并不陌生,只是不能把这些知识与舞蹈构图结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在排练舞蹈时,我都把将要变化的队形以数学语言描述给学生。如舞蹈动作中的“同时向前保持直线不交叉”,就告诉学生这是几何学中的平行关系。如果是需要交叉后再打开的队形,就告诉学生这个交叉点在那里,并强调这个交叉点不能移动以免影响整体队形。成圆形时,就告诉学生圆心在什么地方,每个人从自己到圆心的距离就是半径,在移动过程中,要保持“半径”不变,避免越跑越小或越跑越大。这样,就把舞蹈构图的变化用数学语言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队形变化中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了舞蹈的整体队形,实现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准确。
2 文学知识保证舞蹈意境的体现
影响学生在舞蹈动作中准确地反映舞蹈意境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文学因素。
东方舞蹈,尤其是汉族舞蹈,特别注重人物的表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这类舞蹈中,必须进入“角色”,充分理解舞蹈的意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运用舞蹈特有的艺术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特定情感,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实现舞蹈教学的要求。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舞蹈的意境,就不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更谈不到表现舞蹈的深邃意蕴。例如,在教朝鲜族舞蹈时,学生们不太理解舞蹈中要求上身动律小而平稳,下身为快跟步、慢屈伸,身体平稳,动作轻柔,动作与呼吸相配合的要求,使舞蹈动作机械、僵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着重给学生们讲解朝鲜族的民风民俗,并要求学生们想象自己就是一名头顶瓦罐、长裙飘摆、在开满金达莱的小径上轻盈地走来的朝鲜族少女。在了解舞蹈的意境后,学生们比较容易地掌握了动作要领,准确地完成来舞蹈动作。
在教蒙古族舞蹈时,注意运用文学语言启发学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驾驭着骏马,穿过那漫天的风雪。这使学生充分沉浸在舞蹈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成功地塑造出蒙古族牧民那粗犷的性格和剽悍的英姿。藏族舞蹈动作中的“膝盖屈伸震颤”,学生们往往不容易掌握。我就西藏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告诉学生藏族生活的区域,空气较为稀薄,而藏民有习惯于背着东西赶路,因此舞蹈动作要有“沉”和“拖”的感觉。理解以后,原来那种机械、生硬的屈颤,被学生们记忆中的沉重感所取代,动作要领也很容易地被学生们所掌握。
此外,在教学生做诸如拉山膀、晃手等快慢结合、动静有致的舞蹈动作时,我要求学生联想朗读中抑扬顿挫、余音绕梁的韵味,做到“舞”情并茂,充分体现出舞蹈动作的神韵。
以上,我著重探讨了舞蹈与数学知识、文学知识的联系。其它的基础学科也与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艺术形象所处的环境、气候;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形象的神韵、气质;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明确舞蹈动作的重心、平衡等等。
总之,舞蹈教学必须以其它学科为基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理解舞蹈动作和舞蹈意境,才能提高学生们的接受力、表现力、感染力及创造力。
以上,是我通过舞蹈教学得出的一点经验。实践证明,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引入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接受能力含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舞蹈课的兴趣,从而保证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