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百岁老人见证建国60周年(五)勤劳乐观的杨牛送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fer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0日,在黔东南州台江县革一乡田坝村,记者采访了102岁的杨牛送老人。老人正坐在院坝里晒太阳,与小辈拉着家常。老人身着苗族服饰,头戴苗族布巾,脚穿黑色布鞋。老人面色红润,腰挺背直,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简直就是一位老神仙。
  台江县老龄办李主任介绍,老人一生基本没有什么大病,现在耳清目明,生活能完全自理,能洗菜煮饭扫地,帮助看护重孙,甚至能不戴眼镜穿针和绣花。
  
  杨牛送最大的特点是忍耐、顽强、自信。老人出身贫苦,经常靠吃野菜、杂粮度日。但是,老人心境宁静,心情乐观,心态平衡,心地善良。
  老人喜欢吃酸素食物,如酸汤菜、酸汤鱼等,主食以大米为主,食物基本上都是自己生产的,属无公害食品。
  老人每餐都只吃七、八分饱,每天要睡7~8个小时,并有午睡的习惯。她不吸烟,偶尔饮少量酒。同时,老人非常讲究卫生,很爱清洁,喝的水都是无污染的井水。
  此外,子女对老人的饮食起居都照顾得无微不至,保证了老人的身体健康。
  
  生活规律
  
  杨牛送一生养育了2男4女,她40岁时失去了丈夫。有人劝她改嫁,但她痴心不改坚持把6个子女抚养成人,省吃俭用送子女读书,并且,大儿子还在凯里参加了工作。
  尽管已经步入高龄老人之列,老人还要坚持劳动。一有时间,她就把编织袋拆开,搓成细绳,然后编织成蒸饭用的“滤子”送给寨邻作为纪念。如今,全寨300多户,每家都有一个老人赠送的“滤子”。老人还能用麻线编织鱼网,只见她一针一线,一招一式,动作利索不亚于年轻人。
  老人还能下地劳作。记者看到,她提着竹篮,来到离家100多米远的菜地里摘菜。弯腰,下蹲,摘菜,放好,动作非常麻利;菜摘好后,她起身,提篮,挎篮,动作连贯自然。这一切,让人感觉她只有七八十岁的样子。
  
  一生勤劳
  
  唱歌,摆“龙门阵”,是老人的一大爱好。尽管已经是百岁老人,她还不时唱唱她的“苗歌”,给子孙们讲讲她的过去。
  记者请她讲一个故事,她毫不犹豫地边织鱼网,边用“苗话”讲了起来。经县民政局原局长张友光翻译,记者才明白了故事的梗概:她小时候,社会动乱不安,土匪横行霸道,姑娘家都不敢出门,生活条件也很差;现在生活好了,社会安定了,她还想再活下去,还要看她才3岁的重孙结婚生子呢。
  老人说完她的故事,忍不住哈哈大笑,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心情乐观
  
  田坝村地处高原丘陵地带,村寨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得天独厚的优良环境和气候,为老人长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这里的村民尊敬老人,平常杀鸡宰鸭都要先把肝敬献给老人,以示祝愿老人长寿百岁;喝酒之前,也要倒上一点先给老人喝上一口,然后大家才能开怀畅饮。
  杨牛送一直与小儿子住在一起,子孙们非常孝敬老人,家庭和睦,团结友爱。同时,邻里平常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都要给老人献上一点,表示敬意,从而让老人心情更加舒畅,长命百岁。
  
  姓名 杨牛送
  性别 女
  民族 苗
  生日 1907年10月22日
  住址 台江县革一乡田坝村
  文化程度 文盲
  职业 农民
  病史 无
  长寿史 无
  生活习惯 喜欢吃酸素食物,如酸汤菜、酸汤鱼等,主食以大米为主,老人每餐都只吃七、八分饱,每天要睡7~8个小时,并有午睡的习惯,偶尔饮少量酒,讲究卫生,很爱清洁。
  脾气 心境宁静,心情乐观,心态平衡,心地善良。
  喜爱活动 干家务活。
  长寿秘诀 一生勤劳,生活规律,心情乐观,社会敬重。
  长寿绝技 下地干活,编织“滤子”和鱼网,讲年轻时的故事。
其他文献
家住贵阳市南明区盛世花城小区的张大爷今年63岁。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的他,日前为买一件衣服而感到烦恼。“我想买一件时尚一点的白衬衫,因为人老了体形变化很大,现在给年轻人做的衬衫我穿不了,而给老年人做的衬衫样式又太单一,不够时尚。”他几乎跑遍了所有商场,都买不到适合他且时尚——点的白衬衫。  “我相信我遇到的问题不是个案,上了岁数的老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老年人用品市场,应该引起更多企业的注意。”张大爷说
期刊
由江口县团县委、妇联、民政局、老龄办联合实施的“敬老工程”,得到全县青少年的热烈响应,全县约有2万余青年民兵志愿者、巾帼服务队踊跃参加了敬老活动,青少年与孤寡老人认亲结对达10000余人次,为580多名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和2000多户优抚对象增添了温暖和欢乐。  “敬老工程”活动开展后,大家踊跃向老人们送温暖,献爱心。江口县公安局上百名干警与双江镇敬老院16名孤寡老人认亲结对,逢年过节送衣送物,问
期刊
龙素珍:捡个女儿当宝贝  韦亚玲    穿过贵定县盘江镇有“金海雪山”美称的音寨,车子终于驶入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三五三五厂第二分厂,去拜访102岁的百岁老人龙素珍。  厂区坐落在两座郁郁葱葱的山脉间的谷地中,转过一个似乎已废弃的仓库,一座门前盛开着石榴花和栀子花的小院落,给寂寞的厂区增添了些许活力。一进门,老人就用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招呼我们落座,并热情地和我们摆谈起来。    平凡母亲不平凡的爱
期刊
一次,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偕夫人来到法国西部的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大驾光临,但小镇依然我行我素,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有序。  明知布菜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仿佛不当一回事,因为众生平等。布莱尔喜欢泡吧,小镇唯一的一家酒吧老板丝毫不给面子,按预定计划关门休假去了。不过,老板仍然很礼貌地在酒吧门口留下这样一张字条:“欢迎布莱尔先生和太太,很抱歉,现在我们在放假
期刊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欢歌唱盛世,豪情醉贵阳。  10月7日上午,省委礼堂歌声飞扬,舞姿翩翩,来自全省各地的近1000名老年人正在这里欢庆第21个老年节,同时拉开了2008首届贵州老年文化艺术节的帷幕。本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由省老龄办、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主办,《晚晴》杂志社承办。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宣布艺术节开幕,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致辞。老领导王朝文、龙志毅、李万禄
期刊
“文心”谓“为文之用心”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之人也。“文心”是贵州省诗词学会所属诗社之一,是一群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人的“精神栖居地”。    语不惊人誓不休    张炳森退休前是新华社贵州分社的“一把手”,在文心社中被公推为“社长”,他除了负责召集、组织活动等工作,还帮着出刊,如校对、装订、分发等,而且他每次也得写诗交“作业”。张社长很谦逊,善听取师友的意见改诗,今年10月,众诗友去情人谷采
期刊
10月7日上午,多彩贵州·魅力晚晴——首届贵州老年人健身舞蹈大赛决赛在省委礼堂隆重举行。决赛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参赛队现场表演、评委现场打分的方式,共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  多彩贵州·魅力晚晴——首届贵州老年人健身舞蹈大赛决赛是2008首届贵州老年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倡导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展示贵州老年人的才艺和魅力,为进一步丰富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期刊
父亲是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离休干部。打记事起,他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严厉的长者,也是一个很讲原则、非常正直的人。但是,父亲也有柔情的一面。在母亲的心里,他是一个任劳任怨、细心体贴的丈夫;在儿女的心里,他是—个很会疼人的慈父。  母亲由于从小吃苦,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她身体极度虚弱,处于未老先衰的境地。有一年冬天,天气凝冻,她从石阶上摔下来导致腰部受伤,从此落下了病根,经常腰腿疼痛。在50
期刊
古人说,人过30不学艺。可我在80岁寿宴上宣布:“我要向孙儿学钓鱼!”  为什么我在髦耋之年还“语不惊人誓不休”?这里事出有因。  话还得从我退休后说起,赋闲在家的我爱上了“垒长城”,天天到老干部活动室搓麻。十几年来风雨无阻,一坐就是大半天。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吃不好也睡不好。儿孙们担心了,说我这是“坐”出来的毛病,要我多活动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可我这人天生懒,不愿运动,老伴儿离开后就更消沉了,每天
期刊
3月20日傍晚,记者来到黔东南州台江县台拱镇张家村采访了104岁的王春珍老人。  还没到达王春珍老人家里,远远地就看见她坐在家门口等待。记者到来后,她满脸堆笑,赶忙起身迎客,招呼记者落座。见记者拿着相机要拍照,她连忙摆手,转身进屋,瞬间不见了踪影。不一会,老人再次出现在记者面前。此时的她身着苗族盛装,精神矍铄。随后,她坐上凳子,任由记者一阵狂拍。  据陪同采访的张友光老师介绍,老人除了有些驼背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