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北极熊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北极熊自生自灭吧”——2008年1月,萨拉佩林写信给纽约时报说:“尽我们最大可能地保护北极熊和它们的北极圈栖息地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像现在有些人提出的那样,把北极熊加到国家濒危物种名单中是不应该的。”今年5月,这位阿拉斯加州长对内政部将北极熊列入濒危物种提出抗议,该举引起了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动物权益组织的强烈反弹。今年8月,一直主张开放北极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开钻石油的佩林再次提请阿拉斯加同僚联合上书内政部长Dirk Kempthorne,强调将北极熊加入濒危物种保护法案是毫无根据的,并将阻碍阿拉斯加天然气工业和海上钻井的发展。
  2007年夏季,北极圈的夏季冰层正以超乎科学家预测的速度消失。科学家对北极夏季冰层何时会完全融化的预测一直不断地往前修正,全球变暖比我们想像的快又急,而我们却还没有准备好做适当的调整!夏季冰层的融化最直接受害的就是北极熊。除了主要食物来源海豹被人类超量捕猎越来越少,更因为冰层越来越破碎脆弱,栖息地大幅缩减,游泳觅食的距离增加。北极熊是绝佳的泳将,在平静海域中可以连续游160公里不休息,但是,冰层融化后没有冰的保护,海平面变得波涛汹涌,从一块冰到另一块冰的距离也增加,于是,科学家在海上发现越来越多的体力不继被溺死的北极熊浮尸。
  
  一位长期在北极拍摄极圈生态地景的西雅图摄影师Steven Kazlowski,长期记录北极熊的生态,十几年来亲身感受到极地气候环境和剧烈变化。最近他集结北极熊相关的摄影作品《最后的北极熊,面对真实的全球变暖》出版,同时也在华盛顿大学展出北极熊摄影作品。
  几年前南极企鹅因《帝企鹅日记》走红银幕北极熊即将接棒成为影坛宠儿。《极地熊宝贝》在北极恶劣环境中以长达15年的纪实拍摄,捕捉了北极熊。海象与其他动物们在镜头前的互动。而德国柏林动物园里当红的北极熊努特更将摇身成为电影明星,2006年底出生的努特,因母亲无法照顾而被动物园收养,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如今长大后外形不如过去“童星”时期可爱,星运却丝毫不坠,从肖像到玩具等各种商品长期热销,德国政府还用它来宣导温室效应危机。《加菲猫》电影更以500万美元与努特签下两年合约。
  参观过世界最北部博物馆斯瓦尔巴德博物馆的科学家告诉我一个故事。博物馆内一具北极熊的标本是朗伊尔城最后一只攻击过人并致人死亡的北极熊。自从这只北极熊被打死后,北极熊便从朗伊尔城彻底消失了。事件发生在1995年秋一名游客在城郊被这只北极熊攻击致死。一年后,这只北极熊再次攻击人时被开枪打死。科学家解剖了北极熊发现它已经至少半年没有吃过东西。此后朗伊尔城再也没有发生过北极熊攻击人的事情,因为再也没人发现过它们的踪迹。北极熊的悲剧似乎在向人们发问:人,动物和自然之间应该如何共存7斯瓦尔巴德博物馆隔成内外两圈。内圈是以北极熊。海豹、驯鹿和极地苔原植物标本组成的生态展区。外圈是实物和各种模拟场景。博物馆里惟一可供游客触摸和使用的展品是一架测距仪。透过测距仪的目镜望去,视线通过博物馆惟一的窗户被拉向户外,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看似随意挂在墙上的海报,画面是一盏灯和一只回头眺望的北极熊,其中的含义似乎是希望人类能照亮北极熊回家的路。
其他文献
探险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曾经有200人先后飞上太空,但是有史以来只有一个人曾经叼着一只番茄,环绕俄亥俄州一周。”当然,这绝不是说,飞上太空相比叼着番茄环绕俄亥俄州来得容易。不过,不同探险活动的参与者确实有多寡之别。“叼着番茄环绕俄亥俄州”或许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如果有一件事情全世界只有五个人曾经成功完成,而尝试者也是寥寥无几,其中还有五个人送掉了性命,那就足以证明这件事情确实充满了艰难险
最近视点  11月13日11~12时左右,孙斌、李宗利二人已沿南壁直上转西南山脊新路线成功登顶幺妹峰。这是孙斌继2006年10月、2008年11月、2009年11月第四次攀登此山峰。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山上安逸,单纯嘛,好耍。”老榆林村的扎西妈妈说。他的儿子才让此时在4300米的上日乌且给中国登山小队驻守大本营。同期,俄罗斯、美国队的高手穿着高山靴舞动着冰镐正攀登嘉子、日乌且及埃德加,老榆
杨欣,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  1986年为了抢在美国人之前漂流长江,中国成立了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杨欣作为主力漂流队员兼摄影师。从长江源头开始,划橡皮筏顺长江而下,经过175天的漂流,在付出10人生命的巨大代价之后,征服了6300公里,落差5400米的长江。在征服长江的过程中认识了长江,了解到保护长江源头的重要性。1997年绿色江河在可可西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
以前接触过马篮球这项运动吗?    没有。这是次全新的尝试,通过这次马篮球的体验,被这项运动的魅力征服了,自己对骑马方面的运动更加喜爱了。    这次学习和体验马篮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马篮球既有趣又有技术性和团队合作是一项很全面的运动。对运动员和马的要求很高,但是都是可以通过培养很快掌握的,而且这项运动可以男女同时参加,男性和女性对马的控制各有所长,不存在特别严格的性别差异,很有意思
陈建民经常对人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活就是马拉松。他是残疾人,但是他的精神完美是正常人无法企及的。在人们认为应该呆在家安逸度完余生的时候,这对失去双足年幼体弱的他来说横亘在他眼前的是如天堑般的鸿沟,但是他不仅翻越了过去,而且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或许你没有完整的躯体,但是人都应该有一颗坚强的心。  看看他完成梦想最近一年的丰功伟绩吧:世界第一个用轮椅完成南极洲马拉松的人、世界第一个在65天内在七个城市分
在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知道大熊猫的存在,记载其具体分布的是我国成书于2700年前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一似熊,黑白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南一。  中国没有哪个物种像大熊猫这样受到中国和世界的关注,其保护不但是中国投入最多的。也是国际社会投入和关心最多的。几乎可以说,现在大熊猫的任何消息都是新闻。其命运牵动着人们的心,也关乎那些和它同生存于同一片栖息环境中的众多生灵。它是一杆旗,是一个保护伞,
片名 The Majestic Plastic Bag (4 min)  导演 Jeremy Konner  演员 The Plastic Bag  出品 Heal the Bay  出品国家 USA  出品年份 2011  塑料袋应该是地球上最具抵抗能力的钉子户了。你几乎拿它没办法,它可以像鸟儿一样翱翔于空中,也能像鱼儿一样游走于水里,而且如果给它空间任其表演的话,它的活法绝对可以让你瞠目结舌。
陈宇欣:17岁第一次接触户外旅行,开始背包走天涯的生活,从此每年都有至少两个月在路上。19岁用1000欧元完成环游欧洲的旅行,爱上缓慢而深入的旅行方式。22岁休学,单身上路第二次前往欧洲, 用一年半时间一边打工一边旅行。现已回国从事海外旅游资讯行业。    To be single or not to be single, that’s a question.  2010年2月7日,我在北京踏上前
冬日的黑龙江银装素裹,被冰雪覆盖下的百湖之城大庆更是魅力多姿。冬日里,少了几分风吹杨柳叶连动的轻盈,变得没有生机;少了几分知了的鸣叫,显得更加静谧。在这样的一个安逸的季节里,却有着这样的一群疯狂的爱车族,他们有着一颗无比炽热的爱车心,仿佛可以融化冰雪,温暖寒冷的冬天。我们因为同样的玩车爱好自发地走到一起,一群像风一样自由的人们在无边的银色大地上享受着这冰雪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体会那种介于失控和半失
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个“末日游”风潮,据说源于美国,而后传入欧洲。一些人以这种新方式感受地球正面临的危险率先前往北极和南极正在融化的冰山以及太平洋正在下沉的岛屿和正在消失的大堡礁。目前国内的一些旅行社和旅游者也开始加入这个潮流之中。有人说这是为了迎合令世界亿万人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有人说是电影《2012)>放映的后效应。总而言之, “末日游”一时间变得沸沸扬扬,热热闹闹。    说实话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