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只能通过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1.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以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反思教学平台的模块处理
作为教学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模块,其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这两个模块最能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理念。鉴于学生能力训练的不同要求,年轻教师在处理这些模块时,有时方法可以较为灵活,不一定都是先观察后思考或先活动后探究,还可以颠倒处理,应有效地创设好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惑,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反思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完善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主要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工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只有通过解题训练,才能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掌握细节的处理方法,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这样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才会比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1.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
2.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反思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一路铺垫化难为易的突破难点的教学方式值得推敲,学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难点,能力得到了升华还是个未知之数,而且违背了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不妨试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争论中丰富认知。最后由教师高屋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学生存在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而且使年轻教师掌握了大量不同学生思维习惯、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只需顺势而发,而不用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节奏性等问题。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限度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做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逐步丰富自身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1.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以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反思教学平台的模块处理
作为教学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模块,其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这两个模块最能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理念。鉴于学生能力训练的不同要求,年轻教师在处理这些模块时,有时方法可以较为灵活,不一定都是先观察后思考或先活动后探究,还可以颠倒处理,应有效地创设好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惑,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反思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完善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主要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工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只有通过解题训练,才能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掌握细节的处理方法,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这样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才会比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1.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
2.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反思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一路铺垫化难为易的突破难点的教学方式值得推敲,学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难点,能力得到了升华还是个未知之数,而且违背了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不妨试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争论中丰富认知。最后由教师高屋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学生存在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而且使年轻教师掌握了大量不同学生思维习惯、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只需顺势而发,而不用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节奏性等问题。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限度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做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逐步丰富自身素养,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