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小三线”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talez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小三线”,不少年轻人会觉得有些陌生,更有甚者会脱口而出问一句:什么是“小三线”?rn作为特殊年代的产物,“小三线”的建设缘由得追溯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主席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4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一般把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等省区的建设项目称为“大三线”,而各省腹地的建设称为“小三线”.
其他文献
文章根据2019年的安溪青洋下草埔冶铁遗址考古发掘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总结出下草埔冶场具有生铁冶炼和块炼铁冶炼两种冶炼模式共存、冶铁炉多样、周边资源丰富、存在有规划的板结层、出土文物种类多等特点,该地区制造的主要外销产品包括生铁产品、块炼铁产品、钢产品以及间接用于炼银的中间产品4类。整个区域的内外被贯穿其中的水路及陆路交通运输系统紧密相连在一起,呈现出海港经济体和乡村腹地手工业体系高度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和整体形态。下草埔冶铁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以及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意义,今后的研究应将重点放
1921年春,在一個乍暖还寒的日子,经过王尽美、邓恩铭等几个青年学生的努力,在上海、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影响帮助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秘密诞生,这是山东党组织最初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陈独秀担任书记。陈独秀函约王乐平在济南组建共产党组织。王乐平把这一任务委托给了王尽美、邓恩铭。王尽美与王乐平是同乡。他虽出
期刊
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data analy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the collection of users'information becomes essen-tial for service providers.As insights can be
期刊
唐宋泉州城的空间格局、城池营建和重要建筑的坐向和形制布局是中国古代堪舆学、易学、天文学及定向、定方位、测绘等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三衡和七衡六间的缩影。唐宋泉州城及其外围山水可分为“寺”“城”“山水”三部分,泉州开元寺、清源山、六胜塔分别位于以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中心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周上而构成泉州城的“三衡”,城池主体包含“内衡”而未至“中衡”,城池外围的“山水”在“中衡”“外衡”之间,并有更细分为“七衡六间”的意向。泉州罗城七座城门逐步完善而形成的“释六俗一”格局,与中
作为一名人类学家,王铭铭对历史的思考一直贯穿其人类学研究中,并在其众多作品中呈现出来,成为理解其学术思想的一条关键脉络。其中,《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是其历史人类学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滨海城市泉州进行历史与民族志的综合研究,表达了他在人类学视野中的历史观,以及他对如何开展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具体思考。文章基于《刺桐城》一书的具体分析,呈现一位人类学家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具体展现了他如何通过一个城市丰厚的生命史,来表达地方历史过程的复杂性和历史理解的多样性。他正是以这种方式将历史与文
泉州古称刺桐,是宋元时期最重要的外向型国家建置城市,也是中国沿海历史城市中要素保存相对完好的港口城市,还是当时世界贸易体系中最大的中心城市。在泉州相关文化遗产即将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之名申报登录世界遗产之际,泉州市文化旅游局约请相关学者撰写了多篇基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遗产的学术论文,刊载在本期《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上,这无疑会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入认识泉州这个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推进泉州相关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遗产体系的保护和管理。
19世紀末、20世纪初,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这艘巨船在时代的汪洋中风雨飘摇。此时的济南,正在城市近代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各种公、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自主开埠”成为推动城市近代化的重要举措;移风易俗、趋新思变的社会新风气促使“民智大开”……  近代的济南,像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探索,各种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济南地处京、津、沪、宁之间,新文化、新思潮经过这里南北传输,日益强烈
期刊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大地,内有军阀混战剥削压迫,外有列强环列虎视眈眈,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那时候的济南亦同样
期刊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带动。山东临沂革命老区的厉家寨、九间棚、代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模范村。勤劳、智慧的临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弘扬沂蒙精神,不断加快探索发展的步伐,使临沂这片土地成为农村改革创新的热土。
革命战争年代,有这样一群来自异国他乡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从千里、万里之外,踏上烽火连天的中国战场,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建立了跨越国界的革命友谊。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与山东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永远铭刻在齐鲁大地上的红色印记。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办、省委网信办共同主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他们曾生活、战斗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