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下部结构托换技术综述

来源 :城市道桥与防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新建道路、地道、地铁等从既有桥梁下方通过时,时常会因为位置冲突而需要对既有桥梁下部结构进行改造.托换改造方案一般是新建桩基和地下托换大横梁将原桩基础托换或者将普通墩托换改造为门架墩.通过介绍桥梁下部结构托换工程的主要类型和部分案例,论述了托换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典型托换案例的实施步骤及要点,并阐述了托换工程的控制原则、结构分析和设计、施工监控、施工作业等方面的关键点.
其他文献
廊桥是一种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桥梁结构形式.为了研究廊桥的结构特性,以柳州市凤凰岭大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带有五座风雨亭的六跨廊桥结构模型,随后对凤凰岭大桥进行了模态分析,最后单独研究了廊桥上四角风雨亭、六角风雨亭和八角风雨亭的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古代廊桥的保护和现代廊桥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以两港大道中段工程为背景,总结了预制拼装施工的高架桥梁上、下部典型结构的设计方法、理念及特点,可为与上海市相似地区的城市高架快速路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成都沱江大桥主桥桥型设计为(45+185+238+45)m四跨独塔斜拉桥,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径、最宽桥宽、最高桥塔的空间非对称曲线形独塔扭索面斜拉桥.由于其独特的索塔构造,导致下部结构受力复杂,与常规斜拉桥有较大差别.介绍其下部结构的设计,对设计中的关键点进行论述,以方便类似工程进行参考和借鉴.同时,研究了桩基础扭转问题,并给出了大型桩基础扭转的简化计算公式.
对装配式高架桥盖梁轻型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预制盖梁轻型化的几个研究方向,重点推荐优化截面形式以达到盖梁轻型化,包括根据受力需要选择T截面或空心截面;并通过理论计算验证了研究方向的可行性,为后续解决桥梁预制拼装中盖梁体量过大,无法整体预制的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某民航机场滑行道桥的现场荷载试验,获取在相应荷载作用下,桥梁关键部位的挠度、应变等技术指标,研究并分析得出该滑行道桥的实际受力性能,判断该滑行道桥结构受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且满足飞机起降滑行的安全运营条件,为该滑行道桥的竣工验收及后续的养护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由于山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复杂多变,山区高速公路更容易受到雨洪破坏,为此提出在项目规划初期就应重视高速公路防洪系统的构建,并提出规划策略.介绍了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分析了山区雨洪对高速公路的危害,对山区高速公路防洪规划的原则、策略,以及如何构建完备的防洪体系,以有效应对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水文生态问题,提升高速公路抵御水毁能力,实现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
防洪沟在洪水产生时起到将洪水引出保护区、排入附近水体的作用,如何采用合理的设计参数和优化参数意义重大.针对榆中县夹沟洪道设计,对比分析水文计算4种经验公式,选取夹沟河100 a一遇洪水设计流量合理取值,拟定和优化横断面设计参数.结合工程特点,采用六棱块生态植草防护,并总结分析了施工时的重点与难点.
苏州河作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滨水示范区,随着苏州河中心城区两岸贯通后亲水平台及堤防滨水步道已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的公共空间.苏州河堤防受客观水情工情影响仍然存在部分安全风险.按照上海市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高效处置一件事”的要求,拟以苏州河贯通岸段堤防安全风险智能管控为基础,对堤防网格化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将人工巡查与智能监测感知充分结合,构建符合“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智慧堤防”应用体系.
每年台风季节沿海城市都会受到强降雨的侵袭,进而引发城市内涝.利用MIKE软件,建立上海沿海地区的台风降雨、风暴潮共同影响下的沿海城市内涝模型,重点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情况.通过模拟反演了2018年917强降雨事件及2019年利奇马台风造成的内涝点进行模型校核,模拟评估了百年一遇设计降雨叠加风暴潮的工况对上海临港地区带来的内涝风险,结果表明该极端状况下的最大积水深可达2.02 m,高风险区约0.056 km2,模型能够客观反映强降雨和风暴潮共同作用的灾害情况,量化的结果对城市洪水风险图的制作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工作完成于2015年,因国家监测站成都站2004年改址,该站点缺少近十年的降雨记录,而位于中心城区的其它三个区域气象监测站均有自2005年以来的完整降雨资料.现以国家监测站成都站暴雨样本为基础,通过对成都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的降雨特性相关性分析,叠加降水特性变化相似区域降雨统计的类比分析,优选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的暴雨样本.论证结果表明国家监测站成都站续接金牛区税务局气象站的暴雨样本能较好地代表成都市区的降水规律,为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的最优暴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