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猪群中甲2型(H2N2)流感病毒抗体的发现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血凝抑制,单扩溶血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测定均证实了,我国贵州猪群中确含有甲2型(H2N2)流感病毒的抗体。据我们所知,至今除人外,其它哺乳类动物是否能被甲2型病毒自然感染还不清楚。猪群中甲2型抗体的发现说明了人甲2型流感病毒起源于动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指出了在人群中已消失10余年之久的甲2型流感病毒,在猪群中仍存在着,同时还指出了甲2型流感病毒将来从猪又回到人群中来并造成流行,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很有意义地发现了炎热的夏天(6~8月)所采集的血清标本中查不出含有甲2型抗体,对其原因在讨论中进行了分析。

猪群中甲2型流感病毒从何而来?贵州猪群中甲2型抗体的发现与甲2型流感病毒于1957年2月首发于贵州有着内在的联系还是偶然的发现?其它省猪群中是否也存在有甲2型流感病毒?这些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自WHO引进的普氏立克次体E株经鉴定在鸡胚4代以前符合E株性质。鸡胚8代以后对鸡胚及豚鼠毒力都升高。豚鼠在放射线作用下产生致死性感染。小剂量接种鸡胚能提高立克次体含量,其生长曲线在感染后11—12天达高峰。
采用聚乙二醇沉淀和经硫酸鱼精蛋白处理后超速离心,从感染乳鼠脑浓缩流行性出血热病毒A9株和L99株,均得到满意效果。浓缩病毒经蔗糖密度梯度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纯化、分析,分别出现两个沉降峰,即1.16~1.18g/ml、1.21~1.22g/cm3(蔗糖中)和1.20~1.21g/cm3、1.27~1.28g/cm3(氯化铯中)。流行性出血热野鼠型和家鼠型病毒沉降特征基本一致。讨论了高密度沉降峰的性质、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用放射免疫及其它免疫学技术研究12种抗整分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克隆抗体(McAb)的某些特点。结果表明,12种McAb除1种(22D4)为IgM外,其余均为小鼠IgG1,滴度为0.2—7×104稀释度;与用于免疫的整分子hCG的亲和力在0.4—5.1×103L/M之间。根据各种McAb与整分子hCG及其游离α和β亚基、人促黄体素(hLH)、促卵泡素(hFSH)以及促甲状腺素(h
期刊
本文用12个群血清对由我国18个省、市分离的1255株绿脓杆菌进行了血清学分群鉴定。可作出群别鉴定的有1169株,占鉴定菌株的93.15%。其主要群分别为3群和1群,各占分群菌株的25.14%和22.58%;2群为15.31%;9群为7.8%,7群和8群各为6.92%和6.58%。上述6个菌群,合计为84.4%。以11和12群为少,11群为1.11%。而血清12群菌株只有1株,占0.085%。
本文提出一种玻片固相抗体吸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SPAIIF)并对其在快速检出临床标本中痢疾杆菌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SPAIIF具有用固相抗体去筛出标本中相应细菌的特点,检查标本时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接荧光法,与玻片固相抗体吸附直接免疫荧光技术(SPADIF)相当,但比后者容易推广应用。使用荧光A蛋白,提高了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范围更广。实验表明,SPAIIF是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在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