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仿生骨芯片的研究进展

来源 :生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动态组织,也是机体在运动中维持机械稳定、平衡力量分布和保护器官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在体外建立骨组织模型是具有重要意义又极具挑战性的.基于微流控技术在细胞三维共培养上的发展,以及可以模拟体内微环境,精确控制流体和机械力的特点,研究人员根据骨组织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实现了血管化骨组织芯片、骨髓芯片、癌症骨转移芯片和骨细胞机械转导芯片的建立.该文对骨生理结构及骨相关疾病进行了概述,着眼于微流控技术在骨模型构建中的优势及其应用,为进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仿生骨芯片提供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既往的研究中,乳酸一直被认为是细胞糖酵解产生的代谢废物.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乳酸可作为重要的能量代谢底物和信号分子影响多组织器官的生理进程,其运输载体单羧酸转运体及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81可能在神经保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乳酸可作用于多种细胞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参与改善脑能量代谢,增强神经发生,提高突触可塑性,降低神经炎症,缓解神经毒性,促使髓鞘再生,进而影响个体认知功能.适宜的运动有利于脑健康,但运动能否通过调节乳酸及相关生物学机制改善认知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疾病表现,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是一种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磷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在肝脏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AA的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450)代谢及其代谢产物广泛参与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等病理过程,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导致卵巢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DNA G-四链体(G4)是富含鸟嘌呤碱基的一种特殊核酸结构,该结构广泛存在于端粒、原癌基因启动子等区域,是目前抗肿瘤药物设计的重要靶点.此外,有研究表明,DNA G4可能还存在于炎症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进而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鉴于炎症反应在卵巢癌进展中的重要作用,DNA G4在卵巢癌治疗中可能具有抗肿瘤、抗炎的双重治疗效果.该文重点综述了DNA G4及其稳定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最新研
编码SH3 (Src homology domain 3)和多个锚蛋白重复结构域蛋白3(SHANK3)基因广泛分布于大脑的各个脑区,定位于兴奋性突触后致密部(postsynaptic density,PSD).SHANK3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的鼠类模型已被广泛构建,以模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行为表现,探究异常行为背后的机制.各脑区的兴奋抑制平衡(E-I balance)是ASD的发生机制之一,与ASD的行为表现密切相关.SHANK3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可能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MHC 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的表达和调控影响着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能够诱导肿瘤免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根据肿瘤免疫中涉及的MHC分子参与的抗原递呈及T细胞受体识别等机理,在临床上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因此,了解MHC分子与肿瘤免疫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非常必要.现从MHC分子的结构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区块链技术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熵指数两种方法对我国区块链技术专利权人、各分支领域、各省市地区的专利集中度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块链技术专利权人的专利总体呈现分散趋势,但区块链技术分支领域的专利集中度差异明显,其中数据层和应用层技术的专利较分散,激励层技术的专利较集中.各省市地区的区块链技术专利集中度各有不同,东部地区的专利较分散,但西部地区的专利较集中.针对分析结论提出,政府应因地制宜出台政策避免专利过度集中与分散,其中东部地区促进形成专利池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mRNA的表达.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RNA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包括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以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激反应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miRNA在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阐明其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探索高血压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哺乳动物的骨骼从胚胎时期开始便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代谢过程中,骨骼的健康状态依赖于骨组织自身分解与合成代谢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受基因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其中生物钟基因能够直接或间接调控骨代谢的观点已受到广泛认可.然而生物钟基因种类繁多,不同生物钟基因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各异,且具体的调节机制仍未阐明.因此,该文综述了生物钟基因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治愈率低而死亡率很高,目前有效的治疗药物较为匮乏.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的不可逆地激活对维持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PARs的异常表达与活化可促进炎症和纤维化过程.因此,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中,靶向PARs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该文介绍了PARs在促进特发性肺纤维化进程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并且总结了靶向PARs
聚醚离子抗生素(polyether ionophore antibiotics)可以与金属阳离子形成脂溶性复合物进行跨生物膜运输,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家禽的抗球虫药物和反刍动物的生长促进剂.近年研究发现部分聚醚离子抗生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与自噬(autophagy)有关.现综述聚醚离子抗生素对不同肿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分析其诱导或抑制自噬的多种影响因素及信号通路,以期为聚醚离子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