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体会优化本质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烙饼事例,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引入,明确问题
  1.创设情境
  师:煮熟一个鸡蛋要5分钟,煮熟3个鸡蛋要多长时间呢?
  生:要15分钟,每个5分钟,3个就用3×5=15(分钟)。
  生:当3个鸡蛋能一起煮时,只需要5分钟。
  师: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能源。看来煮鸡蛋这件小事都要讲究策略。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煮鸡蛋”这样一个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为后面探究“烙饼问题”做好铺垫。)
  2.明确问题
  师: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为了节省时间和能源,经常要运用最优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最优策略在“烙饼问题”中的运用。(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师:(课件呈现主题图)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题目中哪些词是解题的关键?
  生:“最多”说明每次可以烙1张,也可以烙2张,但不能超过2张。
  生:“烙两面”的意思是正面和反面都要烙。
  生:每人一张是说有3个人要烙3张饼。
  生:“尽快”就是用时要最少。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学会与文本对话。通过对“烙饼信息”中重点词语和数据的分析,明确了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学习“烙”1张饼
  师:烙1张饼需要多少时间?
  生:我先烙饼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饼的反面需要3分钟,烙了2次,一共6分钟。
  (评析:教师通过让学生描述烙1张饼的过程,明确每张饼要烙熟的话,两面都要烙,要烙两次,每次要3分钟,一共要6分钟,让学生再次明确“烙饼信息”,为继续探究做好准备。)
  2.同桌学习“烙”2张饼
  师:烙熟1张饼需要6分钟,烙熟2张饼需要几分钟呢?
  生:1号饼先正面1次3分钟,再反面一次3分钟;2号饼先正面1次3分钟,再反面一次3分钟。烙了4次,一共12分钟。
  生:先同时烙1号饼和2号饼正面,烙了1次需要3分钟,再同时烙1号饼和2号饼反面,又烙了1次需要3分钟,共烙了2次,一共用6分钟。
  师:都是烙2张饼,为什么时间不一样?
  生:一张一张地烙,锅里空了一半,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能源。
  生:锅里2张同时烙,锅里铺得满满的,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能源。(板书:2张同时烙)
  (评析:教师根据学生烙两张饼的不同方法,通过追问“都是烙2张饼,为什么时间不一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比较,明确锅里烙2张饼时,是充分利用了锅的空间,初步感悟了优化的思想,为接下来探究3张饼的烙法起到了铺垫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烙”3张饼
  (1)猜想
  师:根据刚才烙1张饼和烙2张饼的经验,猜一猜烙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18分钟。
  生:12分钟。
  生:9分钟。
  (2)学生独立思考
  ①想一想:烙好3张饼,有哪些不同的烙法?
  ②摆一摆:把你想到的方法动手摆出来。
  (3)小组合作交流
  ①说一说: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记一记:把每种烙饼的过程记录在学案上。
  (4)全班汇报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当一当小厨师,上台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烙饼的方法?
  生:我们烙熟3张饼用了12分钟,先烙前两张饼的正面,再烙它们的反面,然后再烙第三张饼的正面,最后烙第三张饼的反面,一共烙了4次,共12分钟。
  生:我们这组用9分钟就可以烙熟3张饼,先烙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的正面,把第二张饼拿出来,把第三张饼放进去,再烙第一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正面,这个时候第一张饼就烙熟了,把它拿出来,把第二张饼放进去,同时烙第二张饼和第三张饼的反面,这样一共烙了3次,共9分钟。
  (评析: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教师让学生猜想,学生根据烙1张饼和烙2张饼的经验,得出了18分钟、12分钟、9分钟等不同的时间。到底哪一种方法才是最合理、最省时的呢?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让每位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组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观点与同伴进行思维的碰撞,在反对、欣赏、接纳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终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探究才是实实在在的。)
  (5)辨析明确本质
  师:12分钟的这种烙法比9分钟的这种烙法时间浪费在什么地方?或者说9分钟的这种烙法比12分钟的这种烙法时间节省在什么地方?
  生:12分钟的这种烙法,在烙第三张饼时,因为是单独烙的,锅里不是2张饼。
  生:9分钟这种烙法,锅里每次都是铺“满”了的,时间就是最少的了。
  (评析:学生解决了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后,教师再次提出时间到底节省在哪里?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回答是次数的减少就节省时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觉得问到了这一步也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教师通过追问并配合课件演示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时间真正减少的原因是空间上的充分利用,每次总烙2张饼,别让锅空着,这才是节省时间的真正本质。)   三、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思考烙4、5、6、7张饼所需的最少时间
  师:烙3张饼最少需要9分钟,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6张饼、7张饼呢,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先静静地独立思考后再填表。
  学生静静地思考,并填表。
  2.建立模型
  师: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烙饼所需最少时间=烙饼张数×烙每面饼的时间。
  3.操作优化
  师:烙6张饼时,既可以用2张同时烙的方法,也可以用3张轮换烙的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2张同时烙,操作更方便一些。
  师:看来烙饼既可以从时间上优化,还可以从方法上优化。双数张饼尽量用2张同时烙的方法,单数张饼先用2张同时烙的方法,最后剩余的3张饼用3张轮换烙的方法,这样更方便、快捷。
  (评析:学习烙4、5、6、7张饼时,放手让学生用2张同时烙和3张轮换烙的方法进行推理,同时把理论计算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规律,得出烙饼张数×烙每面饼的时间=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再通过6张饼既可以2张同时烙,也可以3张轮换烙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操作程序上烙2张饼比烙3张饼要方便一些,而且省心很多,不需要考虑取进取出,不需要考虑不同号码饼的正反面,这也是运筹,是面对很多张饼时所应采取的运筹策略: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则可以先2张2张地烙,最后3张饼按照3张轮换烙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第2题
  2.用这节课的烙饼方法给在座的42位同学每人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评析:练习设计既体现了对知识的巩固,又体现了拓展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应用与实践的机会。不但可以加深对优化思想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盘点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畅谈各种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烙饼问题,就是优化问题,也就是华罗庚爷爷说的优选法。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提高效率,让我们的学习更优,生活更精彩!
  (评析:课尾的总结和回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再现,更是对知识的提炼和升华。)
  【思考】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例2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教材呈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和问题,反映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起点。烙饼的图示则凸显了直观优势,有助于学生理解最优的烙饼方法。
  整节课设计自然、衔接连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创设有效情境,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上课开始,教师用“煮熟一个鸡蛋要5分钟,煮熟3个鸡蛋要多长时间”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营造了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同时以“煮鸡蛋”为话题,用“谈话法”巧妙地点出做事要讲究“策略”,为后面探究“烙饼问题”做好铺垫。在联系生活,拓展应用环节,教师设计了“给在座的42位同学每人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课尾的总结回顾,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不仅是对知识的再现,更是对知识的提炼与升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价值,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
  2.充分利用图示,让学生触摸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学生探究出3张饼的最佳烙法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12分钟的这种烙法比9分钟的这种烙法时间浪费在什么地方?或者说9分钟的这种烙法比12分钟的这种烙法时间节省在什么地方?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次数的减少就节省时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觉得问到这一步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本质呢?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与表述,再次用课件呈现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
  让学生对两种烙法进行分析和对比,不仅让学生从次数的维度上进行考虑,而且能够更直观地从空间的维度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从而让学生理解时间真正减少的原因是空间上的充分利用,这才是节省时间的真正本质。
  再以烙6张饼为例,既可以2张同时烙,也可以3张轮换烙,你更喜欢哪种烙法?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结合生活实际得出:虽然这些方法都可以得到烙饼的最短时间,但烙2张饼的方法与烙3张饼的方法是有区别的,在操作程序上很显然烙2张较烙3张要方便一些,而且省心很多,不需要考虑取进取出,不需要考虑不同号码饼的正反面。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地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这样让优化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
  3.发挥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烙3张饼怎样最节省时间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在学生独立解决烙1张饼、同桌解决烙2张饼后,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根据刚才烙1张饼和烙2张饼的经验,猜一猜烙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带着自己的想法、观点与同伴进行思维的碰撞,在反对、欣赏、接纳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终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探究才是实实在在的。
  (重庆开县汉丰第二中心小学 405499
  重庆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405400)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确定位置”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分析教材,探寻学生的认知起点,用“核心问题”定调,用“问题串”从结构、方法、本质上定序,深挖其“根”,从而寻找到一条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建构之路。  【关键词】用数对确定位置;核心问题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笔者遗憾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就“数对”教“数对”的现象较为普遍,可以称为“只探其花”。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两大问题
【摘 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有比较深的体会,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学生对温度单位的科学表达不够准确,对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方面的知识也比较欠缺。本文从科学教材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出发,探讨温度单位的科学表述,让每个学生都亲历“观察—比较—纠正”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科学的乐趣,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利用“资料库”开拓学生视野的做法。  【关键词】温度 温度计 教学设计 反
[摘要]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缺乏幼儿园课程标准是问题丛生的根源。幼儿园课程标准包含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内容标准与执行标准、领域课程标准与综合课程标准。幼儿园课程标准的建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关键词]课程标准;幼儿园;观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4604(2010)03-0020-04    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观摩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因此表象是外物的呈现方式,它不同于知觉,知觉只有当对象作用于感官时才存在,表象则可以在这种作用消失后继续存在,而表象在人的头脑中的建立是需要经历“感知—运用—积累”的过程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等的概念课都属于表象建立教学。其中长度测量因其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一直是测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
【摘 要】尽管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一线被高频地使用着,然而我们对其解读却存在着偏差,以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消极的限制,或者看成了既定的教学有效区,训诫着教学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这样致使教师“教”的作用不能凸显。其实,教师终将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以二年级学生深度学习“认识线段”为例,教师让教学跑到学生发展的前面,帮助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从无到有的智力可能。  【关键词】最近发展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依据图形的特征沟通各图形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和沟通,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并从中领悟整理知识的方法。  3. 体会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点明课题,引发回忆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线和角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整理
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强调“有序”已经是业界的共识。就数学学习活动尤其是操作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而言,如何根据学情来建立操作活动的序,并在有序的操作中建构概念,进而让学生积累好的活动经验,这应当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理念,笔者对二上“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了研磨,并收获了不少感悟。  第一次教学与反思  【第一次课堂尝试】  操作环节一:建构“角”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角”,生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广东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门幼儿师范学校联合承办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暨第八届全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3~15日在广东江门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时期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发展与政策推进”。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300余位代表出
【摘要】本研究基于社会文化历史视角,以深圳市L园的园本课程为个案展开民族志研究。研究者从该课程的理论依据、价值体系和运作方式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特有社会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变革历程,以期为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从学习借鉴走向本土适宜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本课程;课程开发;社会历史;文化历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4-
1917年7月8日,冯国璋在南京就任代权总统。这个曾经是两江总督署的地方,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运动中,成为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数月后,改作督军府。冯国璋做了副总统,这里成了副总统府。好景不長,1917年8月1日,冯国璋北上去北京坐那真正的总统椅子去了,临走前将这里回归成督军府,接替他就任江苏总督的是李纯。有个很小的细节:宣布这一事实,必须是在冯国璋离开后两天。冯国璋亲自任命的江苏督军李纯,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