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综述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27至12月2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和学会年会,适逢新世纪文学进入第10个年头,当代文学自身的繁盛与新变,为会议提供了丰盈的话题和展开反思、总结的历史角度。会议共有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人出席,一百六十余人发言。年会还完成了研究会的换届工作,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马克思主义文论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论的重要理论支柱。面对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全球性、多样化发展格局,中国当代文论如何认识与借鉴,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问题语境与话语形态,是当下中国文艺理论界不能回避的问题。2011年6月19日至22日召开的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会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构"国际学术会议,
2011年8月27—28日,"中荷文化交流:文学、美学与历史"论坛在中国北京香山饭店隆重举行。该论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落实与荷兰教科部签署的双方科学合作交流谅解备忘录中所确立的双方开展联合科学专题研究项目(JSTP)的实施,启动和促进中国与荷兰在人文科学方面的学术合作与研究,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项目合作伙伴荷兰莱顿大学联合筹办的。
如何解决学科过度分化、学科壁垒森严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已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进一步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现状来看,仅仅只抓住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的片段论述或他们直接分析文艺的一些概念如"典型"等等展开研究,他们文艺思想所内蕴的巨大理论潜能就会被忽视,对当代新的社会文化现实所依然具有的巨大理论阐释力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曾经有不少学者对马克思是否有关
本文借用近年来在西方现代性反思中颇为引人瞩目的"早期现代"这一概念,重新发覆从维新变法到新文化运动期间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价值。面对空前剧烈的古今中西之争,"早期现代"在"文"的观念、文学史以及文章、词曲等的研究中,通过古今之间的"绵延"与"转化",中西之间的以我为主、折衷互映,较好地实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现代性与古代文学传统丰富、独特性的合理平衡。"早期现代"与新文化运动以后以西方"纯文学"、"文学革命"等观念为依归的"现代",是两种不同的现代。今天,当古代文学重新反思"现代"学科的偏颇,实际上也就必然会回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对文学和政治的关系问题,似乎缺少应有的重视,研究者寥寥,成果也欠丰,高质量、有创意的成果则少之又少。唐代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显学",从事或涉足唐代文学和政治关系问题研究的学者自然也稍多,或从事文献整理,或进行理论探讨,或作综合考察,或做专题探析,皆有专著行世。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学者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专题研究上,有限几部综合考察的论著又主要针对初、盛、中唐特别是盛、中唐而发。相较之下,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进一步整理总结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并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同时推进中国抗战文史研究的进程,2010年12月19日至20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暨中国抗战文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馆、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承办。会议开幕式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全之主持。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