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南省南阳市的白河边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搀扶着一个双目几近失明的年轻人在吹笙卖艺。那凄婉的笙声如泣如诉,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一段不寻常的往事。吹到动情处,两行热泪从年轻人的眼里流下来。每逢这时,老人便会伸出一只瘦骨嶙峋的手为他擦泪:“儿啊,你要坚强些……”
草堂认母:从今往后我们母子相依为命
刘书卿今年27岁,出生于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农村。他5岁丧母,12岁父亲又被肺癌夺去了生命,在父老乡亲的接济下才得以读完高中。1996年,20岁的刘书卿开始在镇上做建筑小工养活自己。
1998年8月的一天晚上,刘书卿骑车从镇上回家,当路过镇边的一片树林时,听到树林里传出一阵哭声。他跳下车,循着哭声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在树林深处,他看到一个50多岁的老妇人站在一棵大树下,老人一边哭一边往脖子上套绳套。刘书卿赶紧跑过去将老人救了下来。
原来,这位老人叫高玉荣,59岁,本镇人。老伴早年过世,她守着一个儿子熬了多年,待到儿子长大成人,娶了妻生了子,狠心的媳妇却嫌她老病无用,将她赶出了家门。懦弱的儿子惧怕媳妇,不敢吱声。
老人在郊外的树林里熬了三天三夜,最后准备用绳子结束自己的生命。
听完老人的诉说,刘书卿已泪流满面。他想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娘不可得,有娘的人却不知道孝敬,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儿子儿媳!他背上老人:“走,到我家去,明天我去找你儿子,让他来接你。”
第二天,刘书卿侍候老人吃完早饭,便去找了老人的儿子。他忍着火气和老人的儿子说了很多道理,就在儿子回心转意准备去接母亲的时候,媳妇却在一旁凶悍地说:“你妈敢回来,我就走,要你妈还是要我,由你选!”这个男人居然“唉”了一声就停了下来。刘书卿忍不住怒斥道:“你们还有一点人性吗?”谁知那个不肖的媳妇竟说:“你有人性,你把她当娘养呀!”
回来的路上,刘书卿想:老人的儿子不要她了,自己总不能救下她后又把她推出门外,否则不是把老人推向死路吗?他的脑海闪现出当年乡亲们一把米一把菜把他养大的情景,心里有了一个决定。
回到家里,刘书卿双膝跪在老人面前,说道:“老人家,他们不养你,我来养你,就让我做你的儿子吧。” 高玉荣万万没想到,亲生儿子不养她,这个毫不相干的孩子却要认她做母亲,她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大孝无疆:捡来的妈妈是我最亲的人
此后,高玉荣与刘书卿母子相称。刘书卿一如既往白天骑车到镇里打短工,晚上回来将一天赚到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母亲。高玉荣每天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做好晚饭等刘书卿回来一起吃。吃完晚饭后,母子俩坐在一起,儿子吹笙,母亲边听边做些缝缝补补的活儿,母子时不时对望一下,那眼里满是深情。不知情的人很难相信他们不是一对亲生的母子。
高玉荣多年来积劳成疾,身体极其虚弱,晚上有时咳得睡不着。每当这个时候,刘书卿就会穿衣下床为母亲喂水捶背。他几次劝母亲去医院检查,高玉荣都拒绝了:“我这是老毛病,吃点药挺一挺就过去了。”其实,高玉荣是舍不得花钱,她把刘书卿交给她的钱都积攒下来,准备给刘书卿娶媳妇用。
时间转眼过去了一年。1999年冬天,高玉荣的病越来越重了。有一天晚上,刘书卿回来时感觉到有些异样:往日未曾开门就能嗅到饭菜的香味,而今天屋里静悄悄的。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打开门,只见母亲蜷曲在地上,脸憋得青紫,额头流着血,显然是从床上掉下来摔破了头。他扑上去扶起母亲在她背上拍了几下,高玉荣吐出一口浓痰,半天才喘过气来。她挣扎着站起来,说:“书卿,你饿了吧,娘给你做饭去。”
刘书卿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强行背起母亲向镇里的医院跑去。经过医生确诊,母亲患的是肺结核,必须住院治疗,住院押金就要5000元。
刘书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打短工得来、母亲积攒下来的3000元交给了医院,央求医院宽限两天,自己借到钱后马上把剩下的钱付清。高玉荣哭着对医生说道:“这笔钱是给儿子娶媳妇用的,不能动啊!我不住院了,你们把钱退给我。”刘书卿拦住了她:“娘,您老人家有病,如果我不给治,那和你那亲生儿子有什么区别?您就让我尽一点孝心吧!”
安排好母亲住院,刘书卿东凑西借,只借到了400元钱。没有别的办法,他去找了老人的亲生儿子。但他不但没借到钱,反惹来一阵辱骂,老人的儿子儿媳将老人生病的责任全部推到了刘书卿身上。走出那个家门,刘书卿委屈得直掉眼泪。
一个半月过去了,母亲的病基本好转,3400元的押金也用光了,医院多次催促刘书卿交款,说再有5000元高玉荣的病一定能够彻底治好,但刘书卿此时已求借无门,他只好带着对母亲的万分愧疚为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
以恩报恩,母子流浪的步履浸满温情的泪花
为了能多赚一点钱给母亲治病,2000年8月,刘书卿告别母亲到南阳市打工,每月的工资除掉生活费后全都寄回了家。虽然离开家时母亲的病已好了许多,但他仍然不放心,经常打电话给邻居,请他们帮忙照顾母亲。为此,他还不时地从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买些小礼物寄给邻居,以表感谢之情。
工休时,刘书卿就到南阳的各大医院去,打听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或民间偏方。每得到一个药方或了解到一个新药,他都会买了寄给母亲。而对自己,他却特别吝啬,每餐都是青菜萝卜,连块肉都舍不得吃,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超强度的工作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2004年6月的一天,正在紧张工作的刘书卿突然感到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地洞里。他使劲地揉搓眼睛,大约过了两分钟,眼睛又复明了。这个严重的疾病信号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但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又发生了很多次类似情况,而且失明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他这才感到情况不好,急忙请了一天假到医院检查。结果让他目瞪口呆,医生说他是眼角膜穿孔,必须立即住院动手术才可能恢复视力,而手术费高达3万元!这对刘书卿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于是,他只向医生要了些普通的眼药水控制炎症,就离开了医院。
为了不失去工作,刘书卿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工厂。又过了一个月,他的眼病进一步恶化,视力已经模糊了。他无法再继续工作,只得无奈地离开了工厂。
拎着行李,刘书卿漫无目的地走在南阳的街道上,想起家中的病母和自己的处境,他禁不住悲从心来,一个人躲到天桥下痛哭了一场。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家。当时正是2005年春节前夕,车票非常难买,他排了一宿的长队,可快要轮到他时,售票窗口挂出了“票已售完”的牌子。一股急火攻心使他瞬间失明了。在十分绝望的情况下,刘书卿请小店的老板为他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并请邻居叫母亲来接电话。当话筒里传来母亲关切的声音时,刘书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把自己的病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母亲边听边哭,叮嘱刘书卿在车站等着不要乱走,等她到南阳来接他。
第二天,在人山人海的南阳火车站广场,高玉荣步履蹒跚地找到了刘书卿。她简直不敢相信面前这个双目失明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她轻轻地擦掉儿子脸上的泪水,扶着他的胳膊说:“走,娘领你去医院,再检查一下究竟得了什么病。”刘书卿拉住母亲说:“检查一次要花很多钱,我们还是回家吧。”高玉荣鼻子一酸:“儿啊,你平时寄回家的钱我全带来了,有5000元。我知道你想拿这些钱给娘治病,但娘已是土埋到脖子根的人了,治不治还有什么关系,你才26岁呀,不治怎么行。以前,你说什么娘都依你,今天,你一定要听娘的话。”
刘书卿拗不过,只好跟着母亲来到医院。医生检查的结果比上次还要严重,不仅眼角膜已经穿孔,而且眼珠也开始萎缩,即使马上动手术,复明的机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听到还有希望治好,高玉荣十分高兴地说:“医生,哪怕有千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治,我这有钱。”说完,她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5000元钱,医生说:“这是难度相当大的手术,要在眼球上缝二三十针,押金最少也要5万元。”老人听后惊得合不上嘴,无助的泪水决堤般倾泄而出。
一走出医院,刘书卿便央求母亲带他回家,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她说:“家乡医院根本做不了难度这么大的手术,咱们先住下,娘就是拼了命也要挣钱把你的眼睛治好。”随后,他们花80元租了一间小屋住了下来。每天母亲都坚持为刘书卿上几次眼药,每隔两天又领着他去医院打一次消炎针,尽量控制眼病的发展。为了筹钱,老人拿起了饭碗沿街乞讨。
有一天晚上,刘书卿心里实在堵得慌,就让母亲领他出去走走。站在南阳公园的草坪上,那些曾经熟悉的景物现在一点也看不到了,他心中禁不住一阵悲凉。他从母亲手里要过从家乡带来的笙,坐在草地上吹起来。那哀婉绵长的曲子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行人,人们都以为这一对母子是在卖艺,便纷纷将钱投在他的脚下,一元、五元……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回到出租屋,一数得来的钱,整整50元。刘书卿激动地抓住母亲的手说:“娘,今后我再不让你上街乞讨了,你领着我沿街卖艺吧!”
在一次卖艺中,刘书卿遇上了几个老乡,老乡们被这对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子感动了,让母子俩搬到他们的出租屋去住,帮助、照顾他们。
2006年3月15日,南阳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一位编导把刘书卿的故事录制成节目播出,整个古城南阳都被感动了,第二天,就有不少市民和单位代表涌到了刘书卿的卖艺地点或住处,他们都纷纷捐出了自己的一份,并且说:“现在是春天,我们要让这对母子也感受到家乡春天的温暖,让他们拥有更多战胜病魔的勇气。”
每当高玉荣从好心人手中接过捐款时,都止不住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们这些大好人,我儿子的病有救了!”
3月23日,南阳市中医院胸外科和五官科的医护人员为刘书卿捐款2651元。院方研究决定,把刘书卿母子接来治疗,并免收部分医疗费。
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善良母子互相扶持,选择了坚强地面对生活,或许,这就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草堂认母:从今往后我们母子相依为命
刘书卿今年27岁,出生于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农村。他5岁丧母,12岁父亲又被肺癌夺去了生命,在父老乡亲的接济下才得以读完高中。1996年,20岁的刘书卿开始在镇上做建筑小工养活自己。
1998年8月的一天晚上,刘书卿骑车从镇上回家,当路过镇边的一片树林时,听到树林里传出一阵哭声。他跳下车,循着哭声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在树林深处,他看到一个50多岁的老妇人站在一棵大树下,老人一边哭一边往脖子上套绳套。刘书卿赶紧跑过去将老人救了下来。
原来,这位老人叫高玉荣,59岁,本镇人。老伴早年过世,她守着一个儿子熬了多年,待到儿子长大成人,娶了妻生了子,狠心的媳妇却嫌她老病无用,将她赶出了家门。懦弱的儿子惧怕媳妇,不敢吱声。
老人在郊外的树林里熬了三天三夜,最后准备用绳子结束自己的生命。
听完老人的诉说,刘书卿已泪流满面。他想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娘不可得,有娘的人却不知道孝敬,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儿子儿媳!他背上老人:“走,到我家去,明天我去找你儿子,让他来接你。”
第二天,刘书卿侍候老人吃完早饭,便去找了老人的儿子。他忍着火气和老人的儿子说了很多道理,就在儿子回心转意准备去接母亲的时候,媳妇却在一旁凶悍地说:“你妈敢回来,我就走,要你妈还是要我,由你选!”这个男人居然“唉”了一声就停了下来。刘书卿忍不住怒斥道:“你们还有一点人性吗?”谁知那个不肖的媳妇竟说:“你有人性,你把她当娘养呀!”
回来的路上,刘书卿想:老人的儿子不要她了,自己总不能救下她后又把她推出门外,否则不是把老人推向死路吗?他的脑海闪现出当年乡亲们一把米一把菜把他养大的情景,心里有了一个决定。
回到家里,刘书卿双膝跪在老人面前,说道:“老人家,他们不养你,我来养你,就让我做你的儿子吧。” 高玉荣万万没想到,亲生儿子不养她,这个毫不相干的孩子却要认她做母亲,她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大孝无疆:捡来的妈妈是我最亲的人
此后,高玉荣与刘书卿母子相称。刘书卿一如既往白天骑车到镇里打短工,晚上回来将一天赚到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母亲。高玉荣每天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做好晚饭等刘书卿回来一起吃。吃完晚饭后,母子俩坐在一起,儿子吹笙,母亲边听边做些缝缝补补的活儿,母子时不时对望一下,那眼里满是深情。不知情的人很难相信他们不是一对亲生的母子。
高玉荣多年来积劳成疾,身体极其虚弱,晚上有时咳得睡不着。每当这个时候,刘书卿就会穿衣下床为母亲喂水捶背。他几次劝母亲去医院检查,高玉荣都拒绝了:“我这是老毛病,吃点药挺一挺就过去了。”其实,高玉荣是舍不得花钱,她把刘书卿交给她的钱都积攒下来,准备给刘书卿娶媳妇用。
时间转眼过去了一年。1999年冬天,高玉荣的病越来越重了。有一天晚上,刘书卿回来时感觉到有些异样:往日未曾开门就能嗅到饭菜的香味,而今天屋里静悄悄的。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打开门,只见母亲蜷曲在地上,脸憋得青紫,额头流着血,显然是从床上掉下来摔破了头。他扑上去扶起母亲在她背上拍了几下,高玉荣吐出一口浓痰,半天才喘过气来。她挣扎着站起来,说:“书卿,你饿了吧,娘给你做饭去。”
刘书卿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强行背起母亲向镇里的医院跑去。经过医生确诊,母亲患的是肺结核,必须住院治疗,住院押金就要5000元。
刘书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打短工得来、母亲积攒下来的3000元交给了医院,央求医院宽限两天,自己借到钱后马上把剩下的钱付清。高玉荣哭着对医生说道:“这笔钱是给儿子娶媳妇用的,不能动啊!我不住院了,你们把钱退给我。”刘书卿拦住了她:“娘,您老人家有病,如果我不给治,那和你那亲生儿子有什么区别?您就让我尽一点孝心吧!”
安排好母亲住院,刘书卿东凑西借,只借到了400元钱。没有别的办法,他去找了老人的亲生儿子。但他不但没借到钱,反惹来一阵辱骂,老人的儿子儿媳将老人生病的责任全部推到了刘书卿身上。走出那个家门,刘书卿委屈得直掉眼泪。
一个半月过去了,母亲的病基本好转,3400元的押金也用光了,医院多次催促刘书卿交款,说再有5000元高玉荣的病一定能够彻底治好,但刘书卿此时已求借无门,他只好带着对母亲的万分愧疚为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
以恩报恩,母子流浪的步履浸满温情的泪花
为了能多赚一点钱给母亲治病,2000年8月,刘书卿告别母亲到南阳市打工,每月的工资除掉生活费后全都寄回了家。虽然离开家时母亲的病已好了许多,但他仍然不放心,经常打电话给邻居,请他们帮忙照顾母亲。为此,他还不时地从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买些小礼物寄给邻居,以表感谢之情。
工休时,刘书卿就到南阳的各大医院去,打听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或民间偏方。每得到一个药方或了解到一个新药,他都会买了寄给母亲。而对自己,他却特别吝啬,每餐都是青菜萝卜,连块肉都舍不得吃,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超强度的工作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2004年6月的一天,正在紧张工作的刘书卿突然感到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地洞里。他使劲地揉搓眼睛,大约过了两分钟,眼睛又复明了。这个严重的疾病信号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但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又发生了很多次类似情况,而且失明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他这才感到情况不好,急忙请了一天假到医院检查。结果让他目瞪口呆,医生说他是眼角膜穿孔,必须立即住院动手术才可能恢复视力,而手术费高达3万元!这对刘书卿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于是,他只向医生要了些普通的眼药水控制炎症,就离开了医院。
为了不失去工作,刘书卿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工厂。又过了一个月,他的眼病进一步恶化,视力已经模糊了。他无法再继续工作,只得无奈地离开了工厂。
拎着行李,刘书卿漫无目的地走在南阳的街道上,想起家中的病母和自己的处境,他禁不住悲从心来,一个人躲到天桥下痛哭了一场。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家。当时正是2005年春节前夕,车票非常难买,他排了一宿的长队,可快要轮到他时,售票窗口挂出了“票已售完”的牌子。一股急火攻心使他瞬间失明了。在十分绝望的情况下,刘书卿请小店的老板为他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并请邻居叫母亲来接电话。当话筒里传来母亲关切的声音时,刘书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把自己的病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母亲边听边哭,叮嘱刘书卿在车站等着不要乱走,等她到南阳来接他。
第二天,在人山人海的南阳火车站广场,高玉荣步履蹒跚地找到了刘书卿。她简直不敢相信面前这个双目失明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她轻轻地擦掉儿子脸上的泪水,扶着他的胳膊说:“走,娘领你去医院,再检查一下究竟得了什么病。”刘书卿拉住母亲说:“检查一次要花很多钱,我们还是回家吧。”高玉荣鼻子一酸:“儿啊,你平时寄回家的钱我全带来了,有5000元。我知道你想拿这些钱给娘治病,但娘已是土埋到脖子根的人了,治不治还有什么关系,你才26岁呀,不治怎么行。以前,你说什么娘都依你,今天,你一定要听娘的话。”
刘书卿拗不过,只好跟着母亲来到医院。医生检查的结果比上次还要严重,不仅眼角膜已经穿孔,而且眼珠也开始萎缩,即使马上动手术,复明的机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听到还有希望治好,高玉荣十分高兴地说:“医生,哪怕有千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治,我这有钱。”说完,她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5000元钱,医生说:“这是难度相当大的手术,要在眼球上缝二三十针,押金最少也要5万元。”老人听后惊得合不上嘴,无助的泪水决堤般倾泄而出。
一走出医院,刘书卿便央求母亲带他回家,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她说:“家乡医院根本做不了难度这么大的手术,咱们先住下,娘就是拼了命也要挣钱把你的眼睛治好。”随后,他们花80元租了一间小屋住了下来。每天母亲都坚持为刘书卿上几次眼药,每隔两天又领着他去医院打一次消炎针,尽量控制眼病的发展。为了筹钱,老人拿起了饭碗沿街乞讨。
有一天晚上,刘书卿心里实在堵得慌,就让母亲领他出去走走。站在南阳公园的草坪上,那些曾经熟悉的景物现在一点也看不到了,他心中禁不住一阵悲凉。他从母亲手里要过从家乡带来的笙,坐在草地上吹起来。那哀婉绵长的曲子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行人,人们都以为这一对母子是在卖艺,便纷纷将钱投在他的脚下,一元、五元……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回到出租屋,一数得来的钱,整整50元。刘书卿激动地抓住母亲的手说:“娘,今后我再不让你上街乞讨了,你领着我沿街卖艺吧!”
在一次卖艺中,刘书卿遇上了几个老乡,老乡们被这对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子感动了,让母子俩搬到他们的出租屋去住,帮助、照顾他们。
2006年3月15日,南阳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一位编导把刘书卿的故事录制成节目播出,整个古城南阳都被感动了,第二天,就有不少市民和单位代表涌到了刘书卿的卖艺地点或住处,他们都纷纷捐出了自己的一份,并且说:“现在是春天,我们要让这对母子也感受到家乡春天的温暖,让他们拥有更多战胜病魔的勇气。”
每当高玉荣从好心人手中接过捐款时,都止不住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们这些大好人,我儿子的病有救了!”
3月23日,南阳市中医院胸外科和五官科的医护人员为刘书卿捐款2651元。院方研究决定,把刘书卿母子接来治疗,并免收部分医疗费。
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善良母子互相扶持,选择了坚强地面对生活,或许,这就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