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生产关系必须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周恩来与毛泽东比较研究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的人类社会不断推进的一条基本规律.他们认为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并且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作过原则性的构想.当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付诸实践的时候,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差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然呈现复杂多样的格局.周恩来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分配和劳动关系三个要素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实践中进行了精心探索,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从体育视角、专业视角、实践视角、传媒视角及教师视角五个方面出发为体育院校更好的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寻找切合实际的教学视角定位旨在为提高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
当今世界逐渐步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经济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背景。“以人为本”是文化经济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灵魂,这深刻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文化经济意蕴。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哲学界需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继承和发展的角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经验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极大地阻碍了人们通过对象化活动实现人本性全面发展的追求活动,与人性自由而自主的内在需求相互对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它蕴涵着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因.是民族振兴发展的价值与合理性之所在.先进的文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建国六十年来,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它永远要求理论创新.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和大发展,邓小平、江泽
机遇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最佳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善于抓住机遇,创造奇迹。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机遇思想,对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