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倡趣味教学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历来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兴趣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行。一堂新课,如何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是非常关键的。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文《松鼠和松果》时,首先把课文所描述的童话故事用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看,一看到是动画片,立即激发了学生们兴趣,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得看完了这段动画后,很快理解了本课的内容,了解了小松鼠的心情变化过程,给后面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帮助。
  2、形式多样的趣味教学
  好玩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把这一“天性”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课堂则变得妙趣横生。在《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中,理解本文后,让学生们两人对读或者表演读的形式进行现场演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运用游戏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在一年级拼音教学时,对这些枯燥的拼音,我们可以和同学们玩拼音游戏,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用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听读音做动作的游戏等等,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记住拼音,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
  
  课堂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所以要发大力气来研究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怎样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语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2、鼓励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和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另一方面,要保持学生始终有一种比较强的问题意识。要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出问题来,教师还应该有正确的应对发问的策略。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教师应该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更应该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最好延迟做出判断。
  3、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提问是创新的开始。培养提问的习惯,不仅解决学生存在的不肯问,不敢问,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不会问的现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创造的基础。通过观察一方面可以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更大量的是通过观察能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表象,为进行联想和想象提供生动的材料。我们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直观演示,实验过程,电视录像和创设的情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可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此坚持下去,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想象力,开拓创新空间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同时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读写练习,培养想象力。如教学《司马光》后,引导想象,问:“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在大街上看到同学摔破了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很快就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我课前通过个别了解把一个学生的想法作成了课件,此时播放说:“这就是李明同学所想的方法,真好!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老师再把它制成课件,播放给同学们。”这就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连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举起手来。同学们都说出了许多种发生意外时急救的方法。教师相机评点、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这些练习,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发散思维得到充分训练,想象能力逐步提高,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全面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实施绩效工资是教师盼望已久的一件好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件实事。好事要做实,实事要做好,要达到这一点,个人认为需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要把握好义务教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能力。    一、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中
期刊
生活是一种信仰,无论周遭的风景多么烦嚣,只因为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没有碎掉,于是无论难易,生活都值得我们为之坚持甚至受苦。我们的童话,我们的灵魂,永远留存一片净土。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描述她向往的生活:  一间林中的小屋,溪流环抱。窗外绵雨刚过,天边还没有彩虹,而是一团柔和的光。我静静地靠着门框。房间的另一端,老式的留声机幽雅地流着飘渺的音乐,细琢中,已逝的一切仿佛重新归来。尘封已久的美好在记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育新形势下重大课题。本文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做了研究,并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了以“学”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教师则是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园教育到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力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培养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
期刊
语文是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日用工具。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语文的地位和作用将显得更加突出。语文素质的提高对整个中华民族科学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推进的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一种能力。“阅读可以改变人生,改变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
期刊
一、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 ”。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期刊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其语言还有更多的功能,也应有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那么教师的语言该具有哪些特性呢?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一、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我们常在探讨优秀教师的标准。其实,在读了《 外语教育往事谈》后,我觉得简单可行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认可”。一个得不到学生认可的老师是愧对“优秀教师”这一称号的。一名教师,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不管你有多少的荣誉称号,也不管你有多大的名气,学生们不买账,他们要的是实惠-课堂的精彩、实用、有收获。一名教师,也只有把课上好,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真正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当我们认
期刊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在大学收费“门槛”快速升高的现实面前,大家都感觉到,仅有优异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孩子考上大学是一件高兴的事儿,但孩子上学的学费也几乎是家里最大的支出项目。难怪现在很多家长都感慨的说:如今要培养一个大学生真是太“贵”了!    痛并快乐着,大学梦难实现    那些考上大学却因为家庭贫困而交不起学费的考生及其他们的家长,他们都是优秀的高考生,含窗苦读十几载,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