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增强大学生“四史”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四史”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应起到引领作用,对西部高校来说,要引导大学生立足西部、明大势、知大任,积极投入西部建设的实践中,书写西部更加辉煌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要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2]可见,新时代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文简称“四史”),目的是以破解新时代信仰问题为导向,核心是围绕党培养人的问题,是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当前大学生尤其西部大学生
价值观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国家医疗公共卫生事业是一次时代考验,对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次职业素养考验。在面对疫情举国同心、万众一心的众志成城中,西安交通大学作为西部高校迅速响应国家的号召,义不容辞地组织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骨干第一时间赶赴武汉支援。然而,在附院医护前辈赶赴武汉需要医学部研究生作为补充医务人员时,这些医学研究生们却没有前辈们的果毅力行,在患得患失中迷失。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生为例深入思考大学生尤其是西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立足西部的家国情怀
2020年1月23号国家开始对武汉封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立即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号召医学生尤其是已经回家过春节的研究生返校填补附院临时医务人员的短缺。然而当医学部将通知发给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的时候,临床医学生没有表现出他们的导师们体现的那种为国义无反顾的生动场面,反而更多的反映却是质疑附院对学生医疗保护的能力、对学校要求的不配合。深思这一现象,作为西部创一流高校,西安交通大学日常教育学生要学习“西迁精神”,要以爱国爱校为核心,精髓是听党话跟党走,然而医学生关键时刻以利己作为处事原则,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缺乏西安交通大学立足西部、服务国家的家国情怀。
2、缺乏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
目前医学生教育尤其研究生的培养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偏重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教育教学。研究生日常培养中把患者作为单纯的工作对象、以科研为考核指标,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职业素质教育以学生课余自我学习为主,没有明确考核。这种模式的教育导致医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以学好技术为重点,缺乏医学生以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更不会涌现出具有“白求恩精神”式医生的典范。
3、缺乏医疗接班人的医风医德
疫情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号召医学生支援附院工作的时候,有不少学生缺乏踏实肯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中存在缺乏吃苦耐劳、积极参与“新冠病人”诊治的医风医德问题。经分析,主要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利益的诉求在医学生中、医患关系中普遍存在,医学生在临床照顾病人的过程中很关注利益或者科室重视程度,没有体现出医学人文道德价值理念和基本的精神追求。
“四史”教育在西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
“四史”教育对于新时代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生乃至西部大学生意义重大。政治上引领学生立足西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紧密结合方面分析历史问题;思想上有针对性地引导西部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上明确学生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历史整体性;逻辑上保证学生政治学习不走样、做个新时代政治明白人。
1、政治性作用
“四史”教育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壮大的过程;是通过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适时纠正错误,自觉地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地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新时代西安交通大学引導大学生以学习“西迁精神”为契机,以爱国爱校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四史”,重点在“史”,以历史为基础进行政治教育,坚持政治性原则、正本溯源,辨明真伪;引导学生弄清楚“四史”发展之间的生成逻辑、发展逻辑,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眼光看待“四史”发展脉络,从价值的角度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政治性,挖掘“四史”教育的政治价值,希望大学生在“四史”学习中找出营养剂和清醒剂。
2、针对性作用
当下,国内国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的肆虐,世界的政治经济动荡,西方各类形式多样的思潮通过网络传播。加之新时代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崛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们思维活跃,容易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同时对西方资本主义各种思潮糟粕的吸收能力也较强,容易在追求物质中标榜独立、盲目个性中迷失自我。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存在的这些缺乏精神食粮的思想困惑,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西迁精神”和“四史”教育的实际,针对交大学生尤其是西部大学生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教育,增强“四史”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作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坚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整体性作用
“四史”的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新中国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学习,“四史”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存在知识相互交叉、时间顺序相互叠加等问题,肯定会有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知识储备的学生把“四史”学习用理科的形而上学的思维看成是四个不同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四史”虽有各自不同的内容侧重,但却不是四段历史,而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完整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因此,新时代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聚焦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以西部大开发为政治站位,从核心的角度明确“四史”的整体性。 4、时代性作用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历史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重大思想成果,又是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因此,大学生要以学习“四史”为导航仪,与时俱进地树立正确的西部观、时代观,理性把握中国发展时势,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不熟悉、未知领域的学习要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认识原则,以史鉴今,深化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四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时代性。
“四史”教育在西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对策
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为西部高校范例,以“西迁精神”为载体,创设“四史”学习平台、聚合“四史”学习资源、激发“四史”学习动力,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西部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效性,探索西部大学生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的有效对策。
1、构建“四史”教育课程公共平台
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目前大学生课程没有统一开设一门专门针对“四史”教育课程的公共平台,与“四史”教育相关的内容主要分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党校开设的课程之中,其中大部分内容与党史有关。内容大多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诞生、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等反映党的历史的过程为主。党课课程内容则立足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这一特定对象和群体,课程内容多以专题、分单元讲解,没有从历史的角度、以时间的纵轴来总结“四史”的整体性、联系性。构建“四史”教育的公共平台,能够激发各个专业学生对“四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大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对 “四史”进行独特的思考和总结,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的观点和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2、培养“四史”教育高质量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四史”教育的传道授业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四史”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以史育人的教学意识,而且要有理清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综合理论知识,而且要政治站位高、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创新“四史”教育现代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但可以促进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体验中感悟“四史”魅力。目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年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含量不足,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年轻老师教学水平没有深度,教学内容丰富,但教学效果平淡。所以“四史”教育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在教学方法上守正创新,注重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首先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抓住课堂主渠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创设云参观、云课堂、云访谈等方式,切实将线下育人资源和线上育人平台深度融合。运用线上载体,依托“学习通”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四史”学习模块,既能提升“四史”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又能提升“四史”教育的实践性,进而在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中占领舆论高地,把握教育的话语权。比如: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四史”知识、抗疫故事、校史校情、科学家精神为主要内容,组织“四史”网络知识竞答。其次突破传统党团组织架构,引导和鼓励对“四史”有兴趣的学生自发报名加入学习平台。组织好线下“四史”教育课程,将“四史”理论学习研究与演讲辩论、专题调研、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四史”教育的良好氛围。
4、发挥学生学习“四史”的主观能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要讲好红色故事。善于运用红色传统教育,讲故事要讲到点子上,要注意故事内容不能断章取义、细碎片面,故事过程不能太过复杂;要运用科学方法讲好故事、讲好重点和难点问题所在、分清主流和支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在学习行为中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和升华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讲好西迁精神的生动故事,组织学生学习、体验科學精神,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情景教学;二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过程中内涵力量,不能局限于照书念、满堂灌。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核心创新性地讲好中国故事,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用鲜活的案例打动学生,实现中国故事与教学有机融合,激励学生学习“四史”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更好理解、吸收“四史”教学内容,从而更加精确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精髓,充分发挥大学生尤其是西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西部学生知史砺行的精神风貌。
结 语
本文探索“四史”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和对策,立足破解西部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立场,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四史”教育在西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和对策。目的是引导新时代西部大学生理清近代发展史脉络、以史为镜,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投身西部“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中,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历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J].共产党员(河北),2020-11-01.
[2]焦扬.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重要回信精神[J].党建,2020- 09-05.
作者简介
杨亚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讲师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要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2]可见,新时代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文简称“四史”),目的是以破解新时代信仰问题为导向,核心是围绕党培养人的问题,是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当前大学生尤其西部大学生
价值观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国家医疗公共卫生事业是一次时代考验,对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次职业素养考验。在面对疫情举国同心、万众一心的众志成城中,西安交通大学作为西部高校迅速响应国家的号召,义不容辞地组织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骨干第一时间赶赴武汉支援。然而,在附院医护前辈赶赴武汉需要医学部研究生作为补充医务人员时,这些医学研究生们却没有前辈们的果毅力行,在患得患失中迷失。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生为例深入思考大学生尤其是西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立足西部的家国情怀
2020年1月23号国家开始对武汉封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立即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号召医学生尤其是已经回家过春节的研究生返校填补附院临时医务人员的短缺。然而当医学部将通知发给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的时候,临床医学生没有表现出他们的导师们体现的那种为国义无反顾的生动场面,反而更多的反映却是质疑附院对学生医疗保护的能力、对学校要求的不配合。深思这一现象,作为西部创一流高校,西安交通大学日常教育学生要学习“西迁精神”,要以爱国爱校为核心,精髓是听党话跟党走,然而医学生关键时刻以利己作为处事原则,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缺乏西安交通大学立足西部、服务国家的家国情怀。
2、缺乏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
目前医学生教育尤其研究生的培养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偏重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教育教学。研究生日常培养中把患者作为单纯的工作对象、以科研为考核指标,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职业素质教育以学生课余自我学习为主,没有明确考核。这种模式的教育导致医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以学好技术为重点,缺乏医学生以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更不会涌现出具有“白求恩精神”式医生的典范。
3、缺乏医疗接班人的医风医德
疫情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号召医学生支援附院工作的时候,有不少学生缺乏踏实肯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中存在缺乏吃苦耐劳、积极参与“新冠病人”诊治的医风医德问题。经分析,主要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利益的诉求在医学生中、医患关系中普遍存在,医学生在临床照顾病人的过程中很关注利益或者科室重视程度,没有体现出医学人文道德价值理念和基本的精神追求。
“四史”教育在西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
“四史”教育对于新时代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生乃至西部大学生意义重大。政治上引领学生立足西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紧密结合方面分析历史问题;思想上有针对性地引导西部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上明确学生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历史整体性;逻辑上保证学生政治学习不走样、做个新时代政治明白人。
1、政治性作用
“四史”教育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壮大的过程;是通过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适时纠正错误,自觉地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地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新时代西安交通大学引導大学生以学习“西迁精神”为契机,以爱国爱校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四史”,重点在“史”,以历史为基础进行政治教育,坚持政治性原则、正本溯源,辨明真伪;引导学生弄清楚“四史”发展之间的生成逻辑、发展逻辑,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眼光看待“四史”发展脉络,从价值的角度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政治性,挖掘“四史”教育的政治价值,希望大学生在“四史”学习中找出营养剂和清醒剂。
2、针对性作用
当下,国内国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的肆虐,世界的政治经济动荡,西方各类形式多样的思潮通过网络传播。加之新时代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崛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们思维活跃,容易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同时对西方资本主义各种思潮糟粕的吸收能力也较强,容易在追求物质中标榜独立、盲目个性中迷失自我。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存在的这些缺乏精神食粮的思想困惑,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西迁精神”和“四史”教育的实际,针对交大学生尤其是西部大学生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教育,增强“四史”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作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坚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整体性作用
“四史”的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新中国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学习,“四史”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存在知识相互交叉、时间顺序相互叠加等问题,肯定会有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知识储备的学生把“四史”学习用理科的形而上学的思维看成是四个不同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四史”虽有各自不同的内容侧重,但却不是四段历史,而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完整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因此,新时代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聚焦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以西部大开发为政治站位,从核心的角度明确“四史”的整体性。 4、时代性作用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历史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重大思想成果,又是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因此,大学生要以学习“四史”为导航仪,与时俱进地树立正确的西部观、时代观,理性把握中国发展时势,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不熟悉、未知领域的学习要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认识原则,以史鉴今,深化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四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时代性。
“四史”教育在西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对策
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为西部高校范例,以“西迁精神”为载体,创设“四史”学习平台、聚合“四史”学习资源、激发“四史”学习动力,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西部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效性,探索西部大学生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的有效对策。
1、构建“四史”教育课程公共平台
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目前大学生课程没有统一开设一门专门针对“四史”教育课程的公共平台,与“四史”教育相关的内容主要分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党校开设的课程之中,其中大部分内容与党史有关。内容大多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诞生、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等反映党的历史的过程为主。党课课程内容则立足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这一特定对象和群体,课程内容多以专题、分单元讲解,没有从历史的角度、以时间的纵轴来总结“四史”的整体性、联系性。构建“四史”教育的公共平台,能够激发各个专业学生对“四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大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对 “四史”进行独特的思考和总结,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的观点和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2、培养“四史”教育高质量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四史”教育的传道授业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四史”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以史育人的教学意识,而且要有理清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综合理论知识,而且要政治站位高、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创新“四史”教育现代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但可以促进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体验中感悟“四史”魅力。目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年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含量不足,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年轻老师教学水平没有深度,教学内容丰富,但教学效果平淡。所以“四史”教育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在教学方法上守正创新,注重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首先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抓住课堂主渠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创设云参观、云课堂、云访谈等方式,切实将线下育人资源和线上育人平台深度融合。运用线上载体,依托“学习通”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四史”学习模块,既能提升“四史”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又能提升“四史”教育的实践性,进而在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中占领舆论高地,把握教育的话语权。比如: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四史”知识、抗疫故事、校史校情、科学家精神为主要内容,组织“四史”网络知识竞答。其次突破传统党团组织架构,引导和鼓励对“四史”有兴趣的学生自发报名加入学习平台。组织好线下“四史”教育课程,将“四史”理论学习研究与演讲辩论、专题调研、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四史”教育的良好氛围。
4、发挥学生学习“四史”的主观能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要讲好红色故事。善于运用红色传统教育,讲故事要讲到点子上,要注意故事内容不能断章取义、细碎片面,故事过程不能太过复杂;要运用科学方法讲好故事、讲好重点和难点问题所在、分清主流和支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在学习行为中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和升华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讲好西迁精神的生动故事,组织学生学习、体验科學精神,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情景教学;二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过程中内涵力量,不能局限于照书念、满堂灌。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核心创新性地讲好中国故事,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用鲜活的案例打动学生,实现中国故事与教学有机融合,激励学生学习“四史”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更好理解、吸收“四史”教学内容,从而更加精确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精髓,充分发挥大学生尤其是西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西部学生知史砺行的精神风貌。
结 语
本文探索“四史”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和对策,立足破解西部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立场,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四史”教育在西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和对策。目的是引导新时代西部大学生理清近代发展史脉络、以史为镜,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投身西部“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中,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历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J].共产党员(河北),2020-11-01.
[2]焦扬.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重要回信精神[J].党建,2020- 09-05.
作者简介
杨亚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