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SDD-GSR)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男性102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61例行SDD-GSR纳入SDD-GSR组,73例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和术后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SDD-GSR组手术时间165(110,198)min、术中出血量280(100,650)ml,少于对照组190(135,605)min、895(300,3 5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SDD-GSR组和对照组FPP分别为39(35,44)cmH2O(1 cmH2O=0.098 kPa)和38(34,44)cmH2O,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D-GSR组术后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D-GSR组患者术后近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D-GSR组腹腔感染、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SDD-GSR具有术中出血少,肝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方法Child-Pugh(C-P)分级将PBC分为A、B和C组,每日13~15 mg/kg的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3~4周。出现一个或多个肝胆生化指标改善定义为早期生化应答。对各组治疗前后的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ST、血清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计量比较,基线计数资料采用χ2检
目的通过研究一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2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遗传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现、生化结果及影像学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可能致病基因,再使用Sanger验证分析该致病基因结果。结果先证者出生后即出现消瘦、全身脂肪萎缩,早期即出现肝功能损害、严重三酰甘油血症、严重黑棘皮征等表现。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下,全外显子
目的评价脂联素在七氟烷预先给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野生型C57小鼠3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和七氟烷预先给药组(SP组)。另取SPF级健康成年雄性脂联素基因敲除型C57小鼠1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作为APNKO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脏小胆管为主要靶器官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在我国PBC并非罕见,但PBC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仍待提升,为进一步规范我国PBC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4月10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入院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20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有患者的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使用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8.0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生存预后
目的初步探讨序贯应用保守治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胆管缝合(PDC)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多中心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39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230例、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95例和日照市中心医院72
目的构建无痛结肠镜检查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门诊患者,收集围术期共38个影响因素。于麻醉复苏达标时,行Christensen术后疲劳评分。Christensen术后疲劳评分≥3分为发生POFS。根据是否发生POFS将患者分为POFS组和非POFS组。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和ANN预
目的探究甲状腺髓样癌导致库欣综合征的病因。方法收集自2011年4月至今在本院住院的3例甲状腺髓样癌合并库欣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包括1例女性和2例男性。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及抗体、降钙素、癌胚抗原,完善库欣综合征相关定性定位检查,包括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影像学,并取活检标本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钙素等免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