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推动本地区全民阅读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李克强总理指出:“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的习惯非常重要。”阅读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014年4月,全国首家以“城市书房”命名的24小時无人值守的自助式场馆型图书馆在温州诞生,零门槛、无障碍、全天候开放的服务举措,一楼临街、人口聚集、全景透明、舒适温馨的服务环境,便民、利民、近民、亲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让图书馆的服务贴近市民身边、融入百姓生活,使“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理念由梦想成为现实。随着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不断推广和完善,在温州地区逐步形成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县级馆为总馆、城市书房为分馆的多元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15分钟阅读圈”在市区已基本形成,正逐步向县、乡(镇)、社区推广。城市书房的诞生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读者、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体现。
城市书房是温州市图书馆与街道、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合建,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一体化服务,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的自助式场馆型公共图书馆。几年来,温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科学规划,总结完善,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书房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城市书房体系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创新拓展的样板。城市书房的建设满足了读者就近、便捷获取文献信息和阅读空间的需求,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化的保障要求。
温州城市书房因需求而生,因公益而行,因效益而兴,因普及而盛,它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主要得益于政府主导、媒体宣传、社会参与和行业管理四者的充分有机结合。“城市书房”现象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成为“点亮城市阅读之灯,温暖幸福整座城”的图书馆界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创举。
一是政府主导作为,助推城市书房快速发展。为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日益高涨的需求,温州市图书馆勇于突破传统、大胆探索创新,将“24小时不打烊书店”运营理念植入图书馆服务中——城市书房应运而生。随着城市书房社会效益的凸显,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温州市委市政府顺势顺时而为,积极主动引导,将其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项目(2015—2019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市书房建设,同时加大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力度,2020年温州市财政局和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发布《温州市城市书房扶持补助办法》,全力助推城市书房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布局。城市书房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现象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指出,要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广“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典型做法。
二是媒体宣传报道,助力城市书房普及推广。“城市书房”作为城市化进程中诞生的新型公共文化现象,能够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和全国关注,媒体的宣传报道起着至关重要的普及宣传和推广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全面报道,2017年温州城市书房入镜中央电视台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先后共计400多批次全国各地考察团到温州实地考察、借鉴学习,掀起全国共建“城市书房”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140多座城市建设“城市书房”1700余家,其中浙江省500余家,实现了浙江省内市、县“城市书房”建设全覆盖。
三是社会广泛参与,赋予城市书房无限前景。城市书房建设坚持公益性、均等化,极大满足了市民、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在城市书房建设上达成了高度共识,结成了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城市书房持续增长的社会聚合效益使书房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支持。企业、街道、社区、社团,甚至个人纷纷提供场地、资金申请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房+书店”“城市书房+咖啡店”“城市书房+文化街区”“城市书房+文创园”等建设运营模式,不断引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提档升级,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书房建设“入场券”成了一票难求的香饽饽。
四是行业规范管理,保障城市书房健康持续发展。从最初的尝试满足读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上的需求向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城市书房建设转型,温州市图书馆充分发挥了行业管理、文献保障、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建立和完善城市书房布局、选址、装修、业务、调配、监管、标识等“七个统一”建设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成立专门内设机构,严格监督落实执行管理,加强日常绩效服务评估、考核,引入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参与书房物流配送和日常服务管理,同时在城市书房建设中植入数字资源、视听声像、地方文化、文旅资讯等元素,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个性化的城市书房。书房建设伊始就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行数字资源一网通、文献借阅一卡通、通借通还一站通服务,图书馆为城市书房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献信息、服务管理和技术支持保障。
温州市城市书房服务网络化、体系化建设突破了单纯按行政级别设置的做法,实现了按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确定布局和服务方式的供需对接,满足了读者对文献资源、文化交流、阅读空间、阅读体验和服务环境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读书会联盟等社会、社团组织和书房的各自资源优势,坚持公益性服务原则,构建起全新的城市化公共阅读空间体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在调研温州城市书房时指出,温州的城市书房是与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布局、环境和服务的转型升级,改变了城市以高大上的中心图书馆为重点的建设格局,适应了小康社会人们追求品质生活和优雅阅读环境的愿望,同时又以优越的环境、现代化的服务、方便地利用条件显著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引领了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方向。
作者系温州市图书馆馆长
2014年4月,全国首家以“城市书房”命名的24小時无人值守的自助式场馆型图书馆在温州诞生,零门槛、无障碍、全天候开放的服务举措,一楼临街、人口聚集、全景透明、舒适温馨的服务环境,便民、利民、近民、亲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让图书馆的服务贴近市民身边、融入百姓生活,使“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理念由梦想成为现实。随着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不断推广和完善,在温州地区逐步形成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县级馆为总馆、城市书房为分馆的多元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15分钟阅读圈”在市区已基本形成,正逐步向县、乡(镇)、社区推广。城市书房的诞生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读者、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体现。
城市书房是温州市图书馆与街道、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合建,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一体化服务,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的自助式场馆型公共图书馆。几年来,温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科学规划,总结完善,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书房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城市书房体系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创新拓展的样板。城市书房的建设满足了读者就近、便捷获取文献信息和阅读空间的需求,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化的保障要求。
温州城市书房因需求而生,因公益而行,因效益而兴,因普及而盛,它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主要得益于政府主导、媒体宣传、社会参与和行业管理四者的充分有机结合。“城市书房”现象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成为“点亮城市阅读之灯,温暖幸福整座城”的图书馆界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创举。
一是政府主导作为,助推城市书房快速发展。为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日益高涨的需求,温州市图书馆勇于突破传统、大胆探索创新,将“24小时不打烊书店”运营理念植入图书馆服务中——城市书房应运而生。随着城市书房社会效益的凸显,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温州市委市政府顺势顺时而为,积极主动引导,将其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项目(2015—2019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市书房建设,同时加大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力度,2020年温州市财政局和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发布《温州市城市书房扶持补助办法》,全力助推城市书房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布局。城市书房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现象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指出,要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广“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典型做法。
二是媒体宣传报道,助力城市书房普及推广。“城市书房”作为城市化进程中诞生的新型公共文化现象,能够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和全国关注,媒体的宣传报道起着至关重要的普及宣传和推广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全面报道,2017年温州城市书房入镜中央电视台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先后共计400多批次全国各地考察团到温州实地考察、借鉴学习,掀起全国共建“城市书房”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140多座城市建设“城市书房”1700余家,其中浙江省500余家,实现了浙江省内市、县“城市书房”建设全覆盖。
三是社会广泛参与,赋予城市书房无限前景。城市书房建设坚持公益性、均等化,极大满足了市民、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在城市书房建设上达成了高度共识,结成了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城市书房持续增长的社会聚合效益使书房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支持。企业、街道、社区、社团,甚至个人纷纷提供场地、资金申请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房+书店”“城市书房+咖啡店”“城市书房+文化街区”“城市书房+文创园”等建设运营模式,不断引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提档升级,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书房建设“入场券”成了一票难求的香饽饽。
四是行业规范管理,保障城市书房健康持续发展。从最初的尝试满足读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上的需求向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城市书房建设转型,温州市图书馆充分发挥了行业管理、文献保障、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建立和完善城市书房布局、选址、装修、业务、调配、监管、标识等“七个统一”建设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成立专门内设机构,严格监督落实执行管理,加强日常绩效服务评估、考核,引入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参与书房物流配送和日常服务管理,同时在城市书房建设中植入数字资源、视听声像、地方文化、文旅资讯等元素,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个性化的城市书房。书房建设伊始就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行数字资源一网通、文献借阅一卡通、通借通还一站通服务,图书馆为城市书房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献信息、服务管理和技术支持保障。
温州市城市书房服务网络化、体系化建设突破了单纯按行政级别设置的做法,实现了按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确定布局和服务方式的供需对接,满足了读者对文献资源、文化交流、阅读空间、阅读体验和服务环境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读书会联盟等社会、社团组织和书房的各自资源优势,坚持公益性服务原则,构建起全新的城市化公共阅读空间体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在调研温州城市书房时指出,温州的城市书房是与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布局、环境和服务的转型升级,改变了城市以高大上的中心图书馆为重点的建设格局,适应了小康社会人们追求品质生活和优雅阅读环境的愿望,同时又以优越的环境、现代化的服务、方便地利用条件显著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引领了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方向。
作者系温州市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