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又叫图画书,它是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图有字的书更能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感受。通过翻阅资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提升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一、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教师是领路人,应首先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绘本,研读绘本内容,进行教师、绘本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实现与编者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真正认识和理解文本的主旨,并根据学生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以此为依据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执教《逃家小兔》时,我将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為编写诗歌。利用文本,展开想象,将整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儿童诗《妈妈的爱》,并借助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吟诵结束后,每个学生都精神饱满,甚至有孩子在底下呼喊“我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阅读既让学生了解了故事,又在如诗的课堂中放飞了心灵。

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一个良好的导入,更能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怀有一颗好奇心,有一种探索故事结局的欲望。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用心设计绘本阅读导入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月亮的味道》时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想品尝月亮吗?学生便大胆提问:月亮离我们很远,怎么吃到它呢?小动物们到底吃到了没有?月亮是什么味道,我也很想知道……疑问萦绕在学生的脑海。可我并没有直接揭示答案,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故事书的封面和封底。封面上有圆圆微笑的月亮,封底却是苦恼的月牙。学生不禁又有疑问,想赶紧去书中一探究竟。

三、 由浅入深,内化吸收


  在绘本课上,教师要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边想象边阅读故事。故事进行中的提问也需要一定的艺术。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因此在绘本教学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在第一次给一年级学生执教《我妈妈》时这样做:先让学生说自己的妈妈,她有什么本领;接着让学生阅读绘本;故事中作者反复写道“我的妈妈真的很棒”,我让学生反复品味这些语句,顺势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中找出了关键。故事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图片与文字的结合让学生对妈妈的形象有更深的了解。

四、创作故事,强化阅读表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说”转化为“写”,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绘本故事的编写,让学生的想象实践在文字中。
  例如在结束《我妈妈》的故事后,让学生自己编写故事,可以写《我爸爸》《我哥哥》等等。虽然有挑战性,但每一个学生听到后都尤其兴奋,因为学生心中对绘本故事已经有浓厚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想创作故事。学生在创作故事时,通过“仿写”“仿画”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多角度、创意的阅读表达既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又放飞学生的思绪,一举多得。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总之,我们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选择贴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这片汪洋大海中畅游,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的天空里尽情地飞扬。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张梦鸿,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现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首批“专家型”校长、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两次获得黑龙江省中小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还获得黑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和“神内良一”振兴教育奖。  我们兰西崇文实验学校踏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路已有七年时间。这七年行走的日子里,我们回到常识,遵循“语文主
期刊
近年来,高考写作命题愈发关注思维品质,理性的色彩和思辨的倾向逐步成为主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新课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单独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列为一个任务群,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但是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写作思维不能推进,不会具体深入地分析,所下的判断简单武断,经不起推敲,平面化、浅层化、绝对化问题突出。如何有层
期刊
交互式阅读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而和谐,从而达到阅读教学最优化。它将阅读活动看作师生以及文本之间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把阅读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此期间,老师和学生共同享受着人性的光辉,尽情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之中,享受课堂带来的成长与幸福。一、师生交互启发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构筑起与学生自由平等对话的平台,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让自己与学生真正平等起来。在民主
期刊
诗歌不同于普通的白话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诗歌也不是简单的表达和情感的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作品内在的情感。高中学习中诗歌是重点内容,同时又是难以理解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在诗歌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关调查显示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一定优化,以便更好地落实诗歌教学。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诗
期刊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少课堂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太多,学生忙着走过场;目标比较分散,学生回不到教学的主场;问题问得太难,学生容易冷场。这样的课上下来总让人觉得有些尴尬。下面笔者结合一次教研活动的课例,谈一谈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理解。一个需要修改的课例  参加校际教研活动,一位老师执教朱自清的《背影》。该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以学生提得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不错的“以
期刊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对于现在初中课程教学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构建“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生本课堂教学,更重能力与意识养成。本文从“人”的关注出发,通过浅析“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构建策略,以便引领生命课堂走向精彩。一、“学为中心”的前提是主动质疑、自主探究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因而已从传统上对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这前提是教师要走下讲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并且真正做到
期刊
语段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既是承载词语和语句的平台,又是迈向整体篇章的核心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段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紧扣核心语言,体悟文本丰富内涵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整体性把握文本的素养也有着积极意义,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锻炼语段敏感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要联系统整,体会语段语言的精确性;深入感知,探究语段中的表达思路;对比辨析,感知语段中的表达节奏,从而促进学生
期刊
在“一课一得”的理论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一个课时解决一对教学目标:“文”“道”各一个,前者是培养读写听说能力的主体目标,后者则是侧重于落实“人文性”的目标。然而,在做出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选择后,必然会出现如下问题。课堂容量与学生习得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教材文本价值中那些被“一课一得”的“得”暂时放下的、忽略的,甚至是“忍痛割爱”的如何捡起?无论是“文”的层面,还是“道”的层面,在本课教学目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较于有一定阅读经验和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孩子的朗读指导更需要抓基础。教师的示范朗读是培养孩子朗读的关键,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朗读水平,顺应儿童朗读的“太阳花效应”。一、太阳花的向阳效应  太阳花,顾名思义就是向着阳光照耀的地方开放的花朵。低年级学生潜意识里也有着太阳花这样的特性,明艳的花朵就
期刊
2017年下半年起,江苏省初中学段语文教学采用部编教材。部编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学名著阅读要求大大提高。文学名著阅读面广量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小;然而,不能因为文学名著阅读之“难”,教师就毫无作为地“教”,学生就草草了事地“读”,这样就与教材编写者的理想追求南辕北辙。笔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文学名著阅读的方式方法。钱理群先生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