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g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传媒类专业的特殊性、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环境的时代性等因素的影响下,传媒类学生在集体主义方面表现出认知上的矛盾性、情感上的丰富性、意志上的不坚定性、行动上的随意性等特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础,本文认为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高校这个集体的土壤,高校教育、管理与环境的力量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也必不可少,这是将集体主义价值观内化的关键因素。内外结合,方能有效促进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
  [关键词]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40-03
  一 传媒类学生的特点及集体主义方面的表现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环境的时代性等因素的影响,传媒类学生在集体主义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
  1 认知上的矛盾性
  传媒类学生在进入大学新环境之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对于集体主义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摇摆性。一方面他们认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一道德原则,认为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集体主义比较空,属于理论阐释,没有实际内容,亦没有操作性;一方面对集体的依存度较强,多数学生认为集体对于个人发展作用重大,渴望在集体中成长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能积极融入集体之中,考虑和处理问题时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问题上,很多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利益和自身发展,集体主义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认为小团体有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又置身于小团体之中;一方面他们渴望有一个规范的、严格的集体或组织对他们进行嚴格管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学校或组织管理得太严、太多;一方面希望学校多形式、多方面开展活动,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另一方面当学校组织活动时,他们又认为活动无意义、浪费时间,往往会采取应付、躲避等消极态度。
  2 情感上的丰富性
  传媒类学生在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情绪反应,而且呈现不稳定性。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后成为真正的成年人,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约束而独立生活,渴望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独自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人生课题时,他们又不知所措。学业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导致心理压力较大。同时面对新生活的适应、学习与考试、人际交往与恋爱、择业、就业与创业等人生难题,传媒类学生倍感压力与责任重大,以至无所适从。一方面对于自己考入传媒类院校较为满意,也乐于接受自己所选专业,喜欢自由、宽松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对学校环境、对专业学习、对老师多有抱怨,负面情绪较多,甚至有学生为自己没有考入名牌院校而深感沮丧,不能积极面对现实。
  3 意志上的不坚定性
  首先,传媒类学生对专业情结比较浓厚,很多学生认为“没有传媒就没有生命”,同时他们更能体会到竞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他们对于自己酷爱的专业学习更加自觉、勤奋,但是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多人忍受不了寂寞。由于个体竞争观念的强化,加上传媒院校注重个性、注重创新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原本在传媒院校氛围中集体主义观念不足的观念更加弱化。其次,传媒类学生整体重视专业学习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轻视人文社科课程的学习,这势必导致传媒类学生文化修养不高,知识面不够宽泛,发展后劲不足。再次,对于多元的价值观的呈现,他们能同时接受相互冲突的中西方文化。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表现出比较矛盾的态度,即理论上尚且认可,但内心不能真正认同,从而行动上表现出不坚定性的特征,即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后,传媒类学生对于新媒介的敏感和高频率的使用,使得一部分学生很容易沉迷网络。加之传媒类学生尚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政治信仰不够坚定,使得部分学生极容易受到网络攻击,或成为不良信息传播者的利用工具。
  4 行动上的随意性
  传媒类专业普遍具备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他们参与活动机会多,社会活动能力较强,但活动往往仅限于专业类活动的参与,而对于非专业类活动,尤其是集体非专业活动表现比较消极、淡漠。即使参加活动,很大一部分同学动机是为个人提升,言行上更多推崇个体,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比例较低。因此,目前出现高校讲座入座率较低,活动坐场硬性安排但执行不力,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大型活动成为运动员等专业人员的“单打独斗”,缺少了集体助威的阵容。大一学生早操晚自习流于形式,出勤率不高;班级凝聚力不强,大局意识缺乏;学生对于同学、班级、院(系)、学校之事时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的心态;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极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频现。更为严峻的是,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团队意识不强的毕业生在就业中也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传媒院校的声誉,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的理论基础
  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马克思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传媒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提供了方向指导。“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集体,而社会和集体又是由单个个体组成的,个人与社会、集体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必然决定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内在统一。
  首先,对于社会和集体而言,它对于个体是有要求的,要求个体有所贡献。人不仅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需要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当然对于社会和集体来说,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制定、执行重大问题和决策时要尽可能兼顾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在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其次,对于个人而言,应当首先正确理顺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自觉增强自身对社会、国家、集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人总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通过实践创造社会关系,从而在社会关系中找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存在。所以回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也是同样道理。个人正当利益应当得到保障,但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是必须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保持一致,个人的追求、理想和抱负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绝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的实现而做有损于社会、国家、集体的事情。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所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虽然国家、社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和尊重个人劳动成果,但仍然是提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一致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三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的对策
  1 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实践教育
  理论学习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环节。传媒类学生认知上具有很大的矛盾性,意志上摇摆不定,政治立场不坚定,因此对于传媒类学生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他们正确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能够旗帜鲜明地分清只有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主义的思想才是先进的思想,才能引导大学生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从而澄清自己的模糊认识,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需要结合传媒类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改,调整教学重点。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目前在传媒类高校主要以“两课”教学为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的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增强他们抵制各种低级趣味价值观的侵蚀能力,达到理论武装头脑的效果。但目前传媒类高校“两课”因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鉴于此,必须加强对传媒类学生的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对于重要的、传媒类学生却较为薄弱的内容要反复强化,并结合一些具体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强化记忆。而对于非重点的、学生价值观比较乐观的方面进行略讲。同时结合传媒类学生专业特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人文讲座,通过视频、案例等活生生的案例来加强学生对于集体主义教育的认同。
  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结合传媒类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和乐于实践的特点,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实践环节,主要是为解决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知行不一,即理念上认知其重要性,行动却比较随意自由的问题。第一,结合传媒类学生擅长组织活动的特长,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在内容上,与专业结合,与学生兴趣结合,有意识设置能促进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环节和内容;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创新性和参与度。双管齐下,在社团活动中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的建构。目前在传媒类高校已经运行良好的摄影协会、朗诵艺术团、戏剧社、配音社、动漫社、校报报社、校园广播台等就是典型的专业型社团。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加社团功能与影响力,同时再增加更多的专业社团,发挥专业与实践结合的优势,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通过校内开展的以小组、班级、年级、学院(系)为单位的各种活动和比赛来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比如开展辩论赛、篮球赛、接力赛、拔河比赛、艺术节等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施展个人才能,而且在活动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成积极为集体做贡献的氛围;开展创业大赛、科技节、跨专业学术沙龙等教学和科研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活跃思维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此外还可以开展野营、游泳、爬山、自行车旅游等户外活动,在统一的集体行动中增加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攻克困难的精神,同时也能让更多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的人从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第三,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三下乡”、进驻养老院、孤儿院等活动,发挥学生的较高学历、较高思想素质的优势,把他们的智力、知识、技能等带到需要的人群中去。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各形式的社会考察活动,如民族企业考察、客家风情考察、红色旅游考察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更加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使命、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对于社会和集体的信任和信心。
  2 关注学生个性和特点,注重管理育人
  第一,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上要过硬,保证有一支强有力的专职管理干部队伍。传媒类学生思维活跃,集体主义观念比其他专业学生更为薄弱一些,因此对于管理干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比较过硬的管理素质,而且要求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明确自身肩负的管理育人使命同样重大。在高校管理队伍中,配备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在注重专业师资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专业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提升。
  第二,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完善的、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传媒类学生思想自由散漫、意志力不坚定,对于他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更需要用制度来进行约束,需要通过制度约束帮助学生形成自觉意识。一方面,制度制定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的执行也要尊重学生意愿,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将管理工作赋予到人性化的教导中,真正让学生认可制度本身,从而能有效执行并达到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关键。高校要根据公民道德建设的最新要求,针对班集体、团支部、党支部、社团组织、学生宿舍等集体的不同特征,将传媒学生在集体主义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和行为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考评体系之中。整个学校上下都要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从考核标准的量化、目标体系的明确、评估与考核的定期开展,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与规划,让这个制度切实有效可行。   第三,在集體主义价值观教育与管理中,最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于先进榜样的宣传与弘扬。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榜样是现实的活生生的范例,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优秀楷模的思想行为和感人事迹的真实再现,他们代表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导向,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运用大学生身边动人的事例来感染大学生,使他们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地去认同社会主流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而使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激励学生自觉追求积极向上的道德境界。另外,宣传必须要做到及时、真实、感人,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更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3 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和提升,形成自觉行为
  首先,传媒类学生要深刻认识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于传媒类学生的重要性,要把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未来的传媒类岗位,尤其是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单位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大局意识、奉献精神,还要有正确的义利观、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党性修养。所以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对传媒类学生未来就业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自身的集体主义观念。从关心宿舍成员开始,协调好宿舍人际关系,给自身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宿舍环境;摈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理念,真正视班级为自己在校的“家庭”、自己是集体一份子的理念,积极参与班级各类活动,积极为班级事务献计献策,切实为增强班级凝聚力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向身边榜样学习,学习优秀学生为集体而付出的精神,学习模范人物身上具备的服务他人的意识,学习先进学生身上具备的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他们身上汲取能量,有意识培养自己服务他人、贡献集体的意识,从点滴收获中找到自我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从而逐步形成自我的一种自觉行动;要有集体主义荣誉感,不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集体兴衰,人人有责。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与自身集体主义荣誉感的培养结合起来,集体兴盛了,个人发展的空间也会不断拓展;大而放之到国家,也是同理。每个人都该有为集体和国家兴盛贡献力量的义务和责任。
  最后,重视理论学习,克服自身短板,为自身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传媒类学生的重专业学习、轻文化课程学习的现状已成为阻碍传媒类学生长远发展的“绊脚石”。文化素养的培养,包括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能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而科学的理论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对传媒类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帮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发挥更大潜力。“自育乃教育之本”,在高校做好针对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学生能不断提高自我素养,提高集体主义荣誉感,提高辨别是非能力,从而真正提高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建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其他文献
Nursing becoming a respectable,decent profession for educated Chinese women was a challenging undertaking.The early advancement of nursing in China was a collec
Objectives: To develop a method that measures nursing potential through the factor analysis of relevant nursing data and social context by taking matal mortalit
[摘 要]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将“传播”定义为: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传播无处不在,它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而公寓作为校园最具传播特质的公共场所,文化公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公寓(学生)的“群体传播”特质和文化公寓的四大育人作用出发,通
Background: Most of previous studies aim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nurse staffing on quality of acute hospital care have used stochastic methods and their res
羊草(Leymus chinensis/Aneurolepidium chinensis)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天然草地面积较广、营养价值较高而且较耐盐碱的优良的禾本科牧草,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草原类型。羊草具有耐寒、耐旱、耐湿、耐践踏、耐土壤瘠薄和一定的耐盐碱能力,适应范围很广。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天然羊草草原的退化。为了保护羊草资源,提高草地生产力,探索改良盐碱化草地的技术和途径已成
香蕉(Musa spp.)是一种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农业作物。虽然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人们对其遗传系统知之甚少。与其它农作物(水稻、玉米等)相比,香蕉的分子水平研究相对较少。本
本文分析了廉洁教育进实验的必要性;从职业和专业角度,选取了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廉洁教育内容;并从教育影响和环境熏陶等两个方面探讨了廉洁教育进实验室的路径选择:教学相长、
[摘 要] 生命观是对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医学生将来要承担拯救生命、救死扶伤的大任,其生命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对自身、对病人生命的态度,本文就如何培养医学生人生观教育,引导医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继而救护生命、升华生命,成为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医学生;生命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qualitative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s of pain acceptance in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Methods: Twelve
为了育成野败型的新的雄性不育系,几年来我们先后设计并实施了四个模式选育雄性不育保持系。即:保持系品种之间杂交、保持系与微效恢复品种之间杂交、保持系与强恢复系品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