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局部微注射A型肉毒素(BTA)调控左侧星状神经节(LSG)神经活性与功能,对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15只成年雄性比格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肉毒素组(n=8)和对照组(n=7),分别应用微量泵向LSG注射肉毒素溶液或生理盐水。记录基础状态和微注射后LSG神经功能和神经活性,测定心室有效不应期(ERP)。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MI模型,连续记录1 h心电图用以分
【机 构】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武汉大学心脏自主神经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武汉大学心脏自主神经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局部微注射A型肉毒素(BTA)调控左侧星状神经节(LSG)神经活性与功能,对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防治作用。
方法15只成年雄性比格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肉毒素组(n=8)和对照组(n=7),分别应用微量泵向LSG注射肉毒素溶液或生理盐水。记录基础状态和微注射后LSG神经功能和神经活性,测定心室有效不应期(ERP)。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MI模型,连续记录1 h心电图用以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TA微注射显著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微注射后4 h:频率(38.86±3.89)次/min对(21.43±5.97)次/min,振幅(0.11±0.01)mV对(0.04±0.01)mV,P均<0.05)]和功能[微注射后4 h,15.0 V:(60.96±9.30)%对(22.34±4.84)%,P<0.05],延长左心室ERP[左心室心尖部:(163.67±7.09)ms对(185.67±4.63)ms;左心室心中部:(165.33±5.32)ms对(182.00±5.93)ms;左心室心底部:(163.67±5.85)ms对(179.00±6.03)ms,P均<0.05],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室性早博:(67.71±14.09)次/h对(8.13±3.91)次/h;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12.00±4.28)阵/h对(1.13±1.13)阵/h;持续性VT/心室颤动发生率:71.4%对12.5%;P均<0.05]。
结论局部微注射BTA可抑制LSG神经活性,防治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完全后腹腔镜经膀胱外途径规范化直视下(P.R.E.S.S.)膀胱袖套状切除术的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为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30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1例,烟台毓璜顶医院20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例,东部战区总医院3例。男57例,女38例。平均年龄(67.7±10.0)岁。中位肿瘤最
目的系统回顾已发表的关于希氏束起搏(HBP)用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文献,并评价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12月,以确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临床结局指标包括植入成功率、QRS时限、起搏阈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功能,并发症和病死率。对数据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神经反射性晕厥中的一类,在各类晕厥中发病率最高,具有十分复杂的神经反射机制,而防止晕厥的再发的方式是限制该反射的各个环节。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无论是口服药物治疗,亦或是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管理等,均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仅对心脏抑制型患者有效,且年轻患者接受程度低。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尝试消融自主神经节去迷走神经化,阻断迷走神经的信号传出,从而治疗血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C-007对胶质母细胞瘤(GBM)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和U118MG,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FC-007(0、0.1、0.5、1、5、10、50、100 μmol/L)处理胶质瘤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FC-007(0、10、20 μmol/L)对U87MG和U118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评估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评分和分组(评分≤3分者为低危组,评分>3分者为中高危组)。比较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患者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差别。结果入选的66例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相关并发症是目前全球发病和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脂质和炎性物质的沉积与流出为动态的过程。淋巴管作为胆固醇逆向转运、炎症因子及坏死物质排出和组织液引流的重要通道,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淋巴循环、淋巴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展及消退中发挥的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隐匿,可表现为心脏性猝死,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该文报道1例表现为心脏骤停的ALCAPA患者,经心脑肺复苏后,未出现并发症,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术,术后康复出院,随访至今无不良事件。
肺栓塞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随之继发并持续进展的肺动脉高压。该文回顾了一例骨肉瘤患者肺动脉瘤栓的诊断、治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笔者认为对于非高危肺栓塞人群,应充分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密切监测肺动脉压力等指标,采取更为精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早期明确诊断、改善预后。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SD幼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神经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幼年大鼠按照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氯胺酮组经腹腔注射氯胺酮5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连续注射6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两组幼鼠学习记忆能认知能力;采用尼氏染色测定海马神经元数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Caveolin-1、生长相关蛋白-43(GA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脉炎症性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由于与冠状动脉邻近,而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血管壁之间具有复杂的双向通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始于脂肪组织释放的因子,而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感受到冠状动脉炎症后也会发生形态和分泌特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被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识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