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一个动词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wujduu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是“生命的现在进行时”。
  ——题记
  《大日经疏》说:“文殊师利,身郁金色,顶有五髻,作童子形。”佛教密宗甚至认为,五台山即是文殊菩萨自身;五个台顶,则是文殊菩萨头顶上的五个发髻。又说:“(文殊菩萨)以本愿因缘故,示作童真法王子形;首有五髻者,为表如来五智久已成就。”
  佛门有“五智五如来”之说。具体到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则东台聪明文殊代表大圆镜智、南台智慧文殊代表平等性智、西臺狮子吼文殊代表妙观察智、北台无垢文殊代表着成所作智、中台孺童文殊代表法界体性智。
  人心中有贪、嗔、痴、慢、疑五种“病毒”。将这五种“病毒”灭活后,它们就可以成为免疫的疫苗,人得以转烦恼为智慧。
  禅是空性与光明的集合
  说到禅,人们容易想到玄妙的禅门智慧。文殊菩萨作为佛门智慧的代表,其“仗剑逼佛”之行,有“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禅师风范;在修行中,文殊菩萨非常重视禅坐,他曾说《禅坐偈》:“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清净成正觉。”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期间,雨水丰沛,草木滋长,虫蚁繁殖。因此佛门提倡“结夏安居”,禁止僧人外出行脚,以免伤害生灵。有一年,释迦佛率僧团在精舍安居时,文殊菩萨却出去跑了三个地方才回来。迦叶认为文殊菩萨这样做,破坏了僧团的和谐,于是要把文殊菩萨赶出去。忽然,迦叶眼前出现了百千万亿个文殊菩萨,他愣在那里。此时,释迦佛问:“你准备赶哪个文殊?”迦叶无言以对。
  有一天清晨,文殊菩萨来到释迦佛的精舍前,他站在门外,一动不动。释迦佛问他:“文殊,你为什么不进门来?”文殊菩萨说:“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
  下面的事,大概发生在“楞严一笑”之后吧。接连七日降雨,僧众无法到城中乞食,饿了数天。阿难请文殊菩萨想办法救济僧众。文殊菩萨不起本座,分身入城,乞回一钵食物,全体僧众有了饭吃。这有点像基督教里的“耶稣分饼”,一张饼让许多人都吃饱了,而饼还没有吃完。
  为纠正僧众对名相的偏执,释迦佛故意问文殊菩萨:“你的名字叫文殊,除了你这个文殊本人以外,‘文殊’这个名字,还代表别的文殊吗?”文殊菩萨答:“文殊就是我,并不代表别人。假若这个名字还代表另外一个人,就有两个文殊了。但是文殊现在只代表我一个人,这个真实的我,和名字所代表的我,就是一个。中间并不能分出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有时,文殊菩萨代释迦佛讲法。有一天,他说禅修者关照自性,“不用见佛,不用求法”。两百位僧人听了,以为他说错了。释迦佛对这两百位僧人说:“如果你们认为文殊错了,那是因为在你们内心中,执著的火焰在熊熊燃烧。”两百位僧人听了,立刻顿悟。
  禅在空有之间
  禅的起源,据说从“灵山拈花”的公案开始。《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载,释迦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释迦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个公案,表明禅不滞于文字语言,能直接洞见心地。南北朝时,达摩禅师自印度来到中国,传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为当时的佛教主流所排斥。达摩禅师隐居嵩山面壁参禅时,被寺院僧人讥讽为“闭关婆罗门”。
  禅被发扬光大,是在六祖慧能之后。从此,禅宗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脉,延绵至今,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及艺术,还东传至日本、韩国。
  “二战”后,日本佛学家铃木大拙等到欧美弘扬禅宗,广为欧美人士欢迎,禅的影响力也由此扩展至世界各地。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略称,意为“静虑”“思维修”,指人经由精神的集中进入高层次自我观照。禅宗所说的禅,不仅指观照的过程,更强调在生活中证悟本性。像净慧禅师提倡的生活禅,“在生活中禅修,在禅修中生活”,将禅的顿悟落实于生活。
  禅修者不能逃避生活。就像小说家昆德拉说的那样,“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逃避生活向外求解脱,会把禅修者带进心灵的“死胡同”。
  佛门有“禅为佛心”之说。心是会跳动的,那么,禅就是佛的心跳。因此,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是“生命的现在进行时”。
  禅是活泼、自在无碍的解脱状态,而非一个概念或定义。如不能理解这一点,读禅宗公案,便会感觉其“不可说,吊诡,不可捉摸”。禅不是语言的徘徊,从一只嘴巴到另一只嘴巴。释迦佛及文殊菩萨有关智慧解脱的言教,诸如放下、看破、空、无常等,永远不会固定为咖啡、茶或汽水。
  禅在哪里?文殊菩萨说,禅在空有之间。如果人执著于空,则落入空的陷阱;执著于有,则困于有的迷宫;既不执空,又不取有,则接近于禅。
  (马明博,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天下赵州生活禅》《一日沙门》等。)
其他文献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最朴素的人生理想。而齐家往往是最难的,因为幸福的家庭太难得,不圆满的家庭却很多。家是中国文化的根,家是中国人心的归宿。大学曰:所谓治国在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可教人,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最近很多名人的子女出了问题,甚至吸毒,让国人唏嘘不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其实看到别人的子女出了丑,不应跟着一起起哄,而是反躬自省我自己的子女和家庭是否也是问题重重呢
期刊
《易经》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源头,其中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刚柔并济的和谐之美、隐喻象征的抽象之美等思想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易经》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其后数千年,诸如音乐、舞蹈、诗歌、建筑、绘画等各类艺术形式无不融合着这部典籍的内涵主旨。  作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在对生命本源深刻思考和形象概括之上体现出宇宙万物的自然生长之美。《易经》的
期刊
南宋年间,有一位审安老人,集宋代點茶用具之大成,绘制了《茶具图赞》。书中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  茶炉:韦鸿胪,名文鼎,字景旸,号四窗间叟。  茶臼:木待制,名利济,字忘机,号隔竹居人。  茶碾:金法曹,名研古、轹古,字元锴、仲鉴,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茶磨:石转运,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君。  水勺:胡员外,名惟一,字
期刊
冬天的一次茶会,终于见到他,在龙泉山间的一个空旷小院,他一袭布衫端坐椅上,吹着洞箫,旁若无人。远远地还没看清面容,悠悠的箫声已穿过院墙飘入耳中。  嗯,这也符合我的想象。清雅茶人,会吹箫没什么奇怪的。但看了半天,发现他一直保持着端正的姿势一动不动,这就是功夫了,就像有修为的高僧讲法时一样。这样一个人,你无法想象他曾经是玩摇滚的,痴迷于重金属solo时的超高音,沉醉于低音贝斯的轰鸣。  茶会将要开始
期刊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在她的重要著作《同治中兴》中写道:“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中最突出的一位便是曾国藩,他在晚清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竭尽所能,最终以文臣而封毅勇侯,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纵观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不世之功,既与其识人、用人的高超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期刊
《梅花三弄》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描写了寒梅在风雪中独开不败的风骨,搏击风霜、傲雪凌寒。它本源自东晋时期桓伊将军吹奏的一首笛曲,笛吹梅心,寒玉冰心;后来这首笛曲改编为了古琴曲,琴声泠泠,腕底生香。  所谓“三弄”,是指曲中同样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徽位上分别演奏了三遍,由于音高不同,这“三弄”的音色、气韵、描写场景、思想情感也都不尽相同,在《梅花三弄》中,一弄比一弄的弹奏更为激烈,似是一阵比一阵更强的
期刊
传统之于我们,宛如一股逆流,冲刷尽现今世事的纠葛,反倒呈现它本真的一面,这历史间隔的瞬间,留下的恰恰惊艳了路人。如此,我便路过这里,将一段故事为你娓娓道来。  对工艺拿捏的分量精巧如斯,手掌摊开抓起一把泥土,烙滚动的大理石转盘上,抔一撮泥,细细补填。这泥逐渐在手指的抚摸下稍稍有了形状,你将它拉长亦或是弄纤底盘,都需沉醉其间,任时间碾碎急躁的脾性,剩下宁静的灵魂。  没有人会如亲手制作的人一般身临其
期刊
没有一个天生的完人,人之所谓完美,都是一步步修炼出来的。曾国藩非常注意修身,其方法之一就是“研几”。几者,细节也,研几,就是重视、讲究细节。  三十岁以前,曾国藩静下心来,非常喜欢交游。玩的时候忘乎所以,回了家却非常后悔。他的日记不止一次记录过对自己浮躁心性的反省。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曾国藩早晨读完《易经》,出门拜访朋友,后来到杜兰溪家参加了他儿子的婚礼。参加完婚礼,本想回家用功,但突然记起那
期刊
西汉的土壤  西汉,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王朝。  西汉时代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推翻了创建中国统一文明的秦帝国,处在中国统一文明开创之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最具有发生种种变化的社会潜质,最具有重塑中国文明的种种可能。一言以蔽之,西汉王朝承担着“如何承前,如何启后”的最重大的历史课题。由于秦帝国过于短命,没有巩固统一新文明所必须的时间条件,使新创建的统一文明具有相对脆弱的历史缺陷。惟其如此,西汉王朝的历史抉择
期刊
禅生活就是平常心。当下人们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紧,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的工作、平常的家庭、平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常心待人接物,平常心对待人间冷暖荣辱起伏。平常心就是禅心,禅心的生活即是无争。利欲熏心的人是无法体验禅心的,起心动念都是利的人,是無法生活在禅境里。只有保持一颗清净心,淡泊明志心如止水,才能进入禅,进入从容的生活。  禅生活就是轻物。金钱让很多人的生活与禅境擦肩而过,物质的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