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是你不懂得捍卫自己的专业性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中,你是一个“听话”的员工吗?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便老板的观点过于主观和个人经验主义,也不敢提出质疑;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交付更好的结果,而是为了“老板开心就好”……
  记得小学有一次数学考试,有个同学在做某道应用题的时候发现题目错了,便举手问老师,结果数学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没错,于是大家都埋头做题,再也没人敢提出疑问。
  当时的我虽然也怀疑题目有可能错了,但还是毫不犹豫按照老师说的去做。结果你猜发生了什么?
  那次考试,全班只有一个满分,而得满分的人正是那个举手质疑题目出错的男生。因为他在老师说对的时候,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了条件再做。
  工作中,这样听话的员工并不少见。明明自己是设计,结果毫无审美能力的客户、领导说改就改,一个堂堂正正的设计活成了没有灵魂的美工;领导想法一天一个样,即便准备了很久的工作要推翻重来也一个劲儿点头说好,内心毫无波澜,觉得“老板开心就好”。
  但突然某一天你会发现,乖乖听话也许不再受用,听话不仅不能帮你获得认同,反而可能会降低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
  你听话了,客户说你不够专业;你听话了,领导说你没有主见。
  为什么听话的人在进入职场后很难获得欢迎?为什么“不听话”的人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听话,是一种推责
  电影《异类》中曾提到过一个故事:1997年8月6日,一架由韩国汉城(今首尔)飞往关岛的大韩航空801次航班,在降落前坠毁。
  航班最后30分钟的语音记录还原了坠毁事故发生前的情况:
  机长:“嗯……真是……太困了。”(含糊不清的语句。)
  “当然了。接下来是整个飞行过程最关键的部分。”副机长说,“你有没有觉得雨下得更大了?”其实副机长本意是想提醒机长天气状况非常糟糕,不适合目视降落。
  接着,随机工程师说:“机长,气象雷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随机工程师跟副机长的本意是一样的:今天晚上并不适合目视降落。当时外边正下着倾盆大雨,漆黑一片,下滑角指示灯还有故障,但是机长还是决定目视降落。
  从专业角度来看机长的操作并不符合规定,然而,不管是副机长还是随机工程师都不敢明确地指出机长的错误,最终酿成了大祸。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在1982年佛罗里达坠机事故中,副机长从未用过除“暗示”以外的方式提醒机长发动机结冰危险。
  他甚至先后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暗示了4次,但因为他和机长之间的权力距离,所以一直采取隐晦的方式向机长表达自己的意见。
  发生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语境文化。高低语境文化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提出的,如中国文化、日本文化、非洲文化、拉丁文化都属于高语境文化。
  简单来说,高语境文化的人交流更多的是根据当时的情景解读信息,同样的语句,交流的情景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譬如说“你是个好人”,可能是委婉的拒绝,也可能是一种称赞。
  因此,在中国人的沟通中,凡事都讲究“委婉”,明确指出领导的错误,或者提出和领导相悖的想法,仿佛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然而,事事聽话,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明明知道有更好的办法却不敢提,其实是一种推责。
  工作中其实也是如此,那些很听话的员工,不管老板说什么都点头说对的人,恰恰是不敢反抗权威并坚持自己意见的人。因为他们害怕承担责任,所以干脆将选择权和责任一并推给了老板。
  阅读量不好?还不是老板定的标题嘛。文章有错别字?老板最后审核的时候竟然都没有发现。选题读者不喜欢?没关系,只要老板喜欢就好。
  听话的员工,总是把工作中的选择权和责任全权推给上级,懒于思考,怯于担责。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职场“木乃伊”,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地执行别人交代的任务。
  听话,是一种懒惰
  听话其实有一个潜台词:何必给自己找活儿干呢?
  当与老板想法相悖的时候,选择屈从权威是一种懒惰。打开默认系统,默认老板的话都是对的,懒于思考、懒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会这么讲?
  举个例子,如果老板认为某个标题更好,实际上,你认为另外一个标题也许会更吸引读者点开页面。听话的员工往往就直接采用老板认为好的标题,而不听话的员工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把不同的标题发到各个群里,请大家投票。
  但这些行动在听话的员工看来,就是“给自己找活儿干”。在他们看来,当自己的想法和老板的意见不同时,听从老板是一种省力,老板满意自己也轻松,但不听从老板是一种折腾,费力不讨好。听话的员工往往止步于麻烦,而不听话的员工往往会越过麻烦。
  听话,是一种无能
  我认识一个做设计的朋友,在公司的时候总表现得很“听话”,不管是谁,都可以对她的设计指手画脚。一会儿这个人让她换个底色,一会儿那个人觉得字体太丑,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几版之后,领导又过来说,还是原来的颜色更好看。
  当同事提了一个不靠谱的建议,或者完全违背设计理念的意见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用自己的专业性反驳对方,而是点点头,说了一句“好的”;当领导过来认为应该模仿别家的海报时,她没有用自己的专业性去解释为什么选择现在的版式和元素,而是点点头说“好”。她以为听话是一种敬业,但实际上,听话恰恰是一种不专业。
  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里面提到,在日本,作为家庭主妇的妻子其实很排斥丈夫进入厨房,因为她们认为丈夫一旦进入厨房,就是一种对自己地盘的侵犯,只有一个无能的妻子才会让丈夫随便进出厨房,对她们做的家务指手画脚。
  在工作中其实也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领地”意识,在自己的领地里做到最专业、最权威,不容别人侵犯。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门手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手艺练好。一个拥有专业性的职场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地中,需要坚决捍卫自己的立场和专业性。
  《史蒂夫·乔布斯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Mac团队从1981年开始,每年会颁发一个奖项给最能勇敢面对乔布斯的人。有一天,乔布斯冲进了阿特金森手下一名小工程师的小隔间,说出了自己常说的那句话:“这是狗屎。”普通人这个时候可能很难直面乔布斯的强大气场,没想到那个小工程师却回答:“不,这其实是最好的方法。”然后他向乔布斯解释了自己在工程上作出的权衡,结果乔布斯败下阵来。
  还有一次,乔安娜·霍夫曼发现乔布斯未经她同意,“以完全扭曲事实”的方式更改了她的市场规划。于是她怒气冲冲地冲向乔布斯的办公室,并告诉他的助理:“我要拿把刀插进他的心脏”。奇怪的是,乔布斯没有发飙,反而在听到她说的话之后作出了让步。
  这些人反抗了权威,坚守住了自己的领地,结果不是被炒鱿鱼,而是获得了尊重。
  《重新定义公司》一书里曾提到谷歌公司有一个企业文化,就是别听“河马”的话,指的是一个公司在作决策时,大家常常会习惯听从于高薪人士的意见,这只“河马”或许是你的直属上司或老板,他们是权威的象征,很少有人敢反驳他们的意见。
  但作者指出:只有创意精英才敢冒着被河马踩死的风险捍卫质量和业绩。
  所谓的创意精英,就是不肯在自己的专业性上做一点让步和妥协的“死脑筋”,宁愿得罪人也要捍卫自己的专业,他们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和产品当作个人品牌的延伸,因此他们无法忍受降低他们专业水准的事情出现。
  张小龙曾在腾讯内部做过一个长达8小时的演讲,演讲的内容是关于“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他认为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就是负责的态度。
  简单来说,所谓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专业性有所坚守。唯有如此,才能“抵挡住来自上级的压力和绩效考核的压力,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变形、不妥协地执行产品策划”。
  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被老板需要的员工,而不是只会听话的员工。
  (摘自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专业度:成为解决难题的高手》     )
其他文献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中部,有一座早已被政府从公共系统中抹去存在的小镇:森特勒利亚,如今的它只剩一个影子,在虚幻和现实的边缘若隐若现。1962年,一起人为造成的火灾引燃了小镇地下的无烟煤矿脉,而这场火一经点燃便再也无法扑灭,炙烤着整座镇子50多年。研究人员预计,这场地下大火还要继续烧上250年。  而这个在虚拟世界中声名大噪的小镇,和这场熊熊燃烧了半个多世纪的“永恒的地狱之火”,像是早已脱离了时间和
期刊
冒着酷暑,顶着炽热阳光,在浩瀚戈壁滩上捡到的金丝玉原石,经过玉雕师傅的巧手雕琢,开放成雍容的牡丹。把玉牡丹托在掌心,细细端详。  浅色的这朵,层叠的花瓣,仿佛是蛋糕师傅随手用奶油做出的,闪着润泽的柔光。花瓣的末端,则呈现出鹅黄色,好似面包在烤炉里略略烤了一烤,着了一点色。而在一片花瓣的底部,有一点似铁的锈迹。那是玉石上的一点瑕疵,玉雕师傅说,曾经很努力地想避开它,但终究还是没有完全避开。遗憾之余,
期刊
忆苦餐这种东西大概也就是中国才有。而也是起码过了30岁的人才有机会吃过这种食物。现在的年轻人,听到这个名搞不好以为是哪一部卡通片的片名呢。  吃憶苦餐是“文化大革命”时的事情。那个年代,一切讲求艰苦朴素。好好的裤子,也要在膝盖上打个补丁才好。想起那时吃的东西,本来已经很朴素了,特别是和现在吃的相比,简直就没办法比。  但还要吃忆苦餐。  顾名思义,忆苦餐,就是吃在嘴里的东西要使你想起从前的苦日子。
期刊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就像重力一样,无论你是否能意识到,它总会起作用。简而言之,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无论你关注什么,你都会把它吸引到自己的生活中。你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什么东西上,就会像磁铁一样把它吸引过来。这意味着无论你在想什么、说什么、读什么,在看电视,在听收音机,担心什么、幻想什么、强烈感受到什么,你都会把更多的讯息吸引进入你的生活。因此,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所有美好的、积极的
期刊
如果把当父母作为一项职业,那么这个职业恐怕是当今这个时代每周工时最长(全天候提供服务“24/7”,远远超过时下盛行的“996”工作时间)、工作压力最大(除了保证孩子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各种社会技能,随时应付老师给家长布置的陪学作业,接送孩子参加各种课外班以提升竞争力,陪孩子应对各种测试、竞赛,购置学区房,挤破脑袋把孩子塞进最好的学校,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焦虑感最强
期刊
脸色苍白是体质差的表现  脸色苍白是这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血液充盈不足而引起的,中医认为这是体质差的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面色苍白大多是由于营养不良、面部的毛细血管痉挛或血液充盈不足,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可于见寒冷、惊恐、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贫血、内脏出血等。  健康隐患信号灯  脸色发白,尤其两个眉头处明显苍白:多患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  面色淡白无华,嘴唇、眼睑内侧和脸颊苍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变化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和重要着力点。设计思维契合了当今世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正越来越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00-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设计思维起源于设计学、管理学,经过以美、英为核心的研究团体聚焦认识、实践与创新三个方向的研究,目前已发
期刊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药可以在药店甚至超市购买,有些药却必须提供医生的处方才能拿到,这其实就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分。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生开具的处方,由患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简称OTC药物。非处方药大多应用广泛、适应证明确、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但如果错误使用,同样会带来负面作用。选购和使用非处方药,应注意以下问题。  查看药物说明书  选用药物,需仔细阅读说明书,确定适应证与
期刊
汽车的空调有两种模式,其一是内循环模式。内循环模式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不开风机就没有气流循环,开风机时吸入的氣流也仅来自车内,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  车内冷气或者暖气如果只是开内循环模式,汽车内空间狭小,密闭性又特别好,导致外界的新鲜空气很难进入车内。在密闭条件下,车内的空气通过空调进行内部循环,得不到更新。密闭的车辆停止时开空调,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会聚集在车辆周围,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
期刊
编者按:谢魁(Kui Xie)是国际教育技术领域的著名学者,现任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与人类生态学院西弗特杰出教授、学习技术课程主任、数字化学习研究实验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担任《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等知名杂志编委,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设计与技术分会(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