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创作中的心理因素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zh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都在或隐或显的、交互的发生着作用。因此、对美术创作中心理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美术创作的实质。本文从美术创作中的情感活动、心理因素、显意识和潜意识方面来进行论证说明在创作艺术作品中是一定会融入艺术家的内心情感的,而且这种艺术规律会一直延续下去。
  关键词:美术创作;潜意识;心理活动
  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往往会令欣赏者惊叹不已。作者纯熟的创作技巧、引人的作品内容、丰富美妙的色彩、作品的主题等无不打动着观众。然而,要真正了解一件艺术品,我们不得不了解作者,了解他创作的心理动机和思维活动。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美术创作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则是一种心理活动。在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都在或隐或显的、交互的发生着作用。因此、对美术创作中心理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美术创作的实质。
  一、美术创作中的情感活动
  情感的积累是美术创作的前提,积极的情感活动是美术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情感,是指人们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特征。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观察的主观态度。在整个审美的认识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始终充满着浓厚的情感因素。情感特征是审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包括美术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之一。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艺术中、情感是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在美术创作的全过程中,创作者始终充满着艺术情感,没有情感的艺术就像一张苍白的纸。
  美术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在于其包含着、凝聚着、燃烧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艺术情感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所持態度的一种情感体验,所以,只有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认识深刻的美术家才会在美术创造中产生真挚的情感,才会有夜不能寐的创作激情,才会有美术作品中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清代画家孔衍栻说:“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并且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艺术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情感,这就是艺术活动。狄德罗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华调都无法打动人心。”
  那么,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是怎样得到激发,怎样达到物我交流的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学内容。因为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无意识或潜意识也参与了创作过程,可见意识控制下的创作和无意识控制下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启发关系。
  二、美术创作中的心理活动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动机是艺术创作的起点,它在整个艺术创作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创作的动机分为艺术创作潜动机和艺术创作显动机。潜动机是艺术家创作活动中某种无意识的驱动力量,潜动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艺术家进行创作,却又不易被艺术家所发觉。而艺术创作的显动机,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因各种事件、物象的积累和触发,而发生的心理波动,会直接引发情感,产生的直接心理驱动力。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往往会先产生一些意象,这些意象推动着艺术家进行创作。例如,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写过这样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集·题画》。我们不妨把这段话分析一下,眼中之竹“可理解为先于主体的、自在状态下的客观世界(自然物象),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触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于是、不觉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眼中之竹”变而为“胸中之竹”(画家心象)。“眼中之竹”(自然物象)到“胸中之竹”(画家意象),这是客观意象如何在艺术家的审美感知作用下,进入艺术家作品的第一个过程。画家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其实是情和景的内在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情感萌动,进行艺术体验,既要把“眼中之竹”内化为“胸中之竹”。感知、情感、想象、理性等心理因素相互渗透综合起作用。其中,情感因素是核心,从感知开始就伴随着情感,理性因素也融化在情感之中,想象更是以情感为动力,而且,美的创造离不开想象,因而,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心理因素与作品能否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感素起着重要作用。
  三、美术创作中的潜意识和显意识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在潜意识和显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例如,达利作品中的许多视觉符号如蚂蚁、面包、软表等。蚂蚁通常是紧张、焦虑、衰老的象征,暗示着达利潜意识里的恐惧、不安和性焦虑。蚂蚁频繁地出现在达利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如达利1993年的作品《梦》描述在黑暗中蚂蚁爬满闭着双眼的女人的嘴,画面可以说没有美感,蚂蚁成了制造恐惧和压抑的工具。柔软的钟表,是达利最广为人知的题材。他著名的油画《记忆的永恒》以及雕塑《时间的贵族气息》、《时间马鞍》、《时间的轮廓》等都出现了钟表。这些创作均与其童年的记忆及潜意识有关。
  因此,在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都在或隐或现地交织着起作用。对美术创作活动中心理活动的考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美术创作的实质。从潜意识到显意识的转化再到相互渗透结合,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以及再回到创作前的相辅相成的复杂心理过程,更有助于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作品创作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画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点进行创作绘画而成的。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明暗光线,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形式;审美特征  中国画,是属于东方独具风格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将空
目的:探讨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在201 3年1月到201 9年1月开展本次研究,期间总共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数
期刊
现阶段,手机成为普及率最高的个人电子设备,人们借助手机不仅能够完成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等基本功能,而且可以看网上视频、接收邮件、购物、缴费等,自媒体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
为了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升《现代临床医学》期刊所刊载论文的影响力,增强作者在业界的学术地位,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优先数字出版和中国知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激发情感、转变角色等方式巧妙地创设高职语文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从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卢肇生平简介,详细叙述了卢肇生平事迹与趣事,使读者对卢肇有个大概的了解与认识.《逸史》《太阴夫人》祥记,文章本身存在的疑点探究,主要围绕麻婆这个人物及所存问题进行详
期刊
他乡是故乡?  今夏回沪,发现不少一手推着婴儿车、另一手牵着蹦蹦跳跳孩子的外籍人士,此情此景冲击到了自己的生活记忆,不由停下脚步﹐问了几个孩子哪里是他们的故乡。回答倒是在意料之中,尽管我猜想他们父母的心里可能犹如翻倒了的五味瓶。  笔者自己因改革大浪而被卷到外域,在北美瞬间就飘走了三分之一甲子。近来来美居住的国人越来越多(成为紧排南美移民后的第二大群体)﹐对是否叶落归根、故乡在哪的讨论也多起来。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