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二代”“富二代”做科研更好吗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studi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由于一个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当中学老师,时年66岁的中科院数学所教授程代展一夜无眠。他追问: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6天后,那名学生作出回应,原因有二:一是累,二是没能力。“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从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毕业转而做科研管理的吳宝俊,在读理论物理的10年里,几乎每个人听到他的专业名称后都必问三个问题:1.理论物理有用吗?2.选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吗?3.你读理论物理,你的爹妈谁来养?对这三个问题,他的答案只能是:1.没用。2.不好找。3.没法养。
  “做科研就怕后院起火。”吴宝俊说。在他的同学和圈内好友中,能坚持科研的大多是“富二代”“学二代”,或者既是“富二代”,又是“学二代”。
  吴宝俊说,有很多教授,不理解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总是谈钱,觉得自己年轻时才拿100多元工资,但是照样做科研做得很开心。但两代人的经济压力是不一样的,上一代人尽管穷,那时房价、物价都没这么高,单位分房,大学也没有扩招,竞争压力小,读完博士就能留校或者有好工作。“现在的年轻人,上来就是300万元的压力,如果你没房,在北京有一半的女生不愿意嫁给你。”
  在吴宝俊看来,很多普通的父母都有一个观念:读博士一定比读硕士挣钱多,读硕士一定比读本科挣钱多。砸锅卖铁供出来一个博士,他们期望能有经济上的回报,觉得一年挣不了50万元是不可思议的事。结果,发现别人家的孩子读了本科、硕士,出来一年20万元,自己的孩子读了博士,出来一个月只有几千块,就接受不了。
  因此,没有经济压力的人往往更能集中精力、心无杂念地做科研。“如果父母要靠你养老,兄弟姐妹要靠你支援,从小你被灌输的理念就是赚大钱,那肯定做不了基础学科研究,即使读到博士,最后还是会离开。”
  不过,科研人员的处境也在慢慢改善。2010年,中科院大幅提高了学生待遇。在物理所,普通博士生不用缴税、扣保险金,比讲师的工资还高。博士后的工资则从项目组里出,平均一年8万~14万元,还有些能拿到18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从事科研的人就更有底气了。有了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加上导师观念的进步,年轻人才能安安心心做研究,以后做科研的人,应该会越来越顺当。”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11月22日)
其他文献
今天的月亮,良  傍晚的小雨,尚可  想象中的小鹿  跑进思绪森林的背影,优  用橡皮擦努力擦拭说过的谎却糊成  一片灰黑,劣  把一颗颗的雨滴串成透明的珠链,  优  路口那只被我命名为斑斑的流浪狗  午睡的样子,尚可  帮一首未完成的诗矫正一个字  使所有违和感消失,优  恐怖组织细心发明的  一百种杀人方式,劣  一些坏念头想永远住在黑暗里所以  跟上地球自转速度  依附在暗的那一面,良  
期刊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 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十二日,秦观在藤州(今广西藤县)游览光华亭时,吟诵了这首词,过后,他向身边的人要水喝,当旁人把水端来时,他望水含笑,撒手西去,年仅51岁。  对于刚刚年过半百的秦观而言,这是油尽灯枯的死法。持续多年的远贬生活,耗尽了他的生命
期刊
作文君:听说,这是一场“各自美丽”的成团PK,参与者有专业,有业余,还有实力未知的贪玩者;有的优雅端庄,有的豪迈活泼,有的丰腴健硕,有的纤弱秀丽,这些“姐姐们”也开始跃跃欲试。Ps.文中打分全看心情,并无统一标准。  No.1 玉舞人  长袖挥起,体态轻盈,盈盈细腰,翘袖折腰之舞,尽显柔美。怎么样,是不是有实力成为舞蹈担当?  年龄:2000+  舞台表现力:四星  个人特质:四星  No.2 洛
期刊
From:山东省青岛市 152****0487  哪怕心情糟糕透了,依旧相信只要有明媚的阳光,生活中就会出现美好的事物。  From:江苏省南通市 186****8524  只要是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哪怕遇到困难,总是能看到曙光。  From:浙江省温州市 131****5506  人生的路那么长,就算失去了些什么又怎样呢?总有一天,我还会找回来的。  From:福建省廈门市 132****741
期刊
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更好地放飛自我。  因为我是做艺术普及的,所以在开始之前,我想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在书法史上,三大Boss他们如何放飞自我的故事。  首先扑面而来的是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的《寒食帖》。那是苏东坡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下监狱,差点被处死,然后一路被流放到了黄州。在一个寒食节,他四十七八岁了,颤颤巍巍地从床上坐起来,又饿又冷还生着病,写下了这首《寒食帖》。这是一篇草稿,写错了之后
期刊
今天发了个朋友圈,晒被Tony老师打薄的新发型,感叹“打薄一半的清爽幸福,谁懂‘发量多星人’的苦恼”。结果,被评论区的小伙伴们吐槽灭顶:“美女,你是在戳我肺管吗?”“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疯狂掉头发的我,友尽!”“已经放弃发际线!我的身体误以为我要出家,所以头发自觉脱落?你珍惜下头发君的宠爱吧!”“红果果的炫耀,揍!”……  我……  我承認爱掉发的人不好受,但是,发量多的痛苦——  炎炎夏日,披着
期刊
从卓文君到李清照,从柳如是到顾横波,古人起的名字文雅而不落俗套。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连风都有自己的名字。  春夏秋冬,在四季中轮回的风,最原始的名字,便是春风,秋风,夏风,冬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清·袁枚《春风》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 唐·元稹《表夏十首》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
期刊
凡事大概在做到八成之前,努力都会顺利转化成看得见的成果,但是之后就是不同次元的世界了。截至目前都不断成长的事情,一旦做到八成,就会一直维持相同状态,然后自己也会因此感到厌倦。  感到厌倦时,该怎么办呢?  一种方法是放弃。比如放弃已经不觉得有趣的跑步,尝试踢足球。  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厌倦的时候重新学习。想要超越已经做到的八成,该怎么办?也就是说,你必须选择要不要去挑战那剩下的两成。学习有别于以往的
期刊
2020年高考,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取了676分的高分。7月30日,钟芳蓉成绩一出,50多位老师连夜乘车走了30多里路到她的村子报喜,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有人说,这样的高分专业肯定随便挑。然而,钟芳蓉最终却报考了冷门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消息一出,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  有人说,“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留守女孩不太懂事,不能给家庭减轻负担;有人认为“穷读理工,富学文史”,改变命运至少
期刊
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向往这样的学术圣地,年纪轻轻的钟芳蓉眼光独到。  但“吃瓜群众”不这么看。他们算着毕业生平均年薪,盯着“风口”上的专业。在泥沙俱下的评论中,一些人并未触及自己日常经验之外的世界,试图用自己的经验之谈甚至一厢情愿地对钟芳蓉指指点点。可是他们忘记了,在每一个稚嫩心灵的天平上,还有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梦想。  “不忘初心,做胸怀天下的新青年。”这是被称作“敦煌的女儿”的樊錦诗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