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具备极强的开放性,不但为马克思生态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化解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就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哲学;生态问题;时代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后,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严重,主要反映为生态问题的爆发与不断恶化对人类的发展及生存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近代工业文明时期,因为人类对于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充分掌握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概述
(一)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所有哲学自然观探索的关键问题。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是对传统哲学自然观的“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在严格遵守唯物主义准则的前提下,批判性地汲取了黑格尔与劳动中介相关的论述,认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其相较于人类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在具体实践环节精准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践成果当中归纳出人与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无法离开社会的环境而存在,是以具体的个体并且凭借相应的社会状态而存在于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恶化的重要反映。要想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需要杜绝人类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妥善解决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
二、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首先表现为指导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综合性的工程,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生态文明的统一体。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就是树立起牢固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以往相对滞后的价值理念转向生态文明理念;制度为实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生产模式的变革创新、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创建完善以及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树立。唯有遵守系统的基本准则,由系统层面着手对生态进行管理,完成好生态文明所有层面的建设工作,才可以建设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社会。
(二)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提出,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则需确保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两大系统间保持稳定的物质循环。违反基本的自然规律必定会导致灾难,人与自然之间爆发出的各类矛盾,其实都是源自于不合理、有违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还反映在其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促进方面。在以往,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过度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往往采取粗犷型的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启发人们,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运用,此类行为严重违背了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要想有序、稳定地发展,首先就需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杜绝以往那种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构建起“资源—产品—再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让能源与物质处在不间断的循环过程中,达到对于自然资源的循环运用。
(三)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的主要渠道,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阐述,同样是全新的希望与追求。美丽中国建设所指代的并非是纯粹的“碧海蓝天、山清水秀”,而是需要在推动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环节,需要全面掌握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在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长期秉持科学发展观,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有着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的时代价值。现阶段,我们国家正面對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充分发挥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水华.从“对象性关系”到“物质
变换关系”——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发展[J].生态经济,2014,30(1):186-190.
[2]徐水华,刘勇.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
想的内在生成逻辑[J].前沿,2011(5):185-188.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哲学;生态问题;时代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后,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严重,主要反映为生态问题的爆发与不断恶化对人类的发展及生存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近代工业文明时期,因为人类对于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充分掌握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概述
(一)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所有哲学自然观探索的关键问题。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是对传统哲学自然观的“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在严格遵守唯物主义准则的前提下,批判性地汲取了黑格尔与劳动中介相关的论述,认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其相较于人类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在具体实践环节精准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践成果当中归纳出人与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无法离开社会的环境而存在,是以具体的个体并且凭借相应的社会状态而存在于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恶化的重要反映。要想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需要杜绝人类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妥善解决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
二、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首先表现为指导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综合性的工程,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生态文明的统一体。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就是树立起牢固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以往相对滞后的价值理念转向生态文明理念;制度为实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生产模式的变革创新、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创建完善以及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树立。唯有遵守系统的基本准则,由系统层面着手对生态进行管理,完成好生态文明所有层面的建设工作,才可以建设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社会。
(二)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提出,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则需确保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两大系统间保持稳定的物质循环。违反基本的自然规律必定会导致灾难,人与自然之间爆发出的各类矛盾,其实都是源自于不合理、有违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还反映在其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促进方面。在以往,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过度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往往采取粗犷型的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启发人们,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运用,此类行为严重违背了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要想有序、稳定地发展,首先就需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杜绝以往那种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构建起“资源—产品—再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让能源与物质处在不间断的循环过程中,达到对于自然资源的循环运用。
(三)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的主要渠道,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阐述,同样是全新的希望与追求。美丽中国建设所指代的并非是纯粹的“碧海蓝天、山清水秀”,而是需要在推动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环节,需要全面掌握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在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长期秉持科学发展观,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有着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的时代价值。现阶段,我们国家正面對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充分发挥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水华.从“对象性关系”到“物质
变换关系”——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发展[J].生态经济,2014,30(1):186-190.
[2]徐水华,刘勇.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
想的内在生成逻辑[J].前沿,2011(5):185-188.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