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主演:黄宗英(外一篇)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篆体的书写字“领衔主演:黄宗英”打上我剛完成的故事片《请你记住我》的银幕上时,我反复看着那个镜头,不是看画面,反复看的是那七个字。我想,我终于完成了黄宗英的愿望:她年轻的时候,一直有一个浪漫的梦想,希望像法国女演员萨拉·伯尔娜一样,在70多岁的时候,即使坐着轮椅,还是上台演出。那时候她年轻,70岁,几乎像是生命的终点。因为年轻,谁都喜欢想那些遥不可及的事情。可是,真的到她70岁的时候,她居然比萨拉·伯尔娜还勇敢,她第四次进军西藏,参加徐凤翔纪录片拍摄;在她65岁的那一年,作为《望长城》的主持人,出现在中央台屏幕上。1990年9月,她和一伙才20出头的年轻人,集合于敦煌,整装待发一起西行挺进罗布泊。
  黄宗英自己在文章里说——《望长城》摄制组总制片郭宝祥同志和我恳谈:“和于台长研究了,为关心你的身体,又是这样的年纪了,是否考虑不去罗布泊?将来航拍时,可以在飞机上出现主持人形象。”我动情地回答:“让我去吧。我想,对一个知识分子最大的关心是全其志。我想去罗布泊。”
  接着四辆新型的越野车,六辆军用大卡车,十七位解放军干部战士,向渺无人烟的地理禁区挺进。想到那个场面,想到黄宗英坐在那颠簸的大吉普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的电视节目不好看了,因为这些理想主义者都不复存在。收视率,娱乐至上,把视觉的最后一点精神的呈现抽取了。黄宗英是那种带着激情的知识分子,可是作为一个演员,她依然把舞台作为她最终挑战的地方,她不能随便屈服,整个生活不论是写作还是表演,或者是主持人,现实就是她的舞台,她不肯随便退却下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探险,对我总是一种难以抵制的诱惑,这种心态仿佛与我的年龄和外貌越来越不相称了。
  是的,当黑发变成白发,当皱纹撕裂开眼角的皮肤时,黄宗英还是那样充满着浪漫的激情,似乎她从来就不觉得自己会衰老。等到我坐在她的病床前,看见那个永远热情洋溢的黄宗英,却已经变得沉默寡言了。她很少说话,你说一堆的话,她回答简单的两个字,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字,更多的时候,她微笑着看着你没有答复。她的记忆力在衰退,她的说话功能也在下降。70岁那次西藏之行,她因为高原反应,昏迷了三天三夜,病危通知出来了。尽管她奇迹般地苏醒了,但是因为大脑缺氧,严重影响了她的记忆。
  2012年的夏天,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放映修复版的《武训传》,日本庆应大学的教授吉川龙生带着学生赶到上海,就为了看这一场电影。这是一批做中国文化历史研究的日本人。吉川约我喝咖啡,听说他们看见公开放映的《武训传》时,连我都大吃一惊:什么?《武训传》公映了?记得2005年春天,为了拍摄《上海伦巴》,我们联系了北京国家电影资料馆,希望看一下《武训传》,了解赵丹的表演。没有想到,申请看片的程序是严格的,不仅要出示上影厂的证明,还要先打报告,说明看片子的理由,等待领导的批复。当领导的签字下来时,摄制组却因为经费短缺,不同意看胶片放映的《武训传》。我们努力减少了看片人员(因为资料馆只允许五个人观看),花了500元人民币,看了一场录像带的《武训传》。我们从上海飞到北京,早早等在风中的资料馆门口,那时候心里有一份敬畏,是对孙瑜导演和赵丹、对老电影的敬畏,就像这批日本人,他们会从东京飞到上海一样。
  可是,当《武训传》可以重见天日的那一刻,却安静得连我们这些做电影的上海人都不知道,我对吉川说,我带你去见黄宗英。立刻,在风雨中我们打到了出租车,直奔华东医院。说明来意后,黄宗英表现得很平静,但是她问了我们两次:《武训传》是在电影院放映?不是内部放映?
  我大声地说:是修复版,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
  黄宗英:你看见影片了吗?
  吉川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我们都看了,我们特为从东京赶过来看的。
  黄宗英:胶片放映的《武训传》?
  吉川:是胶片!我们都不敢相信,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拍摄的电影。
  黄宗英:就是赵丹演的《武训传》?
  我再次告诉她:就是孙瑜导演拍摄的《武训传》!天才之作!
  她木讷的脸上依然没有任何反应,她呆坐在那里,自言自语地说道:看来,真的是平反了!
  突然,我眼睛里拥满了泪水,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任何政治运动,你不会理解“平反”这两个字的内涵,你也不能意识到“平反”的价值。这电影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在批判之后,被誉为诗人导演的孙瑜,几乎成了电影界的沈从文,他后面试拍了两部影片后,就以身体不好为理由,提前退休了。一直到1990年去世前,他再也没有踏进上影的大门,他再也没有出现在喧嚣的电影人的场面上,更不要说什么红地毯,那里没有他的脚印。他是那么决绝,因为爱得太深!黄宗英说:那一天,我进屋看见赵丹拿着《人民日报》坐在沙发上发呆,他完全不能明白,刚从上海北上,在南京、天津一路放到北京,连周总理都出来为孙瑜鼓掌,他们是在天津一起读中学的同学。怎么,就劈头盖脑地开始批判了?
  我问黄宗英:你们那时候害怕吗?
  她抬起头,茫然地看着面前医院那一堵惨白的墙壁,喃喃地说:怕,怕……赵丹放下报纸,说要去厂里看看,他坐上家门口的26路电车,售票员都认识他,看见他的时候就问,“啊,侬呒没俾抓进去啊?!”大家都怕!
  不要说《武训传》了,就是现在的电影人,不知道孙瑜导演的人太多了。即使1982年我们分进上影时,同样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这么伟大的导演。问现在的年轻演员,赵丹、黄宗英是谁,他们都在那里摇头。可是在美国,任何一代电影人,不会说,他们不知道卓别林;不会说,不知道凯萨琳·赫本。不会的!
  篆刻家韩天衡先生对我们说:文化、艺术不是科学。科学在新的东西出现以后,可以把旧的全部颠覆、推翻;文化和艺术是传承,没有传承,任何新的东西如果没有根基,是要坍塌的!
  那一天,黄宗英跟我和吉川教授说了很多,很难得的一次,她说话那么多。显然,她是兴奋的!吉川教授一直不敢提问,我说,你提问啊。他羞涩地说道:看见黄宗英老师……我没有想到,会亲眼看见她,我太激动了!   我更加没有意识到,孙瑜、赵丹、黄宗英在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心目中占有如此高的位置。我被深深打动了。我突然想拍一个女人和黄宗英的对话,想着想着,就越来越激动。我没有跟任何人说,我只是问自己,如果一周以后,我还是会为这样的故事激动,那我就一定要去拍这个片子。每天,当我跳进水里,在泳池奋力游泳的时候,水波似乎使劲冲击着我,可脑子里只有黄宗英那张平淡的脸,她说:看来,真的是平反了!我想让这些平淡后面的一切可以充斥在银幕上,那一代电影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的电影是如何淌着他们的鲜血。
  2012年的夏天,我几乎隔天就背着C300的摄像机去华东医院采访黄宗英,采访回家整理着内容,于是野心越来越大,纪录片想成了故事片。两个月断断续续的拍摄,直到被医院赶了出来:你怎么没完没了的,黄老师毕竟是老人了,哪里经得起你这样采访的?赶回家以后,我开始写剧本,从《告别胶片》写到《浮生梦影》,一直到最后完成的《请你记住我》,经历整整四年的时间。我们不断根据投資方的要求修改,不断地妥协,也不断地坚持着最根本的东西,一次又一次说好的投资黄掉了。最常听见的就是:“现在谁知道赵丹、黄宗英啊?”我已经不会为这些语言生气,没有文化在我们的生活里,成为常识!于是,这话成为《请你记住我》开场的第一句台词。故事、叙述总是从常识开始,否则没有人相信你。
  影片完成了,做后期的都是80后90后的小孩,我全然不在乎他们的认同,我是做一次文化的传承,我只拍自己会感动的人物和故事!可是,那些孩子会跑进我的剪接室,会给我的小样无条件做调光处理,他们会站在你的背后,仔细看着屏幕里的东西。我终于忍不住问道:这片子好看吗?现在的孩子很酷,他们哪里舍得赞美你?他们平淡地说道:有点意思!反正跟我们在电影院里看见的都不一样。我哈哈大笑,好大的口气,仅仅是“有点意思”!我依然不在乎,每天提出修改意见,他们会认认真真地每天为你修改。我想,赵丹、黄宗英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赵丹、黄宗英,这就是一种传承!
  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系的教授看了我的片子,也是那么平淡地说道:“美术、摄影、演员,整体的水平真厉害,好有文化啊!”他们不说你是艺术片,他们说:有文化!这大概是最大的赞美了。我依然不在乎!可是看见片头出现“领衔主演:黄宗英”的时候,他们还是叫起来了,她还能演戏?原来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懂中国文化,他们都知道赵丹、黄宗英。其实,影片里黄宗英“领衔”的价值,更多是在她的老电影和纪录片里,我只是在影片的最后,拍摄了男女主角跑去华东医院给黄宗英祝寿的一小场戏。我是把纪录片、老电影、穿越和现实混合在一起完成了《请你记住我》。
  一部精致的低成本影片,我们把钱省下来,在摄影棚里,扎扎实实搭了一堂“钉子户”破败的石库门二层小楼。为了拍摄到漂亮的光影,我们在那里死等,可是华东医院不许我们进去拍摄。我们找了隔壁的戏剧学院的大花园,人家只允许我们周末去拍;我们又去找了老上影的花园。这时,黄宗英病了,吊针一周,她是不可能从医院出来了。拍摄已经进入最后的杀青阶段,黄宗英的小保姆不接制片的电话,已经从三年前,黄宗英就开始拒绝了中央台、凤凰台所有的拍摄采访。但是,她跟我是默契的,一定会让我拍摄!只是,我们进不去啊。摄制组开会讨论,我说,大机器实在进不去,就用5D拍摄。摄影一下跳起来大叫:这是拍电影吗?我不拍。我更凶:你不拍就不拍,我没有别的选择,随便什么机器,即便是PD150,只要能拍摄到黄宗英和我们的演员在一起,就可以!我跟副导演说:我们先混进医院,把会议室陈设一下。他问我,反打镜头的时候,门开着还是关着?我说,是偷拍,必须关着。他蔑视地看着我:你拍吧,比电视剧还不如。我完全失控了,我在摄影棚的走廊里大叫:你们都不要去拍了,都可以滚,我就一个人,我就用5D把戏拍了!
  制片说:导演,不急不急!晚上开会。
  没钱、没人脉,还想拍戏?谁都不敢去医院找院长通关系。但是,我们毕竟是一个有着电影训练、老上影的一批退休职业拍摄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制片先去医院,摸清了可以在急诊室那里开进器材车,然后带上五个民工,拿着器材从员工通道,走到住院处,从后面的货梯上楼。两个男女演员在汽车里化完妆,化妆师偷偷溜进病房给黄宗英化妆,同时替代了服装为她换上衣服。我和道具、副导演开始在会议室陈设。大家全部撤离,摄影和照明带着器材进来打灯,最后让小保姆扶着黄宗英进屋坐下。这已经不是四年前的黄宗英了,她自己说的话,完全记不住。我不断提醒她,她重复着,一次又一次断句,她不能说完很长的句子。外面护士台的护士在大声说话,录音说:赶紧让制片叫他们安静啊,否则我的同期声不能用了。摄影对着我叫:导演,不要给黄老师排戏了,可以了可以了!
  大家都高度紧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怕给人家赶出去。但是,我一定要拍到最后她和我们的男女主角在一起的镜头。2016年9月30日,我们终于拍摄完成了这场戏。2016年12月23日,黄宗英急病上手术台,术后在重症监护室住着。但是,她完成了自己的愿望,不是70岁,是92岁的时候,在银幕上,留下了最灿烂的微笑!她说:我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嫁给了赵丹。他一生坎坷,运动一个接一个,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就在他身后紧紧地抱住他,为他分忧。
  有孙瑜,有赵丹和黄宗英这样的老电影人,我们中国电影因此辉煌!
  向死而生——向周传基老师致敬
  周传基老师的名字对于电影圈以外的人是陌生的,也许对于电影界也不那么“著名”,早在1987年他就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执教的大学——北京电影学校。老先生太有个性,跟领导就是“不合作”,他只教自己认定的东西。他开始展开他的“西域少林”之旅,在电影学院以外的多所大学教授电影。直到他体力不支的时候,他身在美国,通过视屏网络教学。今天网络上发出消息:周传基电影学校暂停一切教学活动。
  霍建起导演说:电影的启蒙。我们的启蒙者!
  张建亚导演说:视听思维远去了……   杨远婴教授说:周老师的魅力在于,他的课上充满了细节的解剖!
  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系主任张伟民说:一代宗师!只是北京电影学院大师不再!
  今天凌晨,美国时间——2017年4月3日中午,周传基老师在芝加哥的一所医院去世,到最后的时刻,他依然是清楚的。在医院,他一直用英文和医生交流。3月12日他刚过完92岁的生日。他是4月3日的早上7点感觉呼吸困难送到医院,直到最后离开,这之间只经历了三个小时,当他感觉腹部疼痛的时候,他大叫“太疼了,让我走吧!”
  記得2013年他88岁生日的那天,站在他美国老年公寓的厨房里,跟我侃侃而谈,我们俩几乎是在抢着说话,因为很久没有看见周老师了,我跟不上他的思维,一直被他呛了回来。我说:周老师,这他妈的太不讲道理了,让我把话说完。他说:你他妈的才叫不讲道理!
  我从来没有想到周老师会离开我们,当我们已经不再年轻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会走在周老师的前面。这个曾经参加过远征军的小伙子,永远是一个阳光少年,他不断在学习在思考,他不是跟随潮流的与时俱进者,但是他思考的问题总是对我们有一种启示。即使对于生命的思考,他也是坦然的。他对我说:“我已经在网上的医疗系统里注册了,就是在生命发生垂危的时刻,不要进行抢救!也就是说,我一进医院,医疗系统打开我的名字,就会看见我的注册要求!美国是尊重个人选择的!”这不是因为他不热爱生命,是因为他知道珍惜生命,在最后的时刻,他左手握着女婿的手,右手握着女儿的手,渐渐他的手松弛了……此刻我才从电话里听同学麦燕文说,他心里惦记着他的前妻,有一份思念。周老师恶狠狠地说:“反右逼着我离婚,不是考虑孩子的前途……逼得我家破人亡,我是不会……”
  我们喜欢拿周老师开心,他就是那么一个永远乐观开朗激进的人。他的第二次婚姻是失败的,他却从来不会在我们这里流露出自己的沮丧,他觉得他的夫人也不容易,接受了这样一个右派丈夫。但是,他们实在是不默契,为了和学生见面,他设计了圈套让第二任妻子出游,因为妻子总是管着他。我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苏州一日游。最后,周老师不再一日游,当他第二次婚姻的女儿独立以后,在他快八十多岁的时候,在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他断然离婚,独自出走美国。他似乎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刻,重新开始生活,没有自哀自怜的状态。我常常想他的力量从何而来,周老师张开他那缺了很多牙齿的嘴巴,哈哈大笑,他说——学习! 他也有误导学生的时刻,他说:拍电影的,就不要看书。我就是觉得,我看了那么多书,一点都没有用!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用视觉讲述你的故事!
  我毫不犹豫地抵制周老师的说法:你是看了很多书,有了自己的思想,才会有独立思考。你凭什么让一无所有的人建立自己的思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读书!
  其实他说的是“不要死读书”。周老师说话,就是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总是要把他的说法推向极端。可是无论如何,周老师教会我们的是,独立精神+技术,二者不可缺一,只有这样才能拍出好片子!
  周传基老师的语录:有能耐的拍低成本片子;有智慧的拍无成本片子;废物才拍大片!
  最后的时刻,他还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启示我们!
  不要哭泣,周老师不相信眼泪!
其他文献
德国著名的专业汽车杂志mot前不久采访了奔驰公司客货车开发一部经理克莱默尔,就未来欧洲轿车的发展请他谈了看法,现把这篇采访录编译出以供读者了解欧洲轿车的趋势。(下文中
随着信息社会的兴起 ,人们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过去的专业对口向更高层次的注重能力和素质方面转化。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
复合泡沫塑料是一种新型管线保温材料 ,它的保温方法更有效、更经济。 Composite foam is a new type of pipe insulation, its insulation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and m
A comparison is made of several plasma-induced damage(PID) measurement techniques.A novel PID mechanism using high-density plasma(HDP) inter-metal dielectric(IM
国家为了鼓励引进的轿车尽快实现国产化,国家海关总署以署税(1992)746号“关于颁布《关于运用税收优惠促进小轿车国产化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即国产化率大于80%可
故障现象 萧山市运输个体户陶顺全送来一辆SLG6601C型定员19座少林牌轻型客车,要求排除发动机严重异响。该车1993年2月15日出厂,车架号9311239,配用扬州产4102型柴油机,发动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天然气管道建设技术交流会于2000年1月6日~9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部门储运界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共46人出席了大会,第五届石油
【摘要】湘西土家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因土家人民的信仰文化而形成的独具土家族风俗特色的“傩戏”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视为中国“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书籍查阅,对湘西地区傩戏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音乐结构、唱腔、曲式结构,希望此文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能提供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乐歌总集。由于时代遥远,语言艰涩,是最难读的三书之一。汉代的学者就曾发出“诗无达诂”、“诗无通故”的浩叹。事实正是如此。无论是对《诗经》题
1、成果内容简介:地亚农又名二嗪农,通用名Diazinon,为氮杂环有机硫代磷酸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毒、杀虫谱广等优点。该产品自问世以来几十年,经受了毒性、残留、品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