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铁桶理论”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的“木桶理论”,想起了老父亲的“铁桶理论”。
  村里人家,家家离不开水桶。我小时生活在一个山村,家里也有一对铁皮水桶,吃水要用它,菜园子浇地要用它,甚至生产队里一些需要栽种的农活儿,社员们也要挑着自家水桶参加劳动,挖坑浇水。等我和哥哥长到能用钩担(两头带铁链挂钩的扁担)挑两桶水时,也要经常给家里挑水吃。村西的水井很深,地面距水面大约有十米,所以每家去挑水时还需带一根井绳。井绳一头有防脱铁钩,打水时铁钩子钩住水桶的提手,用井绳将水桶放至井底,通过摆动井绳使水桶在水面倒扣、倾斜并灌满水,然后再提拉至井口。所以,如果不会控制绳子,水桶就会在井壁上碰撞;如果挑水的人太多太密,井里水面下降过快,水桶也会磕碰井底。



  挑水用的铁桶一般是圆柱形,大小得合适——太小了,光跑路不出活儿;太大了,用起来吃力。由于水桶的使用率极高,就很容易坏,而且坏了漏了也不像木桶那样容易修,所以大多是铁皮烂了裂了就要换新的,要不然一路漏水,白费体力。
  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家里换了一对新水桶,水桶不算小——反正打满水后,从家到水井不到五百米远,我需要歇三四次。大概是擔心这水桶坏得太快,父亲对它进行了加固,他在水桶的底座上加了一圈铁皮,在桶口上也包了一圈铁皮。外包铁皮比水桶铁皮还厚些,而且都是用铆钉铆死。如此一来,两个水桶估计足足增加了约十斤的重量。本来桶就大,再加上保护用的铁皮,挑起水来更加费力。我不常挑水,日常往家挑水的多是姐姐,所以隐约记得姐姐的抱怨。父亲弄的这水桶让她吃了不少苦头,不用说给家里挑水,到生产队劳动时就更吃亏,不像人家那些用小的轻的水桶,挑着轻,费力少。
  父亲的用意很明显:桶口是与提手和外界经常碰撞的地方,最容易破损;底座是经常往地上、石板路上碰撞的地方,也最容易变形,所以事先对这两处进行了加固,以防撞坏或磨坏。他这朴素的“铁桶理论”,倒是很适合用在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上。“扎紧制度的笼子”就是要建设一个没有漏洞、不怕磨损的制度——一磕就歪、磨磨就变样的制度肯定会“烂”得快些。我们家的水桶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让我们比别人多出了力、多流了汗。但那水桶也的确牢靠,一直到我们搬离那个山村,它也没破。
  劳伦斯的“木桶理论”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父亲的“铁桶理论”告诉我,水桶磕碰在所难免,要想不破不漏,只有给它多加道箍,甚至那保护比原本还要厚重——尽管用起来会有些吃力。
其他文献
准备材料一朵鲜花、一张白纸、双面胶带、画笔等。制作步骤1.首先在白纸上用铅笔轻轻地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花仙子的大致轮廓。挑食刚刚下班路过幼儿园,听到两个小朋
期刊
有个年轻人,名叫安澜。他说自己干什么都会成瘾。我要详细了解情况,就说请打个比方。他说,我上学的时候,就对网络成瘾。那时候,我每天起码有5个小时要趴在网上,网友遍布全世界。  我插嘴道,全世界?真够广泛的。  安澜说,是啊。人们都说上网对学习有影响,可那时我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因为要和国外的网友聊天,你要是英文不利索,人家就不理你了。  我说,一天5个小时,你还是学生,要保证正常的上课,哪里来的这么
期刊
一个人要想传播自己的观念, 证明自己的价值,最重要的是活得好、活得久。观念的进化与物种的进化一样,拼生命力。不要退缩,不要淡泊名利、甘于清贫,要功成名就,要富贵逼人,要绚烂,“你有的,我也能够拥有”,这样你的观念才更有说服力,更有生命力。居无定所的一个无业游民,要让人听你的声音,相信你的价值,那是不可能的。  你要得到好东西,就必须去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能力会得到增长。环境永远是局限的,对手永远
期刊
某位友人,谈到某次与同道中人深聊“骄傲与虚荣”的区别,谈起要像戒掉脂肪一样摒弃虚荣。她说“感恩朋友圈,确信真正的朋友隐藏其中的朋友圈。老老实实提醒自己需要朋友,不要因噎废食,勇敢地发朋友圈”。看后,不禁一乐,这位友人,为人朴实,文学功底深,沉得下来研究学问,写随笔比很多人意味深长,她一直在成长和变化,我看后,给她留言:“人到中年,你越来越可爱了,这种变化,真好。真实才是无价的。人到中年,会慢慢走到
期刊
何谓禅心?清静寂定之心境是也.这是一种甜蜜无为的境界.但多少人能尝到?世间人大多是名利客!只有等到了因缘才懂得要放下.正所谓“英雄到老始信佛”是也.rn今天在论坛上看到
期刊
小时候,我家住在西门附近,西南城角的白鹭湾、龙渠湾、骆驼巷、夏家什字是我的“地盘”.姑姑家住在文艺路,隔几周奶奶会带我去她家小住.路不远,奶奶带我一路步行,过五味什字
期刊
期刊
我的很多文章是多年前寫的。 30年前,我在写文章时并没想到这么多小朋友会看我的文章。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是非常孤单寂寞的,不像歌星和演员,马上能得到别人的掌声,可能你在30年后才能得到掌声。  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有真感情才会有好文章。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来。如果你是没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写作。三年级前多用成语  文字是充满魔力的东西,可以激发想象力。小时候我就打算成为
期刊
小时候有一次挨打,是母亲加班回来,疲倦又强打精神,辅导我白天在学校学过的拼音,发现我完全不会,态度极不认真,一拿起课本就像抽鸦片的一样身子直往下溜。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三个拼音教会了我,五分钟后检查,我又忘光了。母亲很绝望,拿来衣架就打。  那时已是深夜,邻居婶母过来劝架,看似劝架,其实是激发战火。婶母是这么劝我妈的:“不要生气,有些孩子天生不是读书料,你急也没用。”这句话使我的屁股旋即陷于更
期刊
姚合有一首诗道:“晓上上方高处立,路人羡我此时身。白云向我头上过,我更羡他云路人!”  原来自己在上方立着,正受到脚下路人的羡慕,哪知一阵白云从高处飘过,想青霄的云路上更有飞黄腾达的人,使自己原先的得意霎时化为乌有,心里全不是滋味。  古來的圣哲教人“见贤思齐”,何尝不主张“往上比”,不过往上比的是精神、品德、学问,这方面的浅深高下,自己不该不明白。精神的天空是无穷的,鸡群中的鹤虽然卓然独立,但是
期刊